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编辑把关与文责自负李国兴在出版过程中,编辑把关具有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对原稿是否具有出版资格把关,即通常所说的“出版审稿”;其二是对已通过资格和水平审查的书稿,进行出版要求的规范化的把关,亦即通常所说的“编辑加工”。编辑把关的目的在于使所出图书符合...  相似文献   

2.
组稿是编辑的基本功之一编辑工作大致可以分两道工序:前道工序是订选题到组稿,后道工序是文字加工和审定。一般说,选题和组稿是书稿的先天条件,即选题订得好,作者找得准,书稿的质量就有了基本保证。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后天的条件,即编辑的文字加工和政治上、科学上的把关。在谈到编辑的基本功时,人们往往比较重视编辑的专业修养和文字工夫。这也是对的,如果一位编辑,缺乏扎实的专业知识和驾驭文字的能力,要独立处理稿件,达到  相似文献   

3.
编辑无论是审读加工传统纸质书稿,还是在电脑屏幕上看“稿”(视频)或听“稿”(音频),都会遇到科学性、政治性方面的把关问题,其中的政治把关无疑是编辑的重要职责。当然,政治把关并非我国编辑人员的“专利”。外国包括欧美国家的新闻出版界早就有“把关人”之说。面对书稿中潜藏的政治问题和质量风险,我们的编辑如果只靠吃一堑长一智的过程来积累经验和教训,就未免代价太大。而根据已有的政治知识和审读经验,事先防范和规避政治风险,确保稿件内容质量,应是编辑的明智之举。  相似文献   

4.
《浙江社会科学》编辑部的施国光在《编辑之友》1993年5期上撰文认为,编辑加工是最能体观编辑才能的工作环节。文章论述了编辑加工的必要性、重要性、创造性。(一)编辑加工的必要性,缘于编辑劳动的转换性。编辑劳动主要是作用于个别精神产品到社会精神产品的转换,实现这一转换,审稿很重要,编辑加工则是审稿的延续。审稿主要判定稿件的概貌和基调,而加工则是解决稿件的具体面貌问题。在转投中,编辑加工要做好两方面的协调工作,一是协调个别精神产品(稿件)与读者需求的差距;二是协调作者与制作者劳动的差距(技术性加工)。(二)编辑加工的重要性,在于编辑劳动的规范性。编辑劳动有特定的规范要求:政治性规范、政策性规范、语言逻辑规范。通过编辑加工达到规范的要求,这是实现产品转换的基础条件。规范某些潜在的、又貌似正确的失误,则体现了编辑劳动的创造性。(三)编辑加工的创造性,体现在编辑劳动的合成性。编辑处于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中介地位,编辑劳动必须与作者的劳动、读者的需求合成,才能成为具体的社会价值。编辑劳动的合成性要求编辑加工力求在内容上独创性与科学性统一,在表  相似文献   

5.
关于编辑加工,讲述者是从不同的角度来叙述的。有的着眼于内容,有的着眼于步骤,有的着眼于与作者的关系,等等。本文是从编辑加工的三个层次来谈的,其实就是编辑加工的三个方面。但本文强调的不仅是编辑加工内容的分野,而且更着重于编辑加工水平的评价,所以称层次。这三个层次即:技术性加工、文字性加工和创造性加工。一、技术性加工所谓技术性加工,是一种较简单的重复性强的加工,属于低层次的加工,但这是最基础的编辑加工,琐碎繁杂,很容易发生疏漏,涉及的内容往往是编辑动手修改最多的,也恰恰是作者不熟悉和易忽略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技术性加工是编辑特有的技术。技术性加工虽然说不上高深复杂,但也决不是一干  相似文献   

6.
科技文稿的加工包括内容修改、文字加工和技术处理三个方面[1].其中编辑花费时间和精力最多的是涉及文字方面的编辑加工.文字加工的基点是基本保持原文原义,而使文稿在表达上更加趋于简洁、规范、准确、典雅.文字加工主要包括文字润色和修正两个方面,即冗繁加以修简,通俗加以修活,偏差加以修准(简称"简、活、准").其加工质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编辑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和专业素养.本文结合笔者从事农业科技期刊编辑工作的实践,通过一些实例探析科技文稿文字加工如何做到"简、活、准".  相似文献   

7.
田雁 《编辑学刊》2013,(4):51-56
中日两国文化背景的不同,导致了两国图书编辑在角色、理念、地位等方面的差异。中国的图书编辑,不仅有书稿的审核权、内容的删改权、文字的修正权,还有书页署名权,这也意味编辑责任的重大,编辑不仅要对图书内容把关,而且有文字差错率的考核。日本的图书编辑没有书稿的审核权、内容的删改权、文字的修正权,也没有书页署名权,他们主要的工作是文稿编辑之外的事务性工作。  相似文献   

8.
胡姣 《出版参考》2021,(4):84-87
编辑是人类精神世界的架构师,在书稿加工工作中承担着选择、把关、优化、凝练和提升的关键作用.编辑高质量的加工能够使书稿的主题更加突出,观点更加明确,内容更加完善,语言文字更加通达,逻辑更加严谨,材料更加准确,体例、结构更加规范.如何做好编辑加工,文章从把握好大的层次结构关系,逐字逐句精读消灭差错,保持怀疑的精神和多问的态度三个方面进行了重点探索,浅谈如何做好图书编辑加工工作,以期提升图书编校质量.  相似文献   

9.
陈君良 《中国出版》2012,(16):37-38
图书编辑的政治意识与其职业中的政治把关实践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图书编辑应该在选题策划与申报、审稿与编辑加工等环节,切实把握好几个比较重要的政治把关要点。  相似文献   

10.
人们习惯地把编辑称为“把关人”,这是缘于编辑的工作性质。如果说记者从事采访,同新闻来源直接发生关系,可以叫做“第一把关人”,那么编辑从事新闻产品的最后加工和定稿,则可以叫做“最后把关人”。经过编辑的手,新闻报道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是完善的还是不足的,就最终决定了,所以编辑的这种“最后把关”就要求编辑应当具备很高的综合素养。“把关”能力的强和弱,编辑工作的好和差,总的说来,要看修养的程度。编辑的修养,主要包括政治修养、思想修养、道德修养和业务修养。政治上,党的新闻工作者要与党和人民同心同德,自觉贯彻执行党的路线…  相似文献   

11.
屈清慧 《编辑科技》2000,12(4):60-61,64
论文的编辑加工是青年编辑的入门“功课”,作者总结了从内容核查、文字加工到技术加工三个方面。显然还有待于深入学习,进一步拓宽思路,才能胜任一个优秀的科技编辑。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引进版科技类图书成为图书业务增长的新爆发点,无论在种类还是数量上,都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优秀的引进版科技类图书代表着国际前沿科技发展水平,引进出版此类图书,对推进我国相关学科发展起到重要促进作用.同一般书稿相比,引进版科技类图书在编辑加工方面,有专业性强、难度大、语言水平要求高等特点,涉及专业学科知识、政治素养、规范文字、名词术语、计量单位、图表公式、数字、字体、参考文献规范等问题.本文从八个方面阐述了引进版科技类图书的编辑加工重点.  相似文献   

13.
审稿题、编辑加工题、校对题的不同答题要求及溯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全国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中,无论是初级还是中级试卷,都包含了审稿题、编辑加工题和校对题这三种涉及编辑案头工作的综合题题型.这三种题型所指向的审稿、编辑加工和校对工作,都是图书和期刊在正式出版之前,围绕稿件和校样所必须进行的重要实践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图书和期刊的内容质量与编校质量.这三种题型的设置,正是基于编辑实践的考虑,用以检验考生在处理稿件及校样方面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4.
人们习惯地把编辑称为“把关人”.这是缘于编辑的工作性质。如果说记从事采访,同新闻来源直接发生关系,可以叫做“第一把关人”,那么编辑从事新闻产品的最后加工和定稿,则可以叫做“最后把关人”。经过编辑的手,新闻报道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是完善的还是不足的,就最终决定了,所以编辑的这种“最后把关”就要求编辑应当具备很高的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5.
编辑加工是编辑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其他环节的工作做得很好,编辑加工这一环节未做好,也会使工作失色,甚至会造成难以挽救的损失。编辑加工涉及到若干方面,这里主要谈编辑加工的方法。 编辑加工的方法,是和编辑加工的内容密切相关的,凡是需要加工的地方,就是加工的内容,就要采取相应的方法。修改文字与整理格式,是两种不同的加工内容,因此,加工的方法也不相同。文字加工因具体内容不同,加工方法也不一样。常用的加工方  相似文献   

16.
经过三审认定具有出版价值、基本符合出版要求的书稿,可以进入出版流程的第二个环节——编辑加工。书稿的编辑加工任务应由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人员,即本书的责任编辑承担。责任编辑拿到书稿后,不要急于开始通读,应该先检查书稿的内容是  相似文献   

17.
编辑改稿,大体说来是做三件事:订正事实,政治把关,文字修饰。笔者曾写过一篇小文:《编辑好比守门员》,着重讨论了订正事实、政治把关方面的问题。本文探讨如何做好文字修饰工作。总得添点光彩本文用“美容师”作标题,并非因为这是个时髦的行当和名词,而是因为这个比喻较为贴切。试想,如果把编辑比作理发师,那就又像又不像。  相似文献   

18.
韩颖  李鸿斌  李淑娟 《今传媒》2011,(7):125-126
编辑加工是期刊编辑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审稿工作的细化和延续,也是后续工作顺利完成的前提和保障。本文分别从三个方面:内容加工、文字加工和技术加工,阐述了编辑加工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19.
增加编辑含量 提高图书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质量是图书的生命。推进出版业由规模数量向优质高效的阶段性转移,核心是要拿出更多的精品书,在图书质量上上一个新台阶。实现这个任务,当然需要各个环节共同努力,但处于图书出版中心地位的编辑人员无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增加编辑含量,就是当前图书出版现状向编辑人员提出的一个严峻课题。 编辑含量指的是蕴含在图书中的编辑劳动,既包括选题策划、组织作者等前期工作,也包括审读和加工书稿等后期工作,其中大量的是后期工作。一般来说,编辑含量在图书成品上是看不出来的,编辑劳动已溶化在作者的著作成果中。但图书差错增多,图书质量滑坡,编辑含量严重不足又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原因。这里所说的“编辑含量严重不足”是指编辑对书稿没有或者没有足够地进行必要的加工和整理,编辑应当履行的责任没有或者没有足够地履行,使图书出现本来完全可以避免的编辑质量上的差错,如常识性差错、逻辑性差错、文字性差错等等。 如果说编辑含量的严重不足从图书差错的增多可以反映出来的话,那么从发排的书稿上则可以更清楚地看出这一点。笔者曾从事过数年校对工作,对此体会颇深。近年来,编辑花在书稿加工整理上的功夫越来越少  相似文献   

20.
编辑加工是期刊编辑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审稿工作的细化和延续,也是后续工作顺利完成的前提和保障。本文分别从三个方面:内容加工、文字加工和技术加工,阐述了编辑加工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