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2011年慕课产生至今,美国慕课发展不断探索、创新,从早期强调线上学习到重视线上线下融合的混合学习,从慕课学习认证缺失到颁发慕课证书、慕课学位等在线学习质量保障和认证实践,从松散的单一课程到结构化的系列课程,慕课在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和教学模式上显示出适应社会数字化发展趋势的灵活性、生命力和变革潜能.同时,美国慕课和慕课平台在探索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以学习者和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和传统大学以及知名企业合作,拓展数字化环境下慕课和慕课平台发展的领域和范围,创新商业模式,为慕课平台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基础.未来慕课发展的重点和趋势是慕课证书或数字学习证书、创新教学模式和新型学习空间以及学习者自我驱动的个性化学习.  相似文献   

2.
白秀琴  刘钦花  沙立 《科教导刊》2023,(19):150-153
本研究以国家努力建设世界一流水平的中国慕课为背景,以解决慕课“高辍学率”这一问题为目标,立足慕课教学管理者的视角,以南京某大学的英语慕课学习者为研究对象,以英语慕课终结性评价和半闭合问卷为研究工具,在管理英语慕课学习的全过程中,构建参与者多元化、依托平台多元化、互动活动多元化的多元互动社区。研究证实,构建多元互动社区可增强慕课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并提升慕课完成度。同时,本研究为高校运用慕课资源提供了一定的教学管理启示,以期推进慕课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现代教育技术》2019,(12):110-115
学习支持服务是慕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慕课交互和学习绩效具有重要意义。而网络直播作为一种新兴的在线娱乐或服务方式,具有第一时间性、现场感、同步交互性等特征。因此,文章基于ADDIE理论,即分析(Analysis)、设计(Design)、开发(Development)、实施(Implementation)、评价(Evaluation),构建了以网络直播为慕课学习支持服务的应用模式,借助网络直播的同步交互性解决慕课学习中交互不足的问题,以期为我国慕课的运营和慕课平台的改造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从2012年开始,慕课给教育带来了海啸一般的冲击。本文首先阐述了国际慕课发展的四大新趋势,然后简述了中国慕课发展的现实与走势,最后论述了慕课带给中国高等教育的模式转变必然是:以混合式学习模式为依托开展有效教学;高校部分课程实现慕课学分转换;慕课职业教育与培训让更多的中国人受益。  相似文献   

5.
大规模参与是慕课的现象,其本质是开放课程;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是慕课的内容与形式、现象与本质的有机统一整体。在慕课建设中,在线是开放的物质基础,开放是实现大规模参与的前提。慕课的建设方法路径是在联通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以教学设计为统领,以资源整合为核心,以平台建设为基础,以实现大规模参与和开放功能为目标,构建全要素在线开放课程。通过开放性设计,吉大构建了实验诊断学慕课雏形。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慕课学习资源的研究是当前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热点领域,虚拟学习、移动学习、泛在学习代表了慕课视域下网络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的新趋势。但是,当前慕课研究取得很大突破的主要是教育技术领域的专家,而课程资源专家和教学专家对于慕课的研究还不到位,甚至是缺位。如果单从技术层面去思考慕课,可以拓宽课堂的广度,但却不能轻松地拓展学科有效教学的深度。因而,慕课视域下学习资源的有效构建、促进有效教学的路径是目前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一、慕课视域下学习资源环境的特征慕课就是在信息化环境中,课程教师提供以教  相似文献   

7.
在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高校外语慕课顺应激增的在线英语学习需求。然而,慕课凸显出一些普遍性问题,如课堂学习体验缺失、以英语为授课语言尤其容易出现学生兴趣下降等问题。因此,当前迫切需要研究如何提高慕课在线学习成效和资源利用率,更好助力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文章以国内英语学科的慕课为语料,建设外语慕课多模态语料库,通过质性和量化分析总结当前高校外语慕课的优势、不足及发展方向,提出促进课堂互动的大学英语在线课堂多模态教学模式,为外语慕课课程的开设与实施提供实证参考。  相似文献   

8.
慕课实现了互联网与传统教育的融合,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慕课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慕课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需要重构:加强教师自身学习、注重教学内容结构的设定、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政课慕课课程、将慕课设计与慕课教学巧妙地串联起来.  相似文献   

9.
教育信息化有助于改变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慕课"是一种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型教学载体。本文以师生合作开发《启蒙运动十日谈》慕课为例,从历史教学载体形式与学习范式的全新尝试与实践以及对"慕课"改进的新认识等角度,阐释了有关新探索的具体操作路径以及在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和培养学生历史学习的关键能力等方面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随着慕课学习研究与实践的不断发展,中国部分高校开始搭建大学慕课平台,慕课已成为国内外教育模式的一种发展趋势。文章基于联通主义学习理论,根据相关文献与典型案例,探究了联通主义对指导慕课学习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对联通主义视角下的慕课学习进行了建构,从而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慕课风暴席卷全球,如地震海啸般从高等教育狂飙到基础教育。慕课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冲击,引发了各种讨论,有支持的,有反对的,也有观望的,甚至诟病的。慕课能否助推素质教育、教育均衡、教育公平?慕课能否深化课程改革?慕课能否翻转中学课堂?慕课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质量和学习能力,实现个性化教学?慕课是否颠覆了现有的教育教学方式?慕课是帮助了学生学习还是加重了课业负担?……慕课风靡,势不可挡。慕课这一发展中的新生事物,我们不能期望它解决基础教育的所有问题,而应以平常心看待,理性应对。慕课来袭,你准备好了吗?  相似文献   

12.
慕课与传统课堂教学都是组织教学的形式。本文通过分析慕课教育中的人本主义理念和以教师、教材为主导的传统课堂教学,提出如何借鉴慕课中的人本主义教育理念整合传统课堂教学,以促进传统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历史性变革。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以慕课(MOOCs)为代表的教育技术创新在全球高等教育领域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变革运动,商业性慕课平台和大学纷纷推出慕课以满足全球各地学习者的在线学习需求。然而,支撑慕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及其盈亏平衡点在实践和研究中却少有论及。本文总结了当前慕课的商业模式,并在慕课开发和实施成本的基础上分析了实现盈亏平衡状态下每门慕课所需最低注册人数并针对计划实施慕课教学的高等教育机构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4.
田娜  孙静 《教育技术导刊》2019,18(4):196-201
随着慕课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的完善,慕课成为现代高等教育的一个发展方向,众多高校以慕课形式开展教学并把学习成绩记为学分。为了更加深入、具体探究以慕课形式开展教学活动中学习行为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以慕课成绩为依据将学习者进行分组,再采用IBM SPSS21.0和ROST Content Mining System分析不同组学习者行为日志数据与讨论文本。结果显示,登陆学习界面次数和交互话题数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50、0.7450,视频观看时长、作业成绩和任务完成数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14、0.428和0.139。由此可见,在以慕课形式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提高对学习者登陆次数、交互和作业成绩等方面的关注,更注重学习者过程性评价,以提高慕课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5.
王静 《教育教学论坛》2020,(18):182-183
慕课是一种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学习形式,它为学生学习提供了便利性和趣味性。非英语专业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总是力不从心,往往具有畏惧感、枯燥感,这为慕课在英语学习方面创造了契机。通过对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现状分析,提出用慕课创造英语学习的新形式,对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世界范围内"慕课"来袭,中小学应该从中学习什么,怎么学?本文立足于本土文化,以批判借鉴和创新的视角,重点阐述慕课的多维教育价值和功能,为推动我国中小学形成正确的慕课学习观、掌握合理的学习路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面对推进全民终身学习的需要,慕课成为众多学习者选择的自主学习平台。通过对全民终身学习与慕课的相关性分析,可发现慕课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体现为服务目标的适切性、服务对象的广泛性和服务资源的丰富性。不过,慕课在服务全民终身学习过程中仍面临一些挑战,包括学习成效的提升、可持续商业模式的选择、跨文化问题的解决,以及数字鸿沟的消弭。为了更好服务于全民终身学习,针对慕课的发展现状提出相应的对策:完善慕课学习管理机制;提升慕课的公共服务属性;推进慕课的国际化与本土化并加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8.
陈华 《成才之路》2020,(9):50-51
慕课(MOOC)作为网络时代的产物,已经对国内的英语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主导着一系列的新时代教学改革。文章以"中国学生的英语习得"为主题,从学生对慕课与传统课堂的比较、教师对慕课与传统课堂的比较两方面,对慕课与传统课堂的比较进行研究,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十八大以来中央纪委监察部"一网一端一微"新格局的观察,结合当前纪检监察干部培训课程的具体情况,探讨在纪检监察干部培训工作中引入慕课的意义与实施途径,并对具体的慕课建设提出了建议:制定相关政策为慕课建设提供支持;以干部培训机构为主体落实慕课建设;紧密围绕中央纪委重点工作组织慕课开发;以学习者为中心,满足定制学习服务;以"互联网+"思维推进纪检监察干部培训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慕课作为一种正在兴起的网络大型公开课程,在开发方面不断推新,丰富内容。自2013年开始,中国慕课大学生参与人数呈喷井式上升。但实际上,现阶段慕课的通过率与使用率都极低,慕课已经失去了部分教育的功能。在对大学生及其使用频率较高的慕课网站进行整体测评后,本文发现大学生存在自主学习能力低的问题,将解决问题的方法落脚于大学生自主能力的构建以及慕课平台构建两方面,分别提出学生独立的课前引入、平台个性化服务的方法。吸引、牵制学生参加慕课,刚柔并济,双方向地引导大学生慕课的自主学习,进而给予慕课教学成果以坚实基础,提升大学生慕课的实际效率与收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