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正> 生活在社会中的人,是一个个的个体,但他们又有一定关系,必然要相互接触、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进行社会的交往。人们在交往中形成了一定的人际关系。这种关系就是指个体所形成的对其他个体的一种心理倾向及其相互的行为。人际关系的好坏,反映了人们在相互交往中的物质和精神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心理状态。如果得到满足,就喜欢和亲近,反之,就厌恶和疏远。因此,社会心理学研究指出,需要满足与否是人际关系的基础。体育运动队中,主要是由教练员与运动员这样的个体组成,他们之间存在着与其它领域相类似的人际交往,也存在着一种特有的你教我学,为提高运动成绩而共同努力的协作行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情境测验和常用心理健康测评量表对甘肃农业大学一、二年级男生在武术课教学前后与个体攻击性相关心理因子分值的变化进行了比较。结合个体攻击性理论,探讨武术教学对普通高校男生个体攻击性的影响,结论是普通高校武术课教学能较为有效地控制男生个体攻击性行为的发生,传统武术教学训练对学校提高大学生情绪稳定性、自我意识水平、人际关系、顽强的意志品质和较高的道德水平具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论体育教师的影响力与诱导性育人途径萧爱英(大连理工学院116024)行为科学理论告诉我们,影响力是指在人际关系的交往中,以某个个体品质的特定优势来影响和改变他人心理和行为的能力,体育教师的影响力包括非自然性和自然性两个方面。所谓非自然性影响力是由社会...  相似文献   

4.
师生互动是指在体育教学情境下教师个体与学生个体或群体之间在活动中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既包括行为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也包括心理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5.
锻炼促进心理健康得到大量研究的证实。大众参与有规律的、中等强度的锻炼能够降低罹患心理疾病的风险,减少抑郁、焦虑症状,缓解认知功能衰退,提高生活质量。对心理障碍患者的运动干预不仅能直接减少抑郁、焦虑、恐怖等症状,促进心理治疗的临床效果,还能作为在常规疗法无效时减少症状的选择。锻炼促进心理健康的机制主要有3种途径:锻炼中的社会支持,锻炼中的积极体验以及锻炼导致的生理变化。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持既对锻炼行为的坚持有促进作用,也能提供各种各样的社会支持,辅助个体解决心理与行为问题;锻炼中产生的积极体验如效能感、身体自我与自尊等能有效地帮助个体对抗抑郁、焦虑症状,促进心理健康;锻炼导致的生理变化与抗抑郁药效果类似。锻炼体验概念的整合、锻炼的作用、身心研究的交叉融合以及锻炼方案制定中的群体差异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理论问题。若在实践中将运动干预作为心理疗法,则还需要对运动干预的作用范围(心理障碍类型)、效果(对患者有哪些方面的改善)及机制(为什么会产生这些改变)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以忻州师范学院大一、大二体质弱势群体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为期10周的健康跑实验研究。实验前后应用SCL90心理问卷进行心理分析。结果表明:健康跑使个体躯体化的适应性增强;强迫症状减弱;人际关系逐渐融洽;抑郁的情绪情感有所改变;焦虑的心情有所放松;敌对的思想、情感、行为逐渐减弱;对场所、社交以及人群的恐惧减少。此外,研究结果还表明,健康跑对体质弱势群体的偏执、精神病性等其他症状有作用但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1.心理控制源理论心理控制源是现代心理学研究中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可以定义为:人们(个体)在与周围环境(事物,包括心理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认识到控制自己生活及其行为结果的各种心理力量,也就是每个人对自己的行为方式和行为结果的责任的认知或定向。心理控制源的结构,较普遍地分为两种类型:外部控制类型和内部控制类型(简称外控型和内控型)。外控型的个体习惯地认为  相似文献   

8.
组织行为学是采用系统的,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从而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的目标。其涉及的知识包括心理学、管理学、行为科学等,应用广泛。组织行为学在训练管理中的指导作用:一、个体心理与行为个性,是指一个人在先天生理素质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9.
组织行为学是采用系统的,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从而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的目标。其涉及的知识包括心理学、管理学、行为科学等,应用广泛。组织行为学在训练管理中的指导作用:一、个体心理与行为个性,是指一个人在先天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  相似文献   

10.
心理衰竭常常出现在那些具有某些个性特征和行为模式的人中间(如追求完美,敏感和注意外向的人)。过度疲劳,社会环境,人际关系都是导致出现心理衰竭的原因。在成熟期,运动技能学习的高原期,成功与挫折后均易产生心理衰竭。  相似文献   

11.
在体育教学中,人际交往产生的心理互动所形成的思维定势对学生的认识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意识有很人影响。建立良好的师生人际关系,教师起着主要的作用,同教师的地位作用相关联。因此,教师的气质与教学风格对体育教学的良好心理氛围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体重污名对超重和肥胖人群的心理和行为具有显著负面影响,损害了个体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诱发了个体饮食障碍、回避体育锻炼等异常行为。体重污名通过行为改变、心理应激效应、社会关系改变、歧视的结构效应和消极归因模式等作用机制对超重和肥胖人群产生影响。心理干预和媒体宣传对消除体重污名的效果不一,体育锻炼干预对消除体重污名具有稳定的显著作用。今后的研究需要从研究群体和方法上进一步改进,提高研究的科学性和实践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3.
1.心理互动的基本理念研究表明,在积极的心理互动中,学生乐学好学,表现比较高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师生心理互动本身就有一种重要的教育因素,对于学生的感情、人际交流、自我认识、自我评价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教学中师生心理互动的途径与方法教师个体与学生个体的心理互动;教师个体与学生群体的心理互动;教师个体与学生小组的心理互动。在体育课堂交往中,教师在一定程度上指导并控制着学生的心理行为。师生心理互动能促进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及健康心理的形成。但在教学交往中,学生对教师也不断发生影响。这种双向性是体育课堂教学中师…  相似文献   

14.
体重污名对超重和肥胖人群的心理和行为具有显著负面影响,损害了个体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诱发了个体饮食障碍、回避体育锻炼等异常行为。体重污名通过行为改变、心理应激效应、社会关系改变、歧视的结构效应和消极归因模式等作用机制对超重和肥胖人群产生影响。心理干预和媒体宣传对消除体重污名的效果不一,体育锻炼干预对消除体重污名具有稳定的显著作用。今后的研究需要从研究群体和方法上进一步改进,提高研究的科学性和实践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5.
问题行为是自闭症儿童的主要障碍之一。研究采用A-B-A实验设计,对1名自闭症儿童的3种问题行为进行体育游戏干预研究,体育游戏的设计立足于适应个体的特点,在强身健体的同时促进其心理的发展。在体育游戏教学中发展个体适当的行为来替代问题行为,并通过对教学内容、方法的调整和课堂教学氛围的创建来重设环境,从而促进个体的积极参与。研究结果表明,经过3个月的大量密集干预,该儿童的问题行为得到了显著消弱。  相似文献   

16.
体育活动对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适应能力也就是个体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 也有人界定为一个人在心理上适应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的能力,还有人解释社会适应能力又称社会健康, 指个体与他人及社会环境相互作用,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实现社会角色的能力。综合以上对社会适应能力的解释可知,社会适应能力是在适应社会环境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能力,其能力体现在能够调节内外环境的变化,使个体与社会环境能达成协调统一的状态。  相似文献   

17.
个体的行为受心理活动的制约。心理结构发生变化,就必然会引起个体的行为方式及结果发生变化。研究将理论应用于投掷技术教学实践,在教学中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心理定向,把学习动作技能与大脑皮层运动中枢对动作的指挥要求结合起来。结果表明:在教学过程中建立速度定向,有利于学生连贯流畅地完成技术动作,增加速度利用率,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为了系统地理解锻炼者继续坚持或退出体育锻炼的原因和机理,应用解释结构模型法构建了以锻炼承诺为核心的锻炼坚持机制的理论模型。理论模型包括5层次17系统要素,模型简化层次路径是:社会环境→个体→认知决策→承诺→行为。分析结果表明:继续锻炼的心理承诺是动机定向、效果评价、行为可能性预测三个心理决策过程产生的,个体因素和社会环境通过这三个心理决策过程对坚持锻炼行为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总结与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多元分析的方法,探讨身体锻炼在心理应激、心理适应、应对效能的研究现状中存在的不足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领域.提出应重视身体锻炼对心理应激、心理适应、应对效能交互作用的研究,关注心理应激、心理适应及应对效能对个体参与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加强不同运动项目、不同运动频率对个体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以期丰富身体锻炼促进心理健康的理论研究,为制定科学可行的运动处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从现代心理学理论着手 ,就如何建立有效的体育教学策略及心理匹配 ,从认知、认知方式、情感、技能水平和人际关系等方面论述了体育教学过程中的相关心理学匹配问题 ,拟建立和形成有效的教学策略 ,从而提高体育教学效率 ,改进教学的行为 ,保证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