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行政公文的13种文种,每一文种都有其本身的使用时机和运用范围.在实际的机关工作中,请示和函常常被人混淆使用,本文从行文双方的隶属关系不同、行文方向不同、收文单位回复的公文文种不同三个方面对其加以详细的辨析.  相似文献   

2.
唐婷 《文教资料》2013,(32):166-168
在历朝历代的公文写作中,引用前人经书特别是儒经是惯用手法,宋代在这方面较为典型。宋代公文写作中的用经现象普遍存在有着其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也有着其显著的特点和方式,这种手法在实际的公文行文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同时无节制的用经也给公文的行文带来了一些弊端。  相似文献   

3.
机关、企事业单位有效地使用公文,必须要正确地起草公文,而起草公文的第一步,就是要根据公文的内容及机关之间的行文关系及公文的行文规则,选择一个恰当的文种。本文对几个容易混淆的文种作了简要分析,供大家在公文写作时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4.
计划和总结属于事务性文书,非法定文种,不具有独立行文的资格,不可以直接使用标准的文件格式行文。但计划和总结在日常工作中却常常需要正式行文。正确的做法是采用复体行文方式,使用报告和通知作"文件头",载运着计划、总结行文。复体行文时,计划和总结本身成为公文附件,但实质上是公文的主体。  相似文献   

5.
党政机关公文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是做好公文工作的基本前提。本文对当前公文制发中存在的违反行文规则、文种使用不当、标印格式不规范等问题作了阐述,并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由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陈静 《文教资料》2009,(18):218-220
鸦片战争前,清代对外公文有书信、盟誓、上谕、敕谕、咨、条约等,以下行文为主.从其行文方向和公文用语可以看出,清朝前中期与某些国家存在着"宗主"与"藩属"的关系,其实行的是一种"中外统一"的中华世界秩序体制,在对外关系中处于强势地位.鸦片战争使清朝社会发生巨大动荡,公文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些传统的公文文种发生演变,对外公文有了正式的文种,开始使用电报,公文用语也趋于平等,其对外关系变成了"国"与"国"的对外关系.  相似文献   

7.
公文写作中,正确选择文种是写作者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是写好公文的重要前提。不恰当地使用公文文种,会影响到公文质量和机关的正常工作。本文根据《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中公文选择的五个依据,即"发文权限、发文目的、行文关系、发文范围、适用范围",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公文文种的选择方法,以期提高公文写作水平,促进写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相似文献   

8.
公文的审美性是客观存在的。探究公文的审美性是提升公文实用效能的需要。实现公文的审美性要以行文主旨需要为前提,在尊重公文语体基本特点的基础上,遵循求真、致用、规范、得体、雅俗共赏的原则。  相似文献   

9.
《公文写作》网络课程教学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文写作课是成人教育课程中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公共基础课。该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讲授公文基本知识和写作知识,培养学生写作公文和阅读评鉴公文的能力,为今后在工作中写作公文和准确把握文件精神打下良好的基础。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公文格式、行文规则、公文主旨、材料、结构、语言的写作等基本知识,以及国  相似文献   

10.
公文反映了制发机关的意图 ,具有法定的效力。正确选择公文文种 ,是准确传达发文者意图 ,发挥公文的社会管理效能和法定权威性的关键所在。公文文种自身存在着边缘性特点 ,在使用时不可避免地呈现出交叉、重叠现象。在实际工作中 ,应严格遵循公文的行文规则 ,并根据具体文种的性质、作用和写作要求 ,正确选择文种 ,进行公文制作 ,避免公文文种使用的交错现象  相似文献   

11.
行政公写作活动中,读不仅担当着将公内容转化为工作行动的中介作用,而且在公写作的整个活动中干预制约着作用,也直接影响公的写作效果和社会价值的实现。满足不同读的阅读需要是实现公社会价值的重要因素之一。读分析是现代应用写作理论研究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2.
公务文书写作中,撰稿人个性的抑制是无条件的,张扬是有条件的.撰拟公文,必须忠实于机关发文意图,遵循公文写作规范,贴近接受心理结构.但发挥撰文主观能动性,适度张扬个性风格,对提高公文撰拟质量与效益也是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主题词是公文的一项格式内容,它随着公文处理的现代化和信息化的需要而产生。国务院1994年6月修订并发布使用的《国务院公文主题词表》有主题词715个,为公文主题词的标注规定了统一的用词规范,它对公文的写作、阅读,标引、存储、检索等都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从主题词、主题词表、主题词标注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谈行政公文写作存在的不规范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公文是行政机关实施管理的重要手段,对行政管理极其重要,可是当前行政公文写作的状况不容乐观,仍然存在许多不规范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公文的权威性、严肃性,给管理工作也带来许多不便.本文主要通过分析作为行政公文两个大的方面存在的不规范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及相应的注意事项,同时对如何规范行政公文写作,也提出了一些个人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东晋以降,文风浮华,内容空洞,“损本逐末”。隋初,治书侍御史李谔提请文帝杨坚用行政手段端正公文文。本文以其《上书正文体》为研究对象,从文种学角度出发,探索“上书”的历史渊源与向“奏”文种转化;分析后世沿用残留状态的上书之原因,印证该实例处的文种演化阶段。从文体写作的角度出发:分析该文所崇尚的“儒素”之内涵,是强调公文以实用为本。“儒”指内容实在,“素”之指文字朴实。与文艺作品基本出发点,以意境为统率,情趣为根本,欣赏为目的,明显有异。进而分析李谔的主张在公文写作指导思想上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引用”这一修辞方法,在公文写作中得到普遍使用,但并没得到普遍重视。在写作过程中存在着随意性,影响了公文的写作质量和自身严肃性。本文通过对“引用”这一修辞方法在写作中的作用、方法、内容和应遵循的原则的阐述。使人们进一步掌握它在公文写作中正确用法。以期提高我们的公文质量,使之更好地为党和国家行政机关的工作服务。  相似文献   

17.
曹操的公文以叙事为宗旨,带有鲜明的权威性、指令性,且篇幅简短,表述明确,指示具体,文辞朴实。曹操将公文与文学作品和理论文章从内容上渐渐区分开来,开始自成一家,对公文所作的贡献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具体作品的解读,分析了公文特定的话语方式,揭示公文写作中所具有特殊的政治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现行的高职应用文写作教材中行政公文的编排大多结构雷同,教学案例缺乏规范性与实用性,写作训练不足,设计不科学。只有敢于打破传统编排体例,精心挑选例文,科学安排写作训练,才能达到保证公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公文写作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