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物籍贯,是学习研究历史中总会碰到的一个不大但又让人头疼的问题。其中最易弄错的,是将郡望作为籍贯(即以郡望代籍贯),再就是古地建置变革太大、年代久远、考核非易。本文就《中国人名大辞典》(历史人物卷)中所发现的有关这方面的问题,举辨若干则,以期引起学者注意。  相似文献   

2.
《黄山学院学报》2007,9(4):92-92
徽州府、郡一级行政建置最早始于汉建安十三年(208年)。 汉建安十三年(208年),东吴威武中郎将贺齐率军征服歙县金奇、毛甘及黟县陈仆、祖山等山越部落后,分歙县东乡地置始新县,南乡地置新定县,西乡地置黎阳、休宁县(后避吴主孙休讳,改海阳),加黟、歙共六县建新都郡。治所始新。新都郡就是徽州府、郡一级最早的行政建置。[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我国虽然幅员广大,历史悠久,然而像临沂这样一个建城在2500年以前,嗣后地名屡变,却一脉相传,屹立于鲁东南,迄为郡、国(郡一级)、州、府、县所驻地,文献记载清楚的文化古城,实不多见。本文主要记述其古老的历史以及地理名称的沿革变迁,地域文化方面,暂不涉及。  相似文献   

4.
太原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古城,有着近2500多年的历史。"太原"一词最早见于《尚书》,但只是作为地区名出现。战国后期,"太原"才成为建置名出现。又因为晋阳是太原郡的郡城和后来太原府的府城,所以晋阳也兼称太原。西汉初期太原郡下辖31县,后来辖境逐渐缩小,县的数量也经历了多次变化,到东汉后期已减至16县。  相似文献   

5.
燕辽东郡东界达朝鲜半岛大同江以北地区,由郡名演化的地域名辽东,最初即包括大同江以北。魏晋至唐,辽东作为地域名内涵在逐渐扩大,包括整个大同江流域,甚至是高句丽政权的所有辖区。高句丽人也称自己的国家所在地为辽东。  相似文献   

6.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上党郡为36郡之一,公元前205年汉设置上党郡,2004年长治二中校址发现汉代建 筑遗址,可能是汉上党郡治。  相似文献   

7.
郡的起源是中国历史政区地理研究中一个很重要的课题,以往的研究大都是讨论“郡这个字”的来源,而不是讨论“郡这种制度”的来源。我认为县的地位的下降及其军事职能的丧失,是郡这种制度或说是郡县制产生的内在动因。战国中前期,郡的性质应该是一种军区,进入战国后期,郡的职能逐渐由军事向行政、司法等方面扩展,军区性质的郡也就逐渐转化为真正意义上的政区性质的郡。  相似文献   

8.
湖州地处浙江省北部,古为扬州之域,“江表大郡,吴兴为一,山泽所通,舟车所会”,自三国置吴兴郡为腹地,六朝以来尤称东南名郡。湖州历史悠久,物阜民殷,人文荟萃,对祖国的历史文化作出过卓越贡献。城内双溪合流,城外颇塘迤逦,形胜得天独厚,位于浙、沪、苏、皖三省一市的结合部,环太湖经济带和杭州经济带的连结点,系上海沟通长江腹地的龙颈地带之一,为浙北杭嘉湖西部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连接东西,启承南北,具有特定的区位优势。湖州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与历史发展中的地位,素有“丝绸之府,鱼米之乡,文化之邦”之誉。1991…  相似文献   

9.
一、辽海地区的历史回顾。我国东北地区历史上也称为“辽海”,大体即今辽河以东、黄海以北的广大区域。殷周之际/周武王封箕子于朝鲜”①,中国人即已进人辽海地区,并取得了政治上的支配地位。战国时,燕将秦开袭破东胡、以其地“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郡”②。这五郡中的前四郡当取之东胡,辽东一郡,则取之箕氏朝鲜,《魏略》云:“昔箕子之后朝鲜侯,自称为王。后子孙稍骄虐,燕乃遣将秦开,攻其西方,取地二千余里,至满潘汗为界。”秦开既破东胡,遂及朝鲜,取以为郡。秦灭六国,仍置辽东、辽西郡。“汉兴,为其远难守,…  相似文献   

10.
《雁门太守行》是唐代诗人李贺创作的一首乐府旧题诗。雁门,唐代郡名,在今山西省北部。太守,官名,秦设郡守,掌管一郡政事.汉景帝时始改为此名。隋唐时,以州刺史为郡行政长官.但有的诗仍沿用旧说.称一郡的行政长官为太守。行,为乐府  相似文献   

11.
“昌黎”作为县名,出现在汉朝,作为郡名,出现在三国时期,不论从历史记载看,还是从义县所处的地理位置看,确认古昌黎在今辽宁义县,都是基本可信的。“昌黎”之韩成为北魏时的昌黎郡的望族,与古昌黎自西汉以来一直为一个区域的中心,而棘城又为慕容,慕容父子黎雄东北的大本营有关。  相似文献   

12.
敦煌郡的边塞长城及烽警系统李正宇一、敦煌郡的边塞长城敦煌郡内的边塞长城,是从东边酒泉郡延伸而来的。大约完成于西汉元封年代(公元前NO年~105年)。未筑长城之前,先在敦煌郡绿洲北部沿籍端水(今名疏勒河)设立了三个都尉府,即宜禾都尉府、中部都尉府、玉门...  相似文献   

13.
益阳建治有两千多年历史。东周时(公元前770~221)为楚国黔中郡地;秦始皇统一六国(公元前221)后置益阳县,属长沙郡;汉置益阳亭,唐代已成为湘中北地区的竹木鱼米等物资的集散地。由于益阳地处资水中下游,滨洞庭之湄,水陆交通便利,素为沟通湘西的交通要道。历代此起彼伏的农民起义军,也曾在这一带与封建统治者进行过不折不挠的斗争,在益阳民间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历史故事。  相似文献   

14.
莱州自夏商时建古国,历代历朝为县郡、府治之所,几千年的历史沉淀、承载着众多的人文精华,厚积了丰富的文化底蕴,曾造就了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灿烂景观。今天,莱州的文化教育事业传承历史、创新发展、繁荣昌盛、人才辈出,职业教育更是红红火火、欣欣向荣,成为国家、省级先进单位,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大量的优秀人才,为地方经济建设、社会进步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5.
沈坚 《历史教学问题》2007,(4):F0003-F0004
①②武昌古城起义门华中重镇湖北武昌,历史悠久,秦属南郡,汉属江夏郡。武昌之名缘起于三国孙权时,首次建武昌郡,治武昌县(时在今湖北鄂州),一度迁都于此,寓"因武而昌"之意。隋开  相似文献   

16.
今甘肃天水市,作为行政地区被命名为“天水”,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汉书·地理志》云:“天水郡,武帝元鼎三年置。”武帝,即汉武帝。元鼎三年,即公元前114年,初置天水郡,即用“天水”之名。西汉之郡,相当于今天的地区,天水郡之范围也与今天的天水地区差不多。西汉天水郡,郡治平襄,在通渭西北;东汉移治冀县,即甘谷;西晋始移治上邽,即今天水市。平襄在渭水北岸,离水较远。冀县、上邽紧傍渭水,在水之南。平襄、冀县、上邽诸地均不是渭水之源,只是渭水的流经区域。而渭水之源以及渭水的任何一个区段都不名“天水”,亦别无支流名“天水”,故汉武帝置郡命名“天水”不能不是一个谜。这个谜引起了唐人的注意,注《汉书》的颜师古第一次对“天水”二字提出了解释。颜注云: 《秦州地记》云,郡前湖水冬夏无增减,因以名焉。  相似文献   

17.
古代河南省三门峡市卢氏县域关隘四布,朱阳关、杜关等古关隘名沿用至今。朱阳关极可能与朱阳郡、县的设立在同一年代或稍后,即北魏太和十四年(490)或稍后。朱阳关得名于朱阳山,因山而名。朱阳关自北魏设立后,沿用至清代,时有兴废。朱阳关在今卢氏县西南的朱阳山上,距县城约130里。今天的朱阳关镇是古朱阳郡、县治所发展而来,并非历史上的朱阳关传承而来,只是历史上朱阳关名称的传承。朱阳关是一处重要的关塞,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8.
东汉酒泉郡延寿县城考李并成延寿县之名,始见于《后汉书·郡国志》“酒泉郡”条,而不见于《汉书·地理志》,知该县当为东汉新置的酒泉郡属县。该县位于何处?有的学者据《汉书·地理志》酒泉郡属县中有“天衣”而无“延寿”,而《后汉书·郡国志》中则有“延寿”而无“...  相似文献   

19.
台州远古为扬州之域,荒服之地;秦属闽中郡;汉初属东海王国,嗣后置回浦乡,属会稽郡鄞县,汉昭帝始元二年置回浦县,为台州设县之始;东汉章帝章和元年改名章安县。三国吴会稽王太平二年分会稽郡东部设临海郡,为台州设郡之始。晋明帝太宁元年分临海郡南部置永嘉郡。隋文帝开皇九年撤并为临海县,开皇十一年徙治今临海城关,从此临海成为台州政治中心。唐高祖武德四年置台州,以境内天台山而得名。1994年8月国务院批准台州撤地建市,行政中心移驻椒江。  相似文献   

20.
据方志记载,潮州地区唐代开始有学校,上距建郡的东晋义熙五年(公元409年)已经二百来年。因此,潮州建郡虽早,教育起步却较迟。其原因以地论则僻处岭海,远离中原文化中心,以民论则夷獠杂处,少数民族占多数,以户口论则建郡之初,总户数才一千多,地广人稀。即使到唐代,此种蛮荒落后的状况仍没有根本改变,唐中央政权就是从岭南少数民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