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810名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学术价值观、学术目的观、学术研究方法观、学术道德观、学术环境观、学术发展观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表明我国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学术价值观具有多元化特征、主导性价值取向不明确、学术目的功利性色彩浓厚、学术道德素养不高及学术发展偏离了我国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等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意在揭示我国研究生的学术道德失范现状,分析研究生在学术研究中出现失范行为的深层原因,并从思想政治教育、健全组织机构、规范管理体制、营造良好学术氛围等方面,提出建立研究生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长效机制的相关具体措施,以期帮助广大研究生树立正确的学术观,遵守学术规范,弘扬学术道德,进而使我国的科技文化事业健康和可持续地发展。  相似文献   

3.
以南邮为例,从2014级研究生入学起,考上南邮的研究生每人都要缴学费上学,硕士生8000元一年,博士生10000元一年,伴随着这个全面自费政策的同时,是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制度开始实行。作为评奖的见证者与参与者,笔者发现收费制度与奖学金制度确实对促进研究生的学风及科研工作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但是也存在一些无法忽视的问题,本文试图从育人的角度谈谈理解和看法。  相似文献   

4.
研究生学术评价对研究生学术投入“真”与“伪”的辨别力不足,导致部分研究生的“伪学术投入”误获强化,“真学术投入”误遭冷遇,严重破坏了研究生的学术制度环境.究其原因可归结为评审专家把关不严,学术内涵解读滞后,各类研究生的差别性评价差别不明显等.提升研究生学术评价的辨别力须加强对研究生学术评审专家的管理,构建大学术观视域下的研究生学术评价制度,加大各类研究生学术评价的差别度.  相似文献   

5.
研究生学术失范不仅是一个道德问题,也是一个直接而现实的博弈问题。以博弈论的视角审视,收益情况,而非研究生的道德素质,在研究生学术失范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由博弈论观之,解决研究生学术失范的关键在于明晰研究生学术失范的收益情况,降低守范者所背负的额外压力,提高失范者的支出,并积极发挥研究生群体本身在反学术失范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来录用研究生的用人单位对这些毕业生的能力提出诸多质疑,这引起了大学的反思。本研究从对中国研究生培养的政策文本入手,分析官方文件中规定的研究生需要培养的能力,基于对这些能力的编码分析以及研究者个人的反思和经验研究,建构出一个关于学术组织培养研究生的学术能力的理论框架,认为学术能力涉及与学科、研究以及实践三个维度相关的能力。本文也指出,在开放的学术组织的环境中,诸如学术文化、学术职业、学术理念等许多因素会对研究生产生影响,进而影响三个维度的学术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以2002年教育部首次提出加强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的政策为计时元年,我国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至今已走过了整整十年。十年间,政府和高校采取了诸多强化研究生学术道德的措施;十年间,研究生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也发生了诸多变化。十年是一个坎,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过程中暴露的诸多问题使其必须进行新的选择;十年也是一个节点,是创新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思路和模式的良好时段。目前,在大规模、多规格研究生培养条件下,必须建立能够形成研究生良好学术道德的长效机制。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则需要对研究生实行“品质一能力”一体化的教育,并构筑立体式的工作框架。  相似文献   

8.
高校的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建设是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内容,本文介绍了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和滑铁卢大学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的理念、政策、措施及经验,以期为我国大学的研究生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建设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为加强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和支持研究生开展原创性学术研究或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技术创新研究,北京林业大学从2009年开始设立了“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科技创新专项计划”。本文对5年来立项资助研究生所取得的学术成果、就业去向、结题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通过问卷的方式调查研究生对于该项目的观点,探讨研究生科技创新项目对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以及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加强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和支持研究生开展原创性学术研究或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技术创新研究,北京林业大学从2009年开始设立了"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科技创新专项计划"。本文对5年来立项资助研究生所取得的学术成果、就业去向、结题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通过问卷的方式调查研究生对于该项目的观点,探讨研究生科技创新项目对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以及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学术创新能力是研究生综合评价体系中的重要指标。本研究通过研究生教育改革背景下新奖助政策的调研,建立学术创新评价指标体系,采用AHP法确定指标权重,对各个学院研究生学术创新状况进行定量判断,为研究生评奖评优、学术创新发展提供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12.
学术资本主义与研究生创新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学术活动市场化产物的学术资本主义,已渗透到高等教育的新型理念中。在掌握“能知”知识、培养洞察力、树立切合实际的利益观、获得跨学科知识和社会规训等方面,学术资本主义对研究生创新教育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保持两者之间适当的张力,可以使学术资本主义活动更好地服务于研究生教育。  相似文献   

13.
文科研究生学术忠诚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学术忠诚概念反映研究生学术研究的态度、努力和积极行为,并从实证角度探讨研究生学术忠诚的影响因素.调查发现,在研究生学术忠诚各维度中,学术认同得分最高,学术努力居中,学术理想得分最低.进一步研究发现,导师、管理、亚文化、专业因素对研究生学术忠诚均有显著影响;导师、管理因素对学术认同有显著影响,亚文化、专业因素影响不显著:导师、亚文化、专业、管理因素对学术努力和学术理想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学术逻辑是博士生培养的内在基因。文章基于2019年Nature全球博士研究生调查数据,探讨了中国、美国、英国、德国、印度博士研究生对教育环境支持的满意状况与学术化水平的差异,并分析了教育环境支持对博士研究生学术化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博士研究生对教育环境支持的满意度显著低于各发达国家,其学术化呈现出一种学术情感高涨而学术能力不足的矛盾现象。在博士研究生学术能力发展上,课程质量的影响最为明显;在学术情感发展上,导学关系的影响最为明显。基于此,博士研究生培养单位可从学术支持、关系支持、经济支持和情感支持多方面入手提高博士研究生学术化水平。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国内外科研学术不端行为不断曝光,为维护学校声誉和学术共同体的社会荣誉,国内多所高校近年来针对研究生群体开设了"研究生科研素养与学术规范"及类似课程,旨在研究生学术生涯开始之初便进行正确引导,让其树立正确的科研观,形成自觉遵守学术道德规范的意识.此类课程天然具有课程思政属性,如何发掘其思政特色对实现其立德树人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6.
高校学术环境对研究生学术努力行为影响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实证角度探讨了学术亚文化因素对研究生学术努力行为的影响作用及影响机制问题,样本来自国内某"211工程"高校850名在读文科硕士研究生.研究发现:学术亚文化因素对研究生学术努力行为均具有显著预测作用,学术认同、学术理想在亚文化对研究生学术努力行为的影响中充当完全中介作用,即学术亚文化环境对研究生学术努力行为影响完全是通过学术认同、学术理想传递的.  相似文献   

17.
从质量文化的视角探究研究生学术规范的教育与养成,对于提升我国的研究生教育质量有重要价值与意义。运用文献研究法以及维度分析法,界定研究生教育质量文化及研究生学术规范的基本内涵,论证研究生学术失范的表征、成因及政策规制,在此基础上,从高等教育内部的质量文化管理角度,提出高等学校及导师对研究生学术规范育成的管理维度。  相似文献   

18.
关于研究生学术诚信危机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诚信危机已经严重影响到研究生学术行为规范。本文在阐述研究生学术诚信危机的表现和危害、分析研究生学术诚信危机根源的基础上,提出治理研究生学术诚信危机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研究生能否坚守自己的学术良心是学术生态环境是否和谐的一个指标。从人类发展生态学的视角看,研究生作为学术生态环境中的一个主体,学术生态环境对其学术道德行为具有激励或制约作用,而研究生的学术道德行为及水平又对学术生态环境起着优化和平衡作用。本文认为可通过提高导师的学术道德素质、加强研究生的学术道德教育、改革研究生学术评价和管理制度及发挥研究生的主体能动性来构建和谐学术生态环境,以维护研究生的学术良心。  相似文献   

20.
刘海舟  程蝶 《英语广场》2023,(13):104-107
学术英语能力是研究生英语教学的重要培养目标。本研究旨在探寻医学类硕士研究生学术英语能力培养路径,在文献研究和本校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确定了六条培养路径。课题组于2021年秋季学期在江西中医药大学2021级研究生中选择一个班进行为期一学期的教学实验,实验前后分别进行学术英语能力的前测和后测。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班学生的学术英语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