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完《变色龙》一课,同学们一定对变色龙疯狂快速变色的描写依然历历在目,同时脑袋里一定还有两个大大的“?”:变色龙为什么会随环境变化而改变体色?它们又是靠什么来变换色彩的呢?  相似文献   

2.
《考试》2008,(9)
一、新课的"起调",扣人心弦1.巧设悬念,激发兴趣。在教读《变色龙》一文时,我首先向学生设置悬念:变色龙是动物蜥蜴的一种,它的皮肤的颜色随着四周物体的颜色而改变,课文是在写这种动物吗?学生回答说:不是。那为什么课文却以"变色龙"为题,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不是在写变色龙这种动物的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3.
生命的意义     
<正>对于很多人来说,人生都是经不起回忆的,因为那种无甚亮点的人生常常会被贴上"虚度"的标签。而所谓"虚度",在我看来,其实就是让生命自然地来、随意地去。让一个在常人眼中虚度生命的人来探究让一个在常人眼中虚度生命的人来探究生命的意义,似乎不太合适,但我还是想说:"虚度"义,似乎不太合适,但我还是想说:"虚度"是很多人的生活状态,并且这种状态让他们活得开心,那么,为什么不允许它的存在?较起真儿来,我的悄然逝去的过去、转瞬即逝的现在甚至有待观望的未来,恐怕很多时让一个在常人眼中虚度年华的人来探究生命的意  相似文献   

4.
“昨晚和爸妈大吵了一架,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和他们‘大规模’吵架,上网是导火索。我不明白,为什么他们不了解我在想什么?为什么他们要干涉我的行为,总要我按他们的意思去做事?我不是躯壳,我有心灵会感觉,我有大脑会思考。他们总是这样教训我:‘我像你这么大时,已经一个人背着行李上山下乡了。’可我们毕竟是不同年代出生的人,有着不同的人生经历。我们现在的‘叛逆’,在他们眼中叫‘混’;我们现在的标新立异,在他们眼中叫‘胡来’。年龄差距所产生的代沟越来越深,我们之间的矛盾是必然的。可他们终究是我的父母,到最后我们还是会和平的,…  相似文献   

5.
[教例简述]这是宁鸿彬老师的一个教例(见《语文教学之友)1996年第9期朱家林的文章)。师:魏巍同志告诉我们,《谁是最可爱的人》中的三个事例,是从大量的生动事例中精选出来的,是最有代表性的。那么,魏巍同志为什么选择这三个事例呢?这三个事例有哪些方面的代表性呢?请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去思考。  相似文献   

6.
【名师画板】每次修改作文,我都喜欢让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让学生适当地在写作文的过程中学会"说点废话"。这些经过"认真推敲的废话",实际上就是一种细致入微描写在文章中的再现。故事的情节也因植入了细节描写而生动,不信,你慢慢品品修改后的作文,你会和我有同感。  相似文献   

7.
【模拟金题】在我眼中你是一座丰碑,引领我不断进步:在我眼中你是一盏明灯,指引我前行的方向;在我眼中你是一缕阳光,带给我无限温暖与爱意……请以我眼中的你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相似文献   

8.
每当我走过一二年级教室的周围,马上就会有很多小朋友叫起来,"美术老师,美术老师".甚至还有的会走出来拉我,邀请我一起玩游戏.同事就会开玩笑说:"美术老师,这感觉像是当大明星呀!"是呀!在小朋友的眼中,当我在美术课中给他们画范画的时候,他们就会睁着大大的眼睛,觉得好神奇呀!而我也会在这时,给他们打气鼓励,给他们一颗"糖果"吃:"只要你认真画,也可以像老师一样好,甚至更好."  相似文献   

9.
晚上,我为班级拟订一份优生差生互助小组名单,由于学生名册没带回家,只好凭着记忆写姓名,正当我为能记住这些学生名字而沾沾自喜时,却有几位无论如何也想不起来,印象中没有他们的音容笑貌,没有他们的一举一动,没有他们的深刻事例,脑中一片空白,为什么会这样呢?我扪心自问。是对他们关心不够吗?是的。因为他们成绩不好也不坏,没有明显的优点,也没有明显的缺点。  相似文献   

10.
【名师画板】读文章如同品茶,有的茶虽淡,但有茶香。而平淡的文章,一定越读越觉得乏味。那么,要想让文章生动起来,就得学会添油加醋,即借助细节描写,让语句生动起来,包括对人物的动作、表情或是语言的描写,都能达到这一效果。你慢慢品读小作者的原文和改后文,你会得到很大的启示。【习作原色】"藏书"的乐趣文韩卓时①我很喜欢读书,但是也很喜欢藏书。②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二姨每次来我家,会把我的书都拿出来看,③她一  相似文献   

11.
我的父母亲     
编者按: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要想写成功,特别是要把通俗的感情写得感人,需要抓住"要害"来写,即要抓住人物特点、典型事例、细节等。《寡言者自重》一文里,作者主要通过典型事例来写父亲"寡言"的特点,其中在叙述事例时有很好的细节描写,呈现出很强的场面感;《爸爸在灶间》中的多处细节描写使"灶间"的"爸爸"的独特形象立了起来,我们可以细细体会;《纸家  相似文献   

12.
正《谈礼貌》是苏教版第十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说理文。课文通过三个生动的事例告诉我们: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与人交往的时候,以礼待人,恰当地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课文第1自然段点明题旨,以中国的古训为引子,说明"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第2至第4自然段引用了三个事例来论证这一观点。第一个事  相似文献   

13.
茶话会     
<正>常常感到孤独,有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感受。是我自恃清高吗?可是我真的和身边的人三观不合。我不理解手机为什么有那么大的魔力,不理解为什么他们那么厌恶学习,尤其不理解为什么我的努力在他们眼里会变成"内卷",错的到底是我,还是他们?难道我注定找不到知心好友吗?  相似文献   

14.
<正>每次作文本发下来,同学们大多会先看老师的评语。而老师往往会在评语中说"内容不丰满,缺乏事例"。如果写人,不能光说这个人怎么样,得有事例,没有事例就是一句空话。这一点大家都明白,但不少同学一听到"事例"二字,就会皱起眉头,怎么也想不出个"事例"来。原因何在?因为这些同学一想到"事例",觉得既然是"事例",就应该是突出的,非同一般的。其实,生活中非  相似文献   

15.
柳玉刚 《中学教育》2003,(2):40-40,48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典型的事例或材料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 ,对典型事例的运用不同 ,它们在教学过程中所发挥的效果也就不同。几个生动而具体的例子 ,既会形象具体又简明通俗地说明一个事物或一个原理 ,变繁杂为简单 ,化深奥为浅显 ,深深地吸引住学生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与热情 ,又会使“灰色”理论给出意想不到的“绿色”来 ,从而起到了空口说教所无法替代的作用。对事例或材料的加工与运用 ,使其具有典型性和吸引力 ,应包括以下几点 :首先 ,教师要对原始材料进行精选、加工。教学中所选事例要有思想性和启发性 ,能够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耐…  相似文献   

16.
走进自然,眼见一切,都会让你寻思:"为什么花有颜色""为什么小鸟会飞""为什么青蛙能栖居水陆"……这一个个问题将会引领你走进不可思议的生命世界。春天,花园里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儿,为啥花儿会有这么多颜色呢?这是因为花瓣里有一条"变色龙"——  相似文献   

17.
正三年级开始,学生的写作生涯正式拉开了序幕。"我的体验"是学生步入三年级写的第一篇习作,要求写出自己的亲身经历,并让学生感受到写作就是"把自己听到的、看到的、做过的事"写下来。我提前布置学生回家洗碗,然后第二天写题为"洗碗"的习作。在指导过程中,我发现学生除了会把洗碗的基本步骤说出来,很少有生动的句子出现,作文也写不长。这是为什么呢?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了解到,很多孩子其实并没有从头到尾完成洗碗的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18.
每当我走过一二年级教室的周围,马上就会有很多小朋友叫起来,"美术老师,美术老师"。甚至还有的会走出来拉我,邀请我一起玩游戏。同事就会开玩笑说:"美术老师,这感觉像是当大明星呀!"是呀!在小朋友的眼中,当我在美术课中给他们画范画的时候,他们就会睁着大大的眼睛,觉得好神奇呀!而我也会在这时,给他们打气鼓励,给他们一颗"糖果"吃:"只要你认真画,也可以像老师一样好,甚至更好。"小朋友都会很开心呀。所以,我们的课堂内外关系就会很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四颗糖"的故事已经在教育界被传为佳话,并为后来的教育工作者所推崇,就在于它蕴含一种难能  相似文献   

19.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要想写出好的文章来,就必须要有真情实感,即要"我手写我心"。对于刚接触写作的小学生而言,鼓励他们表达积极向上的健康情感,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借景抒情,通过景物渲染感情所谓的借景抒情,也叫寓情于景,就是作者在写作时将强烈的思想感情注入到描写的景物中,使客观景物带上主观色彩。小学生纯真、好奇,自然界的万事万物在他们的眼中都  相似文献   

20.
<正>课外阅读有一种魔力,它能促进阅读者智力才能的发展,会让阅读者的"语言系统"发育得更好,同时可以让他的"智力背景"更为丰富,从而促进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一、培养兴趣,养成良好习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主动地读书,首先必须培养他们的兴趣。笔者认为,教师可在课堂上向学生反复强调阅读之于人生的重要性,也可用生动的事例加以说明,如西汉匡衡勤学苦读,"凿壁偷光",最终成为大学问家;战国苏秦发愤读书,深夜时用铁锥刺大腿来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