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节日,是儿童习作的宝贵资源库。以节日为重要的教学平台构建儿童习作课程,对儿童的言语生命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教材与生活相结合、写作与阅读相结合、显性与隐性相结合的方式,使课程的实施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2.
走向儿童的习作教学,儿童文化、儿童生活自然成了教师视野中重要的课程资源。而语文教材中编排的“习作例文”,其作用也不可小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些例文就是儿童习作的“原型”,具有启发作用;从建构主义角度来看,“习作例文”又是一种先行的认知“图式”,儿童以此可以推想所要创作习作的结构模型。因此,“习作例文”应当成为习作教学过程中一份不可或缺的课程资源。可是,现实的习作教学中,“习作例文”的功能并没有得到最有效的发挥,在有些教师的习作课堂上,它甚至起着消解教学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民族传统文化在儿童精神世界中面临“断链”,作为守护儿童精神的习作教学.应当自觉消除课程建构中的“盲点”,视传统文化为重要的课程资源,视传统节目为重要的教学平台,开发和架构起富有民族气韵的习作课程体系,让儿童在感悟、体验、表达等习作活动中,融入到民族文化的长河,担负起文化传承的使命。  相似文献   

4.
针对当前习作教学中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过分强调命题习作等现状,提出了“儿童本位的体验式习作探究”这~研究课题。这既是对传统习作教学的大胆颠覆,也是对习作教学应然模式的本真建构。在课题研究的实践过程中,通过重现生活情境、打造活动文化、走进儿童天地,回归童真、唤醒童心、激起童趣。该课题研究,“儿童本位”是出发点,“情感体验”是途径与手段,培养儿童习作意识是根本旨归。  相似文献   

5.
无论是祥和的民俗文化节日,还是充盈时代气息的“当代节日”,都有着特有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蕴含着一定的文化和内在精神。叶圣陶先生告诉我们:“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相似文献   

6.
游戏,它是儿童存在的一种形式,也是儿童生命的一种状态;游戏,是儿童生活的重要内容,更是习作教学丰富的资源。习作教学要走向儿童,就应当保持一种“游戏状态”,以其独特的魅力召唤着儿童,以其丰富的活动丰盈着习作,让整个教学过程焕发出勃勃生机。下面,笔者就以自主开发的游戏类习作课程《“神奇宝贝”俱乐部》为例谈些粗浅做法。  相似文献   

7.
节日是文化的一种表现,节日文化可以为幼儿情感、态度与行为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养料。幼儿园开发节日课程,既要考虑以节日文化为基点的核心课程,又要考虑为促进幼儿全面发展而设置的补充课程。节日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应有利于幼儿主体性的发挥、各领域的整合及各种教育资源的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观指出:儿童是课程的主体,儿童的现实生活和可能生活是课程的依据;“生活世界”是课程内容的范围,儿童的现实体验是儿童学习的起点,也是儿童学习永恒的基础;课程的实施是儿童反思性创造性实践构建人生意义的活动。在新课程背景下,作文教学理应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而奠基,必须让学生拥有习作的主动权,成为习作训练的主角。在自身发展中学会写作,在合作中学会创作。合作生活——拓展素材源泉“生活是习作的源泉”。没有写作素材,再灵性的学生也不会写出好文章。源源不断的写作素材源泉从何而来?留心观察生活,增加阅读积累,在合作生活中积累…  相似文献   

9.
民族传统文化在儿童精神世界中面临"断链",作为守护儿童精神的习作教学,应当自觉消除课程建构中的"盲点",视传统文化为重要的课程资源,视传统节日为重要的教学平台,开发和架构起富有民族气韵的习作课程体系,让儿童在感悟、体验、表达等习作活动中,融入到民族文化的长河,担负起文化传承的使命。  相似文献   

10.
“二度体验”支持儿童对已有体验进行回忆、觉知、筛选、加工、建构,获得新的意义和感悟,是儿童生活阅历、生活场景和习作目的之间关系的互动及其建构的自组织过程。本文通过探索儿童习作“二度体验”的基本特征、操作样式及成效分析,提出唤醒儿童个性化表达的习作教学新模式。  相似文献   

11.
缤纷灿烂、色彩斑斓的童年生活本会使习作教学充满诗情画意、灵性进发,可是沉闷单调、索然无味却充斥习作教学。儿童是人生发展的宝贵时期.焕发儿童的天性.书写儿童的烂漫.激发儿童的潜能应是小学习作教学的应有之义。让习作教学回归儿童本位。走向儿童生活,寻求习作教学的敞亮境界.才能使儿童习作真正成为促进儿童身心发展的母语给养。“儿童本位的体验式习作探究”的提出.既是对长期应试习作教学的大胆颠覆.  相似文献   

12.
小议节日     
开学第一堂历史课,孔老师讲了“节日”这一章,从而引发了我对节日的一些思考。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有些日子需要我们庆祝,有些日子需要我们悼念,有些日子需要我们狂欢,有些日子需要我们反思……于是节日诞生了,它给这些日子染上了或艳丽或灰暗或明快或凝重的色彩,让人们在这些日子回眸历史,审视现在,展望未来。节日是一种文化——一种包括了传统与时尚、历史与现代的文化。我们中国最重要的节日之一——春节其实是由关于一只名为年的怪兽的传说而来,而牛郎织女七夕的鹊桥之会促成了今日的七七情人节,人们在过这些节日时,便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穿…  相似文献   

13.
节日的祈福     
中国有句谚语:“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浓郁的地域文化造就了人们不同的习俗。节日是体现和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节日文化是民族性格、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是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重要标志。无论走到哪里,民族的节日都会让你找到自己的“根”。与西方的传统节日相比,中国的节日更注重亲情和友谊,注重对先人的怀念和对长者的孝敬,这是我们一份珍贵的民族遗产,是民间文化的重要载体。人们的生产劳动、衣食住行、人生礼仪、天文气象、宗教信仰、文化娱乐……无不体现着祖先的生活智慧和精神寄托。鉴于此,我们试图开展“节日的祈福”主题教学,通过“欢乐端午”、“月圆中秋”、“红红火火过大年”、“热热闹闹元宵节”、“牛郎织女情人节”等一系列单元教学,挖掘其中可以用美术等形式来表现的传统节日内容;对比西方的节日介绍,吸收和融合外来节日中的热闹、谐趣的成分;借鉴现代艺术的表现手法,使学员重新认识我们的传统节日,继承和发展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4.
不少教师看到儿童写作时无话可写,习作中内容空洞,就认为繁重课业负担隔断儿童与生活的联系,阻碍了儿童的生活体验,于是提出作文要走向生活,从生活中汲取源头活水。殊不知,儿童时时处处都存在于新鲜动态的生活中,他们每天栖居在“生活”之中——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怎么会与生活“隔离”呢?  相似文献   

15.
正习作要求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习作1":按照自己的心愿设立节日。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节日:春节、植树节、护士节、中秋节、重阳节……每个节日都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情感与愿望。假如让你按照自己的心愿设立一个节日,你会设立一个什么节日呢?赶快拿起笔,写出你心中的这个美好节日吧!可以写是什么事情让你想到要设立这个节日,也可以写想象中自己或别人是怎样度过这个节日的。写完后可以读给大家听一听,让别人也能分享你心中的美  相似文献   

16.
当下的习作教学呈现出两个明显的趋向:一是以文本为中心有序地展开教学,一足以儿童的即时性生活为中心随机地进行教学。一直以来,它们各自为政,甚至相互鄙夷:教材习作以编排的科学化、训练的序列化,自诩为“大作文”,是习作教学的“正宗”;而体现儿童生活的即时性习作,由于自身的不确定性、随机性,被贬为“小作文”或“小练笔”,成为教材习作的附属或点缀,可是这些“即时性习作”以开放性、动感性、丰富性,适应着儿童内在的需要,显现出与教材习作旗鼓相当的态势。这两种倾向,正体现出当前习作教学的主要矛盾:习作教材与儿童生活如何走向融合,习作教学方式如何与儿童精神契合。  相似文献   

17.
吴勇 《江苏教育》2007,(8):14-16
笔者以为,小学生的习作教学,关键要扣住一个“化”字,就是将习作教学“融化”在儿童生态之中,即儿童的生存、儿童的生活、儿童的生命之中。这些应当成为小学生习作教学最基本、最核心的策略取向。  相似文献   

18.
“儿童生活习作教育研究”是我校参加的一个省级课题。儿童生活习作是指在生活教育理论与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赋予教学浓郁的生活气息,让学生可以轻松愉快、自由地从事习作活动,尽可能地描写真实生活,表达真实思想,抒发真情实感,使习作变成丰富有趣、生动活泼、令人向往、其乐无穷的现实生活。以“儿童生活”为根本价值取向的习作教学研究是尊重和张扬学生个性的习作教学,是从学生现实生活出发、为了学生未来生活的习作教学,是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格的习作教学,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习作教学。  相似文献   

19.
【适用年级】五、六年级 【设计思路】让小学生根据真实的生活情景自由习作,可以消除儿童对习作的恐惧心理,提高他们的习作兴趣。细晤一刻,我真》就是一次贴近儿童生活的随机习作。从习作题目来看,“那一刻”生活情景的再现是习作成功的关键。在评讲课中,我们通过“用具体问题引入,还原生活情境”的方法引领学生回忆“那一刻”的细节,同放整个生活的画面,以此帮助学生掌握习作修改的金钥匙,突破习作修改的瓶颈,培养学生修改习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正发挥节日活动载体作用张建功节日是指一个地区群众广泛参与,具有周期性和相对稳定活动内容的重要日子。节日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地区民族心理、道德追求、价值取向、审美情趣等的集中体现,是重要的文化载体。按当前的标准划分,我国的节日可分为传统节日和新节日两个大类,其中传统节日又可以分为已经被列入国家法定节日的“清明”“端午”“中秋”“春节”四大节日和已经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元宵”“七夕”“重阳”等节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