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为了推进档案职业理论与实践的进一步发展,推动档案职业的现代化,《档案学通讯》杂志社、《中国档案》杂志社和《档案学研究》编辑部决定联合举办"第三届中国档案职业发展论坛"。全国各省(区)、市档案局、各级各类档案馆、国务院各部委及直属机构档案管理部门、各高等院校档案管理部门、各级企事业单位档案管理部门及其人员均可报名参加。一、主题演讲:(一)中国档案职业状况分析,《档案学通讯》总编辑胡鸿杰(二)新时期对档案职业的要求与挑战,《档  相似文献   

2.
上海档案信息网:2005年9月8日,上海东方讲坛市档案馆外滩新馆举办点邀请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教授胡鸿杰讲授“中国档案职业分析”,吸引了上海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等高校档案学专业教师、研究生和上海档案界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近200人前来听讲。  相似文献   

3.
冯扬 《兰台世界》2016,(24):13-16
长期以来,档案学界致力于档案理论与技术的研究,而对档案职业的发展关注较少。胡鸿杰老师的《档案职业状况与发展趋势研究》一书从档案职业的现状入手,通过海量的数据对比,对当今档案职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力图改变档案职业中的合理现象,使产学研合理发展,文章即是对该书的一个综述与阅读后的一些感想。  相似文献   

4.
胡鸿杰、吴红主编的《档案职业状况与发展趋势研究》已于2008年12月由中国言实出版社出版。该书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档案局科技项目为依托,通过对西藏、宁夏、陕西、青海、湖南、湖  相似文献   

5.
《新上海档案》2005,(11):29-30
吴广平在《中国档案))2005年第10期上撰文认为,地方档案管理“条块分割”的现象致使地方综合档案馆档案来源范围越来越窄,档案实体和信息条块分割,无法使社会共享档案信息。文章提出,要确立档案“属地管理”的原则。在我国的档案工作基本理论中,“馆藏档案”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反映了一个国家档案馆档案的数量、种类和馆藏结构,是多年来衡量一个档案馆整体水平的重要指标。但是“馆藏档案”的概念,仅仅局限于档案馆对已进馆档案的分析统计,不能体现一个地方属于国家档案资源的整体状况,在对属地档案的整体考量上,存在局限性和不确定性,不利于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对当地档案资源的总体把握。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档案利用为角度,首先,从档案馆工作者职业权力的释义和功能阐述了档案馆工作者职业权力功能的内涵。其次,分析了当前档案利用过程中,档案馆工作者职业权力功能的缺失。最后,从根本原因、重要原因、主要原因三个方面分析了档案馆工作者职业权力功能缺失的成因。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伦理学原则与理论,在分析档案职业伦理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档案职业性质,对档案职业伦理内涵进行了探析,提出忠于职守、公平服务、维护正义、尊重权益、创新发展的档案职业伦理基本准则,并对档案职业伦理建设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8.
用户隐私保护需在制度约束的同时加强档案职业伦理建设,完善档案职业规范,坚持服务公正,使用户隐私保护成为档案馆员内在的职业理念和自觉的职业行为。  相似文献   

9.
用户隐私保护需在制度约束的同时加强档案职业伦理建设,完善档案职业规范,坚持服务公正,使用户隐私保护成为档案馆员内在的职业理念和自觉的职业行为.  相似文献   

10.
《新上海档案》2006,(5):16-17
2004年8月18日,上海市档案馆、上海市档案学会正式加盟“东方讲坛”,并举办了首场讲座,至2005年底,共举办讲座25场,听众达5000余人次。“东方讲坛”为上海市档案馆走向社会提供了宽广的平台,为上海市档案学会进行学术交流开辟了新颖的载体。  相似文献   

11.
1958年7月,周恩来同志与国家档案局工作人员谈话时指出:“到档案馆工作不仅要整理和保管好文件,更重要的是熟悉业务,……你们还有个重要任务,就是编写历史资料。”到第二年6月与国家档案局负责人谈话时又进一步指出:“档案工作人员要学习司马迁,当司马迁。”可见,“档案工作与档案文献编研”这一观点,早在20世纪60年代周恩来同志就给我们提出来了,不仅要搞好档案的保管利用,还要搞好历史资料的编研,并要求我们要当司马迁,要当史学家。所以我们搞档案工作的同志,肩上的担子是重的,是艰巨而光荣的。档案是一门学科,从事档案工作就是从事一门学…  相似文献   

12.
1我国档案鉴定的模式在我国,档案鉴定“采取的是档案人员、业务人员和有关领导三结合的办法”.整个鉴定过程可分:文书或业务部门鉴定,档案室鉴定,档案馆进馆鉴定和馆内鉴定三阶段.在基层实际工作中,前两个阶段大都由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负责业务指导的同志依照档案馆进馆要求来完成.  相似文献   

13.
细读《中国档案》2005年第5期《“泛档案”现象析》和2006年第1期《由档案“悖论说”谈起》两文,笔者针对全国各地各级档案馆“XX珍贵档案在XX档案馆被发现”这一问题,结合中国人民大学刘耿生教授主编的《档案真伪论》一书,对档案内外形鉴辨方法的核心内容,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14.
《上海档案》2007,(7):32-32
蒋冠、洪海在《山西档案》2007年第2期上撰文谈档案职业的基本伦理原则。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档案局与各级档案馆的建立,各项管理规章制度的完善,使得档案与档案管理逐渐成为一项国家规模的档案事业,严格  相似文献   

15.
央视“百家讲坛”的成功,为文化的大众传播创制了一个很好的“模例”。相比各地图书馆如火如荼举办的大型文化讲座,以档案界为主策划举办的文化讲座屈指可数。2004年,上海市档案馆在外滩新馆率先打出“东方讲坛”高端文化讲座的品牌;2007年3月,广东省档案馆推出了“岭南名人名家讲坛”(后易名“名人名家讲堂”),被称为“城市第二课堂”,在业界引起强烈反响。  相似文献   

16.
档案的“发现”,是一种极有意思、极有意义的过程,通常能够带来“不可言说的欣喜”。档案的“发现”分为馆内和馆外两部分,馆内部分要求各档案馆做好档案资源的收集工作,从而在此基础上进行档案资源的挖掘工作;馆外部分要求各档案馆做好档案征集工作,通过加强档案宣传工作、制定合适的奖励机制,以及做好对外交流合作将留存在民间或散落在国外的档案征集进馆。各档案馆必须强化政治引领、把握时势走向,加快档案数字化进程、加大档案开放工作力度,同时注重档案宣传教育、强化档案资源管理,方能使档案的“发现”与发布收到事半功倍之良效。  相似文献   

17.
郭競  张莹 《兰台内外》2007,(1):33-33
档案职业价值,主要是指其社会价值和主体价值。社会价值体现在它必须满足社会对档案信息利用的需求;主体价值体现在它也需要受社会对档案从业人员的价值满足,即社会人对档案人付出的职业劳动得到社会普遍认可的物质、文化和精神的度量。它表现为职业的魅力或吸引力。如何提升档案职业价值,提高社会主要群体的价值取向对档案职业的“人文关注”,寻求保证档案职业良性循环和发展状态,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是我们更应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档案界对于档案职业主体概念的认识尚未达成一致,其主要分歧集中于档案职业主体的业务范围、工作职能和工作目的三方面,分别体现为"社会与组织之争"行政与管理之争"公益性和营利性之争".文章秉承社会分工视野对职业溯源追本,总结出职业的本质属性为社会性、目的性和专门性,从而以"面向社会"劳动有酬"职能独立"为标准对我国的档案职业主体概念进行重新界定,即我国的档案职业主体有且仅指公共档案馆中的档案管理人员.  相似文献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22年版)》新增“档案数字化管理师”数字职业类别,其形成是国家文化数字化发展战略需求、档案事业转型发展需要、档案职业功能拓展等多因素综合驱动的结果。目前,档案数字职业面临职业内涵认识模糊、角色定位尚不清晰、评价机制亟待完善等现实问题。今后应着力从加强档案数字职业研究、新职业纳入档案职称评审、探索人才协同培养等路径入手,推进档案数字职业建设,凸显档案数字职业“档案+数字技术”的职业表征。  相似文献   

20.
档案职业、职业竞争力与档案本科教育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我国档案职业发展存在诸多问题,其中原因之一在于档案职业缺少核心技能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本文从提高档案本科毕业生职业竞争力的角度,分析了我国档案职业发展的基本现状,认为应当通过科学定位档案本科教育目标、合理规划档案本科课程、积极探索开放式的档案本科教学模式等方面的改革,从而积极推动我国档案本科教育创新的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