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菲 《湖北教育》2007,(7):22-22
教育自身的和谐发展主要表现在和谐办学和学校的和谐发展上。我们注重客观、科学、理性地对待教育问题和教育行为,让学校能够按照自身的特点,按照内在的本质规律,实现自主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教育是一项规律性极强的工作,教育发展和学校发展都有自己的规律,教育的实施必须遵循教育对象成长的规律.因此,作为教育者,尤其是一校之长.必须按规律来办学,理性地对待教育现象、思考教育问题,用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科学的精神,研究和对待教育中的问题,遵循并依赖规律办学,遵循并依赖规律实施教育行为,从而促进教育和学校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3.
胥玉禄 《青海教育》2006,(12):16-16
先进的校园化是学校的旗帜,加强校园化建设是教育发展的需要,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和谐教育背景下的校园化建设要求基层学校因地制宜,注重学校的特色,立足于学校自身的条件,以某一方面的和谐特征为突破口,带动校园整体优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陈忠新 《师道》2006,(3):18-19
人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的根本。今天在校的学生,明天就是社会的构建者。一个个和谐发展的人,构成了美好和谐社会的基石。和谐社会,需要和谐的教育,和谐的教育,离不开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教育,是人道的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是最有益于人健康成长的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也是尊循着人的自身发展规律的教育。可惜,当代教育在落实“以人为本”与和谐教育方面还做得相当不够,仅从基础教育看,不和谐现象依然比比皆是,这里择其要者述说一二。学校发展,岂能“只见物不见人”?学校要发展,硬软件建设都不可或缺。然而,现实常常是,一些学校,为了硬件…  相似文献   

5.
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核心,教育与生产劳动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根本问题,全面加强劳动教育进而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理论创新。学校教育培养劳动者的根本目标不能变,要进一步深化培养劳动者的教育观念。同时,要按照学校办学的规律和学生的成长规律来实施教育。  相似文献   

6.
学校是实施教育的主要场所之一,作为学校教育活动主体的人的和谐,是建设和谐校同的核心。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认为:“人的本身里外都是一种和谐。”按照教育规律,学校教育就是要创设教育情境,使受教育者的身心与个性全面和谐发展,实现个体与社会的和谐。因此,以人为本,是和谐校园建设的本质要求,也是和谐校园建设的前提。首先,要注重在校园中推进个性化教学,促进学生和学生群体个性的自我和谐,要充分推行人性化的班规室训,推行弹性灵活的个体评价制度,形成对不同的人不同的评价标准。其次要鼓励教师、  相似文献   

7.
中国学校教育实践普遍理性诉求的表现可概括为:注重普遍性知识的教学,学校教育教学过程呈现工厂模式,以及相信普遍理性必然使学校教育不断取得进步.这种普遍理性的诉求给我国学校教育带来不能承担之重,导致学校教育忽视知识的生存论意义,窒息了人的创造性,并导致人自身问题意识的丧失.而遵循情境理性则带来了转机,我国学校教育实践开始关注知识的生存论意义,尊重教育的情境性,找寻能够对实践发生作用的理论.这种转变的原因主要是后现代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以及我们中国人自身问题意识和实践关怀意识的增强.  相似文献   

8.
文化理性是态度和行为的统一体,不仅表现为对待文化的态度,还外显为对待文化的行为。文化传承不仅需要人,其最终目的也是为了成就人、发展人。在现代社会中,文化传承表现为主体的多元化和方式途径的多样化,并集中体现为有意识传承与无意识渗透相统一的特点。学校教育文化传承需要文化理性,它既遵循了文化传承的特点和规律,也是学校教育文化传承的现代诉求。  相似文献   

9.
文化理性是态度和行为的统一体,不仅表现为对待文化的态度,还外显为对待文化的行为。文化传承不仅需要人,其最终目的也是为了成就人、发展人。在现代社会中,文化传承表现为主体的多元化和方式途径的多样化,并集中体现为有意识传承与无意识渗透相统一的特点。学校教育文化传承需要文化理性,它既遵循了文化传承的特点和规律,也是学校教育文化传承的现代诉求。  相似文献   

10.
对教育本质和规律的片面认识使我们对教育的尊重和敬畏感淡薄。造成这种认识的主要原因一是我们过于注重政治功利和经济功利的教育目标,二是我们还带有浓厚计划经济特色的政策和制度。轻视教育本质规定和客观规律的消极影响是全方位、基础性的,其最显著的表现就是使教育偏离了培养高尚的人、道德的人、理智的人、智慧的人和发展及创造社会文明的教育方向。因此,尊重教育,敬畏教育,按照教育规律办事,是教育发展以至民族文化振兴的理性前提。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对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班主任要努力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用公平的方式对待学生,用鼓励的方式引导学生;注重感恩教育,使学生学会感恩。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努力营造一种和谐的温馨的育人氛围,让每一个学生在校期间都能得到健康成长,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保障和有力支撑,而教育自身必须做到和谐发展、与时俱进.本文从构建和谐的教育环境、加强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注重解决实际问题、注重引导受教育者参与社会实践、注重培养和谐发展和身心健康的人等五个方面作了重点论述,阐明了构建和谐教育、培养和谐人才在实施中应关注的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13.
孙世岱 《吉林教育》2007,(11):20-21
和谐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学校的发展目标,要实现和谐教育就必须为所有学生创造成长和成材的条件,因此,学校要根据每个学生自身发展的特点,认真研究如何以学生发展为本,促进教育和谐,这是构建和谐教育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4.
<正>构建和谐校园,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谐社会的内容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自身身心的和谐。学校教育必须摒弃以往只注重文化知识传授,忽视人文关怀的教育观和教育模式。树立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科学教育观,把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贯穿于教育过程的始终。如何构建和谐校园,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呢?现将几点做法和设想,供教育工作者作为参考,或许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宁夏教育》2013,(7):157-157
1.学生的和谐发展。学生的全体发展、全面发展、自主发展和个性发展是学校教育的理想目标。注重“全体”,真正做到“一个都不能少”;注重“素质”,德智体美劳和谐发展;注重“个性”“因材施教”,使之成为既符合共性要求,又有个性特点的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16.
但友文 《科学课》2009,(5):46-47
校本教研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办学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校本教研是一种在教育理论指导下的应用性研究,既注重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概括、提升并探索规律。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将有利于创设教师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切磋交流的学校文化,使学校不仅成为学生成长的场所,同时也成为教师成就事业,不断学习和提高的学习型组织。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国家对民办学校实行鼓励和保护态度。地方政府对民办学校实行扶持和帮助政策.民办学校如雨后春笋.茁壮成长。在繁荣的景象背后,出现了一些不和谐因素,这些不和谐因素,有的表现在学校的价值观和理念方面,有的表现在学校的制度文化方面,有的表现在学校的管理行为方面,有的表现在教职工行为和活动方面,有的表现在物质方面.有的表现在精神方面。不良的校园文化背离了教育的宗旨.违背了教育规律,对教育的异化起推波助澜的作用。这些不良的校园文化与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在校园内冲突、对抗、碰撞。如果对民办学校自身体内的先天性问题没有清醒的认识、不加以克服,则会埋下隐患。影响生存和发展。民办学校不注意这些问题、不加以调控,不仅贻害自身.还会祸及他人,危害社会。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农村教育的发展进入"后布局调整时代",特色化发展已经成为当前农村教育的主题,农村实施田园教育具有必要性和可能性,其基础在于农村自身的田园化,农村的田园化将消解以往农村教育"为农"与"离农"价值选择的悖论,核心在于认清和重估农村教育的独特优势,结合农村学校实际,开发农村特色课程。农村田园教育的实施应理性对待学校的升学压力,重视学校美育,走教育与自然共融、社区与学校同步的特色化之路。  相似文献   

19.
阮晓燕 《教师》2012,(11):104-104
随着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现代教育越来越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人自身的发展价值。国外教育日益重视对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完善,我国的教育也不例外。尤其是当前学校教育方面实施素质教育,贯彻新课标的理念,为通过学校体育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相似文献   

20.
针对目前国家对高职教育的政策转变和高职教育发展反映出来的问题,作者提出了高职教育的发展策略,即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面向区域经济,结合学校自身办学特点,搞精品教育,注重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同时争取各级部门政策的最大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