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肖超 《东南传播》2015,(12):141-143
商务印书馆是我国学术翻译出版的重镇,对其学术翻译出版业的研究非常必要。该文从出版数量、国别、学科及影响因素等层面,分析了商务印书馆在1949-1978年期间地理学译著出版概况,总结了这一时期地理学译著的出版特点。该文不仅丰富了商务印书馆翻译出版史研究,也为地理学史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2.
商务印书馆自1897年创办以来,出版了大量的地理学译著.该文在对商务印书馆地理学译著统计的基础上,分析了商务印书馆地理学译著的重印再版、丛书收录、期刊论文引用及书评情况.该文认为,影响力高的地理学译著通常具备重印再版率高、多种丛书收录、期刊论文引用率高、书评数量多等特点.最后,对高影响力地理学译著进行了案例分析,并总结了高影响力地理学译著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肖超 《出版科学》2016,24(3):113-117
运用“副文本”理论,考察商务印书馆地理学译著中的副文本。从著者与译者、译者与编者、译者与读者、编者与读者四个方面,对翻译出版活动中著、译、编、读人员之间的交流进行分析并总结著者、译者、编者、读者在译著生产和传播中的利益关系网络。  相似文献   

4.
郑丽芬 《出版科学》2013,21(2):104-106
民国时期的商务印书馆,积极引介出版西方哲学著作。本文从出版经营的角度,通过综合《民国时期总书目(哲学·心理学卷)》和《商务印书馆图书目录(1897—1949)》的哲学类译著书目信息,分析和总结商务印书馆翻译出版国外哲学类著作的特点和成功之处,希望能为今天的出版业以参考。  相似文献   

5.
晚清经世致用思想与翻译出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波 《编辑之友》2005,(6):76-78
晚清的翻译出版是我国出版翻译史上的第三次高潮,这次高潮与汉唐时期的佛经翻译出版、明清之际的科学翻译出版不同,它是中国被迫卷入世界历史进程的写照.中国精英知识分子,在国家深陷危难之际,思想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突出表现为吸收西方文化经世致用思想,从而使晚清的翻译出版选题呈现出阶段性特征.  相似文献   

6.
介绍外国文化,包括许多方面的工作。翻译外国古今哲学、社会科学重要著作是其中一项基本的工作,在国内,这项工作主要是由商务印书馆承担的。商务印书馆翻译出版外国学术著作历时已久。早在张元济先生主持商务印书馆的工作期间(1903-1921年),商务的这一出版特色就已初步奠定。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严复移译的西方学术名著,近代文学家、翻译家林纾译的欧美各国的小说,有不少是在这一期间由商务出版的。1921年,王云五进商务工作以后,这项工作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各类译著逐步发展成系列书,并汇编为“汉  相似文献   

7.
晚清时期,我国开始出版汉译农业书籍,其特点包括:清政府和官员支持农书出版;农书主要来自日本;中方和外方翻译出版的目的不同,但殊途同归;翻译方式包括中外译者合作翻译和单独翻译;农书的翻译多为辑译或撰译;出版的书籍涉及农业各个方面,但以教科书居多。  相似文献   

8.
王卫芬 《编辑之友》2011,(12):127-128
张元济进入商务印书馆后,坚持以"扶助教育为己任",使得商务印书馆(以下简称"商务")完成了从印刷工厂到出版巨子的蜕变,成为晚清以来普及、传播新知新学的文化重阵。在他硕果累累的出版生涯中,主持编著和出版各类新式教科书是其中一项非常重大的工作。据研究,张元济亲自参与编纂、校订的商务印书馆  相似文献   

9.
中国童书出版的历史已有百年,晚清时期孙毓修主编的《童话》丛刊可以说是现代儿童文学的萌芽之地,而当时的商务印书馆可以说是中国童书出版的发祥地。五四时期随着新文化浪潮的推动,现代文化和现代文学都应运而生。应该说,现代报刊杂志和图书出版的发生(包括童书出版业的兴起)在社会变革和思想启蒙方面也是功不可没的。  相似文献   

10.
赵明 《兰台世界》2015,(7):159-160
《天演论》是晚清翻译大家严复的译著。严复通过阐述"物竞天择"进化理论,警醒国人奋起,为新中国革命注入一剂强心针。《天演论》中"汉以前字法句法"的运用使译笔有先秦诸子散文的雅韵,译著深受旧派士大夫推崇。  相似文献   

11.
张雪峰 《图书与情报》2005,(2):71-73,78
晚清教科书出版活动前后分为教会教科书和国人自编教科书两个阶段。前者开启了教科书出版的近代化进程。后者使这—进程趋于完善。晚清新式教科书的出版。不仅推进了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且也促使以商务印书馆为代表的民营出版业在短期内迅速崛起。  相似文献   

12.
谈到中国近代出版事业,一代出版巨擘张元济先生和商务印书馆是无法绕开的.作为中国近代出版事业的开拓者和商务印书馆的灵魂人物——张元济,其领导下的商务印书馆是晚清至民国时期出版界的老大.为了保护中华古籍,将商务印书馆做大做强,张元济可说是呕心沥血,无论遇到何种人生窘境,张元济都做到了铮铮铁骨,一身浩然正气.  相似文献   

13.
肖超 《东南传播》2015,(2):133-135
商务印书馆地理学编辑部门在地理学界和出版界享有盛誉。该文论述了商务印书馆地理编辑部门在编译所史地部、地理编辑室、科技图书编辑室三个阶段的发展情形,并对不同时期地理学编辑部门的编辑人员做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4.
晚清时期,来华传教士等外国人和中国知识界人士,成为翻译出版西方法学书籍的主要力量.这一时期,汉译法学出版领域整体呈现书籍数量多且主题丰富、出版时间与地域分布不均衡、出版机构类型众多、出版活动与时局走向紧密相连、出版质量参差不齐等特点;汉译法学书籍大量出版,助推了近代中国出版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刘姝宏 《出版参考》2015,(12):29-30
近年来,译著已成为国内图书出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译著的出版量几乎占到出版总量的1/3.根据《2013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2013年全国共引进出版物版权17613种,较上年增长2.4%.一方面是译著市场欣欣向荣,另一方面也呈现出译著质量良莠不齐、部分译著曲高和寡的情况.这些引进图书的出版,或者是翻译、编辑方面的问题,或者是选题判断、营销方面的问题,给译著图书市场带来了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6.
于霄 《编辑学刊》2011,(6):61-65
驻足书园,手指轻触码放齐整的书脊,装帧精美的译著会不时跃入眼帘。许多知识传人中国,其主要媒介就是译著。译著在引进过程中经过了编辑的精心挑选,不仅经过国外读者认可也可能对中国读者有益。而译著出版却比中文著作出版过程繁琐。译著出版要经过选题论证、购买版权、翻译、审校、编辑等等程序,法律关系也更为复杂。比起中文著作简单的"出版社-作者"关系来说,译著出版要涉及的权利主体至少有:原著作  相似文献   

17.
<正>晚清时期,鸦片战争的失败使得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其中一些忧国忧民的进步学者主动翻译及传播西方哲学、自然科学等,造就了一大批卓越的翻译人才,李善兰先生就是其中之一,他不但是晚清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同时还是当时著名的科技翻译家,是中国近代科技翻译的先  相似文献   

18.
晚清是我国出版史上的重要转型时期,有其独特的历史作用.文章重点分析晚清在出版内容、出版类型、出版机构、出版技术等方面的变革,并阐述这些变革带来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9.
1930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张宗祥的《清代文学》(3万余字),解放前无其他清代文学断代史。解放后,也没有清代文学史的专著。所以,唐富龄先生编著的《明清文学史》(清代卷)的问世(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弥补了文学史研究中的一大缺憾。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和与之相连的社会心理状态,影响着文学的创作风貌,规定着一个时期文学创作的主旋律。该书作者根据清代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嬗变,以及与之相连的社会心理的差异,全面考察了清代几个时期文学创作的情况,将清代文学划分为清初文学(康熙时期)、清中叶(雍正、乾隆时期)至鸦片战争前文学和晚清文学三段,在这部专著里,作者主要探讨前两  相似文献   

20.
在国家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支持力度逐步加大的背景下,出版市场上的社会科学类译著日益增多。其中,部分图书因翻译质量问题引起了读者的关注,也因此受到了学界与业界的批评。文章分析了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并提出了在编辑工作中提高此类图书翻译质量的具体办法,以期进一步提升社会科学类译著的翻译出版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