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曾几何时,电子备课代表了学校信息化发展的水平。如今,学校现代化设备越来越多,越来越高档,教学资源越来越多,电子备课却被不少学校禁用了。在教学凋研时,笔者时常听到学科教师反映:学校不准进行电子备课,要求手写备课,其原因是为了防止教师抄袭他人的教学设计。在某地的一次教学工作会议上更有经验交流者振振有词:“我校重新施行了手写备课,讲求求真务实的教学作风,旨在返璞归真,继承和发扬优良的传统教学文化,更好地推动教师专业成长。”一时之间,电子备课似乎成为教师不认真备课、影响教学质量、影响专业成长的“罪魁祸首”。  相似文献   

2.
李琼 《湖北教育》2010,(6):46-46
如何让电子备课有效发挥作用?首先要“从转变观念做起”,备课方式的改革意味着评价和检查的制度也要随之更新;“给电子备课解‘锁’”,才能使其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激活点;加强监控和管理,才能“变‘方便面’为‘营养餐’”;当然,还可通过做“加减法让电子备课成精品”。  相似文献   

3.
几年前.教师备课的方式基本上是处于“各自为政、单打独斗”的状态.而新课程的综合化特征.更需要教师建立同伴互助和合作.建立积极的伙伴关系,这也催生了我校集体备课的产生。但在最初的实施中,很快就陷入了误区.很多教师将集体备课曲解为集体教案的简单复制与执行.却丧失了教师备课的个性.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4.
曾令华 《江西教育》2003,(12):16-16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迅速发展,教师们的备课开始“换笔”了:用纸笔备课改为用计算机备课。“电子备课系统”就是教师常常选用的一种工具软件平台。目前,所谓的“电子备课系统”林林总总、鱼龙混杂。因此,选择一种好的“电子备课系统”就成为必要。其标准只有一个:针对广大非计算机  相似文献   

5.
所谓“三课”指的是“备课、说课、评课”,乡村中小学教师只有把握好“三课”才能积极参与教学研究,提高自身的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业务能力。现就乡村中小学教师如何把握好“课”,提一些个人见解供教师们探讨。 一是把握好“备课”也许教师都会说,当教师还有不会备课的吗?但在实际中有的教师备课不够完整、科学。有的三言两语;有  相似文献   

6.
基于最新的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CSC电子备课系统”为教育创造一个全面解决方案的应用信息平台王本中三、“CSC电子备课系统”设计思想和框架结构“CSC电子备课系统”将为教师提供一种建构式的教学过程,源于这套系统的选材组织思想和框架结构。“CSC电子备课...  相似文献   

7.
陈峰 《辽宁教育》2011,(7):24-25
电子备课,即无纸化备课,与传统手写备课不同,是教师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备课、学校利用校内网系统进行管理,从而实现学校办公现代化的一项教学管理举措。虽然电子备课存在效率高、节约资源等优点,但仍然有人担心,电子备课是纯粹的“人机对话”,电子备课的管理更容易陷入“机”上谈兵的管理“真空”,从而让鲜活的人本化的管理表面化、机械化,失去备课管理中应有的人文内涵。那么,如何在电子备课管理中彰显必要的人文价值追求呢?笔者想谈谈自己的点滴思考:  相似文献   

8.
<正>所谓“备课”,实际上指的是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在进行备课时往往是“一课一教案”,即教师基于一节课进行“单篇备课”。“单篇备课”不利于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链条和结构体系,割裂了学生的知识体系。另外,一些教师缺乏对备课的整体性把握,当学生出现一些学习上的问题时往往不知道如何去改善或解决。单元备课的提出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一、教案要体现弹性化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个教师一辈子都在备课。”这句话一语道破了教师备课的真谛。教案应该是为学生的“学”而设计的,过于“严谨”和“完美”的教案,会强化教师的“导演意识”,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要使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充分的发挥,教案就要体现出一定的弹性化。  相似文献   

10.
我闶的集体备课以级部为单位,级部组长具体负责.实行“个人备课-主备人说课-教师讨论-形成教案(电子稿)-个人教学实施-教学反思-教案修订与完善”的流程。在集体备课过程中.我们突出专业引领、伙伴合作.同时更注重个性化实施和实践反思,以求达到“采众家所长,酿自家之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一、电子备课1.电子备课的含义电子备课又称数字化备课,是指采用计算机与网络工具对教学素材进行采集、加工,对电子教案进行设计、制作的一种备课方式。2.电子备课的意义和作用第一,能改善备课劳作方式。承传千年的传统备课方式中,教师每天都在以“笔耕”方式重复着自己和他人的劳动。采用电子备课方式,可以使教师从用纸笔手写转为用计算机写作,从人脑单向备课转为人工智能支持与交互式备课,从独自备课转为可远程协作备课,从一次性备课转为动态备课,从文字写作备课转为多媒体写作备课,从稿子、胶片、磁带等低容量实物教材准备转为光盘、硬盘…  相似文献   

12.
刘莉 《宁夏教育》2009,(1):25-26
新课程下教与学方式的改变呼唤着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而传统的备课方式却很难满足这一要求。为了更好的实施新课程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从新课改所倡导的“促进教师发展”的评价理念出发,我们一改人人手写成本教案为电子集体备课。通过实践,学校的教研氛围更加浓厚了,教学成绩也稳中有升,尤其是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得到了快速提高。  相似文献   

13.
集体备课是促进教师互助合作和专业发展的有效形式。前段时间《中国教育报》刊发了一组文章,就“集体备课”进行了争鸣和讨论。有的教师认为“集体备课是一种教研幻想”,“如此集体备课,还是‘革掉’的好”。“集体备课为什么会处于尴尬境地?”笔者认为,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对集体备课的理解有失误,功能定位有偏差,目的认识不明确。要使集体备课真正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就需要对其进行理性的审视和反思。为此,本文试对集体备课进行重新审视,以引发人们对集体备课的深刻反思,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4.
俗话说得好:“磨刀不误砍柴功。”然而,由于当下电子教案资源共享、集体备课流于形式、教辅用书泛滥成灾,教师们用于备课的时间越来越少了。在许多教师那里,备课只是为了完成任务,结果备课变成了“背课”,或者变成了“抄教案”。不言而喻,这样的备课目标发生了偏离,形式陈旧单一,质量和效益低下。如何才能改进备课,使之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源头活水呢?笔者试以语文学科为例作一些初步思考。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新课程改革与实施的不断推进,集体备课已成为许多学校教研活动的"重头戏"和"新亮点",然而有些学校或教师对集体备课存有异议。其主要焦点集中在:正方认为集体备课能帮助广大教师迅速成长,它集中了许多教师的教学智慧,为教师"共同富裕"打开了方便之门;反方认为集体备课不利于个性化教学和教师创造性的发挥,遏制了百花齐放,同时也容易让某些教师产生惰性,不利于教师专业成长。这些异议并不无道理,我们要理性地审视,开辟一条两全其美之路,让集体备课这一"亮点"渐趋完美,进而实现从整体上提高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6.
在实践新课程的今天,我们在备课上要突出四点:1.备课多备“可能”在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的三大备课要素中,课程标准和教材一经确立就相对稳定,而学生是动态有差异的,教师在备课时要洞悉学  相似文献   

17.
忧虑一:集体备课成了“集体抄袭”。备课组为了“减轻”教师的备课压力和负担,也为了应付检查,将新教材的各章节以“承包”的方式平均分给同年级,各任课教师,由各任课教师分头。进行电子备课,打印出来并复印好后分头发送给同年级任课教师,各任课教师收集完整后将其装订成册,谓之“集体备课”。  相似文献   

18.
吴勇 《湖南教育》2007,(1):16-17,13
教案教路:永不相遇的“流星”为了广大教师能更好地理解新课程,走进新课程,出版社邀请“名特优”教师编写一套又一套备课用书,详尽到一个句段,精细到一个细节,这为我们语文教师提供了“拿来主义”的范本。不少语文的备课,其实就是名家教案的“大挪移”。  相似文献   

19.
集体备课是促进教师互助合作和专业发展的有效形式。然而在实践中,它未能产生应有的作用和效果。2005年《中国教育报》刊发了一组文章,就“集体备课”进行了争鸣和讨论。有的教师认为“集体备课是一种教研幻想,再怎么改良也没有什么实际意义”:有的认为“集体备课形式主义严重,  相似文献   

20.
“写、议、改、补、记”五字法备课方案是在“四线三课”校本教研模式下出台的,它旨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该方案规定,开学初,由各备课组组织一次全科性集体备课,重点讨论内容、进度及教学时间的调配等宏观性问题,再根据教学进度,制定年级备课计划,确定集体备课地点、时间,安排好备课内容和执笔教师,让每个教师都心中有数。“写”,由组内教师轮流执笔,于每周集体备课时间前写好教案初稿。所写教案要体现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具、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布置等。其中教学过程可以用主干形式粗备,给每个教师留下补充空间。“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