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女性文学的学科建设在取得成绩的同时,面临问题与挑战:一是如何理解女性文学学科建设与当下社会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并在实践中使二者得到有效的沟通;二是如何改变重复性研究较多的状况,加强女性文学研究的学风建设和学术创新能力;三是在文学文化研究中,如何处理好性别分析与文学的审美性二者之间的关系。今后,女性文学的学科建设在联系实际、端正学风、注重审美以及学术创新等方面,还有待于付出更大的努力。  相似文献   

2.
2001-2005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论文主要以2001年至2005年中国期刊网的研究论文及相关著述为依据,描述五年期间中国女性文学研究的基本面貌:女性文学研究中呈现的女性话语权力之争和话语独立理想比之过去更加明确,女性主体性认知复杂性的辨析,身体写作的尖锐争论,性话语权的辩护,及由此带来的女性文学研究方法论的探讨,都构成了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研究不同于过去阶段的新的拓展。女性作家文本的丰富充裕为女性文学批评提供了细读研究的条件,五年来,文本细读和作品比较研究取得了相当的实绩,研究方法的成熟也带来了女性文学教学的多样和学科建设的思考,女性文学学科建设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对于西方女性主义批评文论和译著介绍更多强调与中国语境对话,也更加强调系统与多元译介。中国女性文学研究不仅与中国女性写作实践同步前行,而且与全球女性主义学术进行自觉接轨和对话。  相似文献   

3.
随着女性文学研究的深入,女性文学学科意识悄然而生,"女性文学"作为一门课程开始走进了部分高校.文章从更新观念、整理挖掘资料、女性视角、文化影响等方面来思考,探讨古代文学教学中女性意识的凸显.  相似文献   

4.
1997年国家教育部进行学科调整,将中国语言文学之下的"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合并为二级学科后,"比较文学"成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并被安放在必修课的位置上。许多高校纷纷开设"比较文学"。许多学者对比较文学的学科发展和课程建设发表了一些精辟的见解。学科建设和教学改革也取得了很大成效。但这一学科从课程设置到教学内容体系的形成也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相似文献   

5.
上个世纪的最后五年与本世纪的最初五年,这一个世纪之交的"十年"中,女性制造了大量吸引眼球的奇闻逸事,书写了太多的内心狂躁,"女性文学"在"女"字号和"性"字号下,消解了女性主义,最终使得女性"无处为家"。回归,这是女性文学的出路,应该在"人的文学"基础上构建"女性文学",为女性创造精神的家园。  相似文献   

6.
英美文学课是我国高等院校英语专业教学的一门重要课程,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英美文学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外语人才自身全面发展的需求,高校需要对传统的英美文学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加强英美文学学科建设,增加优秀雄厚的人才储备,同时,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结合现代的多媒体技术来提高英美文学课的内涵和魅力。  相似文献   

7.
世纪之交的中国女性文学研究,在实践、探索中走向丰富和深邃.所取得的新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多维理论视野的初步建立;二是本领域基本概念的辨析和理论资源的清理;三是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动态把握及其本土适用性的探询;四是百年来中国女性文学创作实践的探讨;五是女性文学的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女性学学科建设问题自1980年代中后期提出以来,经过近20年的发展,目前已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国许多高校不仅成立了妇女研究机构,而且开设了相关的教学课程,有些高校还招收了硕士研究生,这一切都为我国女性学学科建设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女性学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在建设过程中仍然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严峻挑战,需要我们从理论到实践认真加以思考。  相似文献   

9.
20世纪第一个20年(1900-1919),中国女性文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时期的女性文学不仅出现了女性小说家群、女性翻译文学家群、女性政论文学家群、南社女性作家群等四大作家群体,而且在创造主体、文体结构、思想意蕴、艺术表现,乃至传播方式上,均发生了巨大变化.20世纪第一个20年女性文学的创造主体由闺秀转变为第一代知识女性,为中国女性文学走向现代迈出了第一步,为"五四"女性小说家的成长奠定了基础,同时为"五四"之后现代文体结构的确立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因此,这一转型具有重要的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学界正在积极创建文学地理学学科,强调这门学科是"地地道道"的"中国创造",表达了打破西方学科建设垄断局面的强烈愿望。然而,深究起来,文学地理学学科的建立乃根源于民族文化的"实用理性"和特殊的学术积淀,因而在中国建立具有某种必然性。西方社会没能建立起文学地理学学科也要归因于它的独特的文化传统和文学实践本身。文学地理学学科在中国建立具有重要意义,这是中国人自己创建学科的一个新的标志。中国文化环境自身的特殊性也给文学地理学学科在中国长足发展提供了充分必要条件。然而,在这门学科发展过程中,要警惕因为过分倚重文学地理学的"实证研究"而给文学的想象性和虚构性带来的侵害。  相似文献   

11.
近十年来,我国教学论研究围绕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这一主题,不断拓宽研究范围,深化研究内容,在学科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大的突破,不仅在子学科群的发展、学科基础的扩展、研究主题的深化、学科建设原则的共识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而且形成了生命实践教学论、回到原点的教学论、课堂教学论、现代教学论等中国特色的教学论学派。与此同时,我国教学论的研究还存在科学化问题、体系化问题、中国化问题三大主要问题,今后,教学论的研究趋势也将紧紧围绕这些问题而展开。  相似文献   

12.
当代文学学科与现代大学具有密切的关联,它的研究可分“作家作品-文学思潮一文学史一学科”四个序列。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现已建设成为文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学科。由于社会政治因素、近距离观照以及其他各种复杂因素,当代文学现有的学科地位与实际成就是有差距甚至是有颇大的差距的.它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较之古代文学、外国文学甚至现代文学更突出.也更严峻。为了改变现状,提升学科的层次和水平,当代文学有必要在当下理性地处理好与现代文学、自身内部、经典与雅俗、意识与事实之间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3.
外国文学教学和学科建设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和整合。不论是教学与教材编著标准的转移,还是在新的"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建设中,外国文学教学与学科建设遇到的更新和挑战,都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4.
教育史学科建设的回顾与前瞻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教育史是教育科学的基础学科 ,又与历史科学有着紧密的联系。近 1 0年来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人文社会科学的繁荣 ,教育史学科在观念的转变和方法的创新、贴近现实与参与现实意识的增强、研究视野与研究领域的拓展、学科理论建设的探索与加强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并涌现出一批重要成果 ,同时也面临着种种困难和问题。教育史学科应在深入开展专题性研究、积极进行多学科的交叉型与综合性研究、提高教育史研究的理论水平和推进教育史研究的国际化等方面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  相似文献   

15.
对外民俗文化教学散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民俗文化在民族精神构建中的独特功能和地位,决定了它对人们认识民族文化传统包括语言表达方式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在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建设中,中国民俗文化课的课程设置、教材编写、对教师专业素养的要求都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也还留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现代设计教育的进程中,庞薰琹对艺术设计教育提出了许多崭新的设想,内容基本上围绕着工艺美术的性质、范畴、指导思想、学科建设、教学方法、学术研究等几个方面。对他的艺术设计教育思想重新审视,可以促进对艺术设计教育现状的思考,获得前进的智慧和动力,提高学科建设和教育教学研究水平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逻辑起点作为一门学科的胚芽具有重大的意义,它是人们了解这门学科演绎过程最初始的范畴,关系到这门学科理论体系的建构。现代大学教学论是作为一个研究领域还是作为一门学科及其是否存在逻辑起点问题是值得探讨的。由于大学教学论现在还处于一个研究领域阶段,故还不足以成熟为一门学科;但在研究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学理上的规范去建构它的概念体系和理论框架,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明确这门学科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8.
吴汉全主编的5卷本《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史》以学科建设立论,将建设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史学科作为基本任务,梳理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历史进程,提出了进一步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史研究的努力方向。5卷本《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史》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的发展也有重要的启示:一是多学科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二是"立足中国"来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三是高度重视并发掘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学术基础;四是注重史料的积累及整理。  相似文献   

19.
高等职业教育学院中外合作办学蓬勃发展,但是办学实效欠佳,主要原因是:办学目的存在偏差,学生学习意识不强,缺乏实践经验以及理论研究不能为实践提供良性依托。上海某高职学院与加拿大同类学院合作的样本可以说明这些问题。为了提高办学实效,务实推进学科建设、师资建设、教学方法建设、科研建设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20.
在学科与领域之间-制度化的高等教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科"和"研究领域"在本文中是一对并列的概念,"高等教育研究"究竟是一门学科还是一个"研究领域"的争论因其本身的特征而由来已久并将持续。根据对研究领域制度化和学科化的分析,本文认为三十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研究完成的是社会建制和社会运作层面上的范式建构,观念层面的范式建构还远未完成。因此,高等教育研究依旧是一个"制度化"的研究领域,而不是一门"学科"。但"领域"和"学科"并无高低之分,只是在知识的"分化"和"整合"的进程中,各自在不同的层面上建构相应的范式而已。高等教育的基本内涵决定了高等教育研究的专门学者及其可能涉及范围的有限性、理论研究的实践导向性、学科化的有限性等特点,从而决定了高等教育研究未来学科化努力的方向主要是"观念层面上的范式"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