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创业未必需要投资一大笔金钱,未必需要建立很大的规模,甚至未必需要一间办公室或店铺。创业,可以从自己一个人开始,成为“自由职业者”是开始创业的不俗选择。  相似文献   

2.
十句话第一句结交"两个朋友":一个是运动场,一个是图书馆不断地"充电""蓄电""放电"第二句培养"两种功夫":一个是本分,一个是本事做人靠本分,做事靠本事,靠"两本"起家靠得住第三句乐于吃"两样东西":一个是吃亏,一个是吃苦做人不怕吃亏,做事不怕吃苦吃亏是福,吃苦是福第四句具备"两种力量":一种是思想的力量,一种是利剑的力量思想的力量往往战胜利剑的力量这是拿破仑的名言一个人的思想走多远,他就有可能走多远  相似文献   

3.
闲暇之余到图书大厦。一本《细节决定成败》一书吸引了我。这本畅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想做大事的人太多.而愿把小事做完美的人太少。”试想一下。一个做事不追求完美的人,是不可能成功的,而要做事完美。就必须注重细节。要想做好每一个细节。就必须有一个好习惯。  相似文献   

4.
耿莉 《大观周刊》2012,(43):138-138
人生一世,不外乎两项:一是做人,二是做事。既能做事,又会做人的人,事业才能蒸蒸日上,生活才能愉快幸福。 如何把握做人做事的规律,使自己在做人、做事方面更成熟、更完善、更顺利?有人提出“做人如水,做事如山”的原则。这一原则很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5.
做人PK做事     
《新闻世界》2008,(6):47-47
在工作中,我们一直致力于做一个好人,也致力于把事做好。结果发现,原来做事与做人是个永不平衡的天平。又想做好事,又想做好人只是我们的一相情愿罢了。在做人和做事方面你是如何平衡的?  相似文献   

6.
正在我国的发展史上,总有些人如同大海中的浪花,被卷进历史的大潮,人们不再记起。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发展史上,大多数人听说过石汉、涂治、安汉、刘慎谔、齐敬鑫、蒋杰、芬次尔等人,很少有人知道黄连琴。即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图书馆的馆员也未必全部知晓她,在《西北农业大学》校史,也仅有着这样记载:"图书馆建于一九三五年,三六年正式开放,黄连琴任主任,共有职工6人"。这显然不能告知读者:西北农林专  相似文献   

7.
索拉  武文婷 《大观周刊》2006,(40):41-41
快一步,将制造一场风暴;慢一步.就只能俯首称臣。 从辞职下海到品牌突围,在李雨珊看来,。木秀于林,风未必摧之:堆出于岸,流未必湍之.行高于人。众未必非之”。正是凭借这样的特立独行,她第一个把。亚健康调理自然瘦身”带入云南,令这一风潮席卷都市美容界;她第一个用心传承“1+1”理念,把“一个人的瘦身专案”变成“一辈子的健康专案”.对提升昆明人正确的养生观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8.
新闻记者的工作,就是不断地跑,不断地写,不断地发稿。这是一种极紧张的、日新月异的工作。但是一个人原有的知识总是会被消耗掉的。所以当记者必须学会不断地自我补充,这主要是读书。另一方面,把自己平时在社会和知识大海中的所  相似文献   

9.
创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没有一个词汇再让20出头的人更激动的了,那就是“创业”。对于一个已经30岁,并且第三次创业的人来说,创业是一种沉甸甸的东西。创业对于一个人来说,意味着对家庭的责任和朋友的承诺。 在最初,创业对于创业者来说是一种令你激动的事情,你以为你已经做好所有的准备了,可是当你开始做事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需要学习的东西是那么多。尤其是有一天,你发现你自己所欣赏的所谓成功者其实在背后也是斑斑血泪仇的时候,你的失望之情就更加浓重。于是,理想在你向现实低头的时候开始渐渐远去……  相似文献   

10.
言论写作杂谈(二)米博华四、简练之美简练是一种品格、一种修养、一种才能,因而简练理应是审美的一个范畴。文章可以很长,长未必罗嗦;文章可以很短,短未必简练。简练,是用尽可能少的文字表达尽可能丰富的思想内容。当然,相比较而言,言论作品应该比小说。通讯等叙...  相似文献   

11.
读书与藏书     
一个人如果被一本书吸引住,开始去认识作者、去理解他,与书产生一种亲密的关系,这时,书才对他产生真正的影响,他自然想保有这本书。 每一张印了字的纸都代表一种价值,所有的印刷品都源于精神工作,应该得到尊重,这种看法在我们这儿已经过时了。现在,无论在大海之滨或荒山之上很难再找到一个不在印刷品泛滥之灾中灭顶的人。  相似文献   

12.
茅盾二题     
遗憾是一种心态,是老实人还能正视现实的心情流露,或者是未必老实的人,无法回避铁的事实时无奈的心情流露。如果是后一种人,如果事实尚能回避一下,哪怕鸵鸟似的回避,他就会毫无遗憾地把事情说得非常完美。  相似文献   

13.
柳传志认为自己是一个“守正出奇”的人.即“基本上是按照规律做事,出牌都有规则,到一定程度就会冒一次险,集中做一次出奇的事情”  相似文献   

14.
《四川档案》2005,(2):56-56
悬吊吊四川人形容一件东西不牢靠“:看起悬吊吊的,不好。”形容一个人做事不牢靠“:他那个人,做事悬吊吊的,不行。”形容一种提心吊胆的心态:我天天心头悬吊吊的,好紧张。”某教师为了给学生邮购高考模拟题,将学生缴的钱汇去了,久不见资料寄来,提心吊胆地过了好一段时间才收到邮包,他长出一口气,说“:这些天心头一直悬吊吊的,生怕有什么差错。这个寄资料的人办事也是悬吊吊的,那么久了才寄出来。”生活中面对僵持、窘迫的情况,成都人用一个“杵起”就形容出来了。某君回老家过年,给小辈们预备下了压岁钱,到了三十晚上,他的钱还没有拿出来,人…  相似文献   

15.
环境能成就一个人才,也能埋没一个人才。好环境可用6个字概括:公正、公平、公开。成才需要环境条件,更需要主观努力。逆境也是一种动力。培植坚韧的心理素养,在“坚守”中寻找机遇和突破口。如你自身素质准备不足,机遇来了,你也未必能成才。好环境不能只靠他人创造,我们自己也是“环境”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6.
传统出版的数字化作为及定位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来是在池塘养鱼,现在要去大海网鱼。至于做什么船出海,去哪里网,对于久处旱地的人来说,是一种集体迷茫,天气很好,但说不定遇到台风。  相似文献   

17.
心安理得这个成语中间还有一个“因”字,即“心安因理得”。国人喜欢规范整齐,这个“因”字便被省略了。 心安的前提是理得,理不得心更难安。事实上很多人做事做不到理得。为了掩人耳目也蒙骗自己的良心,便尽力做出一种心安理得的样子。  相似文献   

18.
我读过一些赞美大海的散文,可说是各有特长,但比较起来看,多是赞美大海广阔、(氵肃)深和磅礴气势的,像罗马尼亚作家杰奥·博格扎所写的《织女》,还是比较少见的。作者伫立大海面前所感者深,所写者新,所以说这篇散文有自己的个性。 作者把大海比喻为织女,就赋于了大海一个美丽而生动的形象。大海是一片蓝色的汪洋,织女是一个善于织  相似文献   

19.
舆论,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在报纸上"呼吁"一下,就叫"舆论"吗?未必.那只是个人或者报社的声音,未必能代表大多数人的心意. 毫无疑问,民意调查就是舆论的一种,而且是一种"精确的舆论",可以量化到小数点的舆论.它很清晰:赞威或者反对,一目了然.从这个角度来讲,民意调查这种"精确的舆论",似乎更具权威性,更具说服力.不管怎样,它是在用数字说话.  相似文献   

20.
车耳 《兰台内外》2008,(1):17-18
“人无信不立,事无信不成。”做人做事信用是第一位的,这是中外皆通的道理。不过一个人的信用怎么识别,中外做法殊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