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自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对法律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我国在法律人才的培养上也越来越重视,传统的专业细化的培养模式虽然为我国法律人才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但是随着司法进程的加快,人民群众和社会对法律人才的需求正在发生一定的变化,对此应该对法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创新。对此,本文主要对法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概述并阐述了其自身的缺陷,并对新型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进行研究概述。  相似文献   

2.
韩雪 《中国科技信息》2012,(22):179+184
"技能型创新人才"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目标,当今高度信息化时代,计算机软件人才培养模式应着重强调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五年制高职教育尤其应该突破现有的教学模式,更应该注重"能力"和"素质"教育。本文根据目前高职软件人才培养,尤其是5年一贯制教育体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人才培养的新理念,为不断满足信息化产业的迅速发展所需软件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与发展,中职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由于市场经济对人才的要求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就需要改变中职教学的模式,开展多元化模式的市场营销教学。多元化模式的市场营销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表现得更加出色。因此,文章对多元化模式下的中职市场营销教学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地方性综合大学是地方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造就创新人才、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何适应新时期的发展需要,为国家培养工科领域优秀的创新人才,使工科高校的毕业生真正成为服务工业相关领域的国家栋梁,是工科高校必须重视且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分类培养,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地方性综合大学工科人才培养深度融合,对于促进高等教育科学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意义重大深远。  相似文献   

5.
现代高职教育提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培养模式让学生在学校提前体验到了企业(工厂)里工作、生活气氛,为学生今后真正走向工作岗位作好铺垫。数控专业尤其重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对于数控人才的培养是十分合适的。本文主要探讨了数控技术专业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高职教育中数控教学方式提出了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6.
随着大数据处理及分析技术的发展,对大数据分析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应重视大数据分析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本文结合贵州师范学院的特点探讨高校大数据分析人才的培养模式,为大数据分析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问题广受关注,我国在该领域开展了诸多有益实践,尤其是高等教育阶段已形成各具特色的拔尖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对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西安交通大学少年班、北京大学元培学院、清华大学钱学森力学班和深圳零一学院的人才选拔与培养经验进行探索性案例研究,分析得出当前我国拔尖创新人才教育凸显多元化选拔、进阶式培养和理解性支持的特色。面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要从选拔、培养和支持服务等方面为人才提供适合的成长途径与发展环境,拓宽人才选拔视野,重视人才早期培养,并通过政策保障特色化育人实践。  相似文献   

8.
社会的发展对创业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创业教育作为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以及就业工作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提高创业能力,培育创业人才进行了探索,提出建立全面创业教育观,不断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育课程,完善创业教育服务体系,重视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选拔与培养的等系列措施。  相似文献   

9.
新形势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的发展对创业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创业教育作为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以及就业工作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提高创业能力,培育创业人才进行了探索,提出建立全面创业教育观,不断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育课程,完善创业教育服务体系,重视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选拔与培养的等系列措施。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21世纪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国内各所高校开始向综合性大学的方向发展。艺术学作为综合性大学办学中的一个重要门类科学,由于其专业的独特性在人才培养方面有着与传统文理学科不同的培养模式。本文就艺术学科的发展背景,艺术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以及人才培养改革的几点建议对我国综合性大学艺术人才培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在"岗缺人"与"人缺岗"的双缺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如何培养出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人才已成为高教改革的当务之急,而进行创业也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有效路径。但目前我国的创业教育还很不完善,尤其是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基本是相互独立的,这种模式很难培养出优秀的创业型人才。提出了创业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融合培养模式,并结合自身的教育经验,以金融人才培养为例,对该融合模式进行设计,力图克服当前创业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明确各方职责,并用制度保障方案的贯彻与落实。  相似文献   

12.
在世界各国都不遗余力地加强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时候,我国的公共信息资源管理还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对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人才的培养还没有引起政府和教育界的足够重视.为此,文章根据国外的教育经验和本国的教育现状,提出了我国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3.
当前高校培养人才的新形式就是多元化的培养应用技术人才,计算机技术人才的培养,要结合市场的需求与就业的情况进行对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指导计算机教育的创新思想,并进行有效的实施。文章通过对分析应用技术人才在培养模式中应兼具的能力;探讨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模式在计算机教育中的应用;研究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有效应用的办法进行了简单的论述。  相似文献   

14.
艺术设计专业在高职院校中的发展规模越来越大,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培养有特色、有能力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最主要的就是,必须有自身的办学特点与人才培养的新模式。艺术设计专业是科学和艺术的共同合成方式,其特色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出更多有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创造本领、可以满足社会需求的复合型高素质艺术设计人才。本文依据笔者所在学院多年来所形成的教育特点提出自己的看法与观点,以艺术设计专业特色教育地区的产业背景来进行了分析,为艺术设计专业特色教育模式的构建提供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5.
大陆香港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连小敏  阮秀庄 《科研管理》2005,26(Z1):40-45
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是现今我国社会、经济和教育发展所共同关注的问题.创业型人才培养依赖于创业教育的发展.各国的教育机构及教育学家都在围绕这个主题来研究有利于创业教育理念的科学的教育机制.本文通过对大陆香港两地高校的创业型人才培养(侧重本科教育阶段的培养)模式进行系统比较和分析,并从中总结出中港两地这些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再通过这些特点的归纳来对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科技风》2015,(24)
创新型人才培养是目前教学研究型大学在教育中关注的问题,针对高校研究生,尤其是工科研究生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尚未形成完整的系统的现状,从培养方案、培养方法、考核标准等方面提出工科研究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法和教学研究型大学工科研究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高校工科专业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艺术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培养具有良好基础、知识结构宽、动手能力强,在社会工作中能适应工作需要,有一定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是艺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根本.艺术专业应用型本科教育在培养、加强专业基础教育的同时,应特别注重对学生的技能培养,这对探索艺术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模式以及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特色办学道路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国家"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的倡导之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逐渐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在教学中越来越重视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依托高校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因此,在创新型人才培养视角下,顺应国家创新发展需求,推进高校实验室的发展与建设便成为当前高校发展的关键。本文将立足于高校实验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究在创新型人才培养视角下的高校实验室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也越来越重视,因此越来越多的人拥有属于自己的私家车。因此我国需要加强对现代汽车修理人员培养的重视,培养更多汽车维修行业的高技能人才。根据目前中国汽车修理人才培养现状,指出了现代汽车维修人才所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20.
我国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的理性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力培养科技创新后备人才,是我国在未来国际竞争中博得先机的重要保障。文章首先从国际格局、现有政策和科技教育现状指出我国急需重视科技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然后,基于国际视野动态审视科技创新后备人才的培养理论和实践经验,进一步思考科技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批判性认识和关键问题;最后,在科学学习兴趣、科学教师培养、绿色通道、协同赋能、构建生态和纵向研究等方面对我国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提出建议,以期推进我国相应的政策布局与实践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