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编辑是出版领域的核心元素,编辑者存在感与获得感是出版理论界与实务界发展的内在源动力组成。学术编辑者的存在感和获得感意蕴悠远,既是对学术编辑者的人文关怀,又是唤起学术编辑者的潜在动力。  相似文献   

2.
以国际出版向全世界讲清楚中国发展道路的深层次文化价值观,讲清楚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贡献与现代文明追求,是时代赋予中国国际出版界的重大使命。树立国际出版文明观关乎文化主体性的培养,关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建设,关乎全球文明倡议的落实。国际出版文明观的基本内涵体现在中华文明观、人类文明观与技术文明观上。国际出版文明观的主要特征包括人文感、沟通感、创新感、品质感,具备了这些特征的国际出版物与国际出版合作交流行为,能有效实现以国际出版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与推动人类文明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高等工程教育图书的出版存在同质化、低水平重复出版的现象,出版市场亟待净化,图书质量亟待提升。通过作者在出版畅销书《新概念51单片机C语言教程——入门、提高、开发、拓展全攻略》中的思考和感悟,揭示了编辑的社会责任、智力贡献和价值感。  相似文献   

4.
VR被认为是人类信息传播方式上具有颠覆性的媒介,虚拟现实技术的多媒体、沉浸感和互动性等特征具有与图书出版结合的天然优势,出版产业探索VR业务,推动VR阅读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以青岛出版集团为例,分析了出版企业开展VR阅读项目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5.
增强现实(AR)技术已受到各行各业诸多关注,在出版业则可用其打造独特的阅读体验,改善传统出版内容固定、难以与读者互动、多媒体分散注意力等问题.因此,增强现实出版物有望结合“数字”和“纸质”两种内容呈现模式的优势,即在不破坏阅读流畅感的同时增加身临其境的浸入感和体验感.本文从AR应用工具Layar的发展历史、产品定位、核心功能和商业模式等方面来分析它怎样通过创造性地应用AR技术来实现出版印刷的变革,从而给予出版业更广阔的发展思路,同时也为阅读者带来更丰富的阅读体验.  相似文献   

6.
范军 《现代出版》2013,(6):50-55
出版是理想主义者的事业。出版人的理想与信念、信仰有着密切的联系。出版因理想而有崇高感,出版人因理想而有尊严感。出版人的职业尊严既来自自尊,又来自他尊。出版寄托理想才有精神力量。当今的出版界亟须理想主义精神的复归。  相似文献   

7.
网络自出版的兴起挤压了传统图书出版的空间,挑战传统图书编辑的存在价值。但网络自出版由于跨越出版社和编辑这个专业中介,进行点对点传播的特点,决定了其在形式感、严谨性、创意、组织性、宣传推介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因此,传统图书编辑如果能充分认识到自身所不可取代的独特价值,并将其发挥到极致,必能在网络自出版等新出版形态的冲击下坚守并发扬自己的职业责任和权利。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技术商、网络运营商在数字出版上攻城略地、势头正劲,传统出版单位却是理论多于实践. 在这种情况下,有的出版单位盲目上马自己不能掌控的数字出版项目;有的出版单位无所适从,被动观望,更有出版单位,固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自娱自乐"地享受着传统出版所带来的"安全感"和"舒适感".  相似文献   

9.
新工种:图书出版经纪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纪行业,是指为促成他人交易而进行居间、信息服务以及委托代理等活动的行业,经纪人是实施经纪行为的主体。图书出版经纪人是图书著作者与出版者之间、为图书著作者出版图书提供中介服务的中间人,图书出版经纪人是图书市场营销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图书出版经纪人的角色与任务在西方发达国家,出版纪经人是图书市场中的“润滑剂”和“催化剂”,一方面他们沟通国内出版市场以及发行市场,其对图书出版操作的熟练和对市场的灵敏感能最大限度地整合图书资源,  相似文献   

10.
吕炜 《编辑学刊》2021,(1):94-97
文章站在社会学视角,将出版作为一项与社会发展紧密契合的社会活动,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进行审视,指出融合出版的发展是呈现四大不确定性的动态过程,并提出在教育融合出版工作中应拓展以获得感为目标的行动者网络,推动以影响力为目标的转义和建构以持续性为目标的机制保障.  相似文献   

11.
有些编辑成天忙着选题策划,联系作者,在出版社、印刷厂、书店之间来回奔波,疲于奔命,有时还有力不从心之感。其实编辑也该适当充充电,读一些有关出版史的读物,或者搞一些与出版史有关的学术研  相似文献   

12.
《新闻界》2014,(16):68-72
观照聚合阅读新闻端、微博、APP三大移动出版平台的现实困境,本文从平台特点、传播行为分析了微信移动出版的特点,认为其开放式轻应用平台实现了受众个体与出版机构、移动端口与母媒体资源、生产管理与服务运营之间的便捷联接。结合具体案例提出服务>内容>形式,提升用户交流"私属感"、联动推广公众号、碎片化内容、整合风格等增强微信出版传播效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出版史料》自2001年7月出版以来,在各方面支持和努力下,至2008年3月已出版二十五期,累计刊发七百余篇文章,怀古论今,令人有沧桑之感,真可谓“不见篱下菊,但余墟中烟”(自居易:《访陶公旧宅》)。这些出版史料对于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弘扬出版界优秀传统很有借鉴作用,但比之浩如烟海的未刊的出版史料,只能算是沧海一粟。  相似文献   

14.
编辑存在的意义不是显现自己,而是呈现作品、突显作家。在现代社会,编辑存在的意义可以从向内、向外、向上、向下四个方向来体现。编辑要找到自身存在的意义,要对选题有参与感,要有自我成长的方向感和图书出版的方向感,要找到自我的价值感,最终才能对团队、对出版行业产生归属感。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十四五”时期出版业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为切入点,基于出版社在全民阅读推广过程中的重要意义,结合相关案例就出版社助力全民阅读推广展开分析,提出创新出版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提升出版公共服务效率和质量,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在全社会大力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良好氛围等建议,进一步推进书香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6.
我很中意我的职业,做了20年的"少儿出版从业人员"却始终对这一行抱有敬畏感.  相似文献   

17.
正这些作品或多或少记录了当下的出版活动,或深或浅折射出当代出版人的精神风貌,然而,它们又是用文学的笔触写成,显得比较真实可感。《岁月如歌》已经是黄健兄的第三本散文随笔集。先前出版的两本是《掠燕湖札记》和《岁月行思》。作者长期在出版行业工作,过去在出版社  相似文献   

18.
杨云  厉国刚 《青年记者》2016,(29):90-91
众筹出版是众筹的一种模式,指的是利用众筹网站等互联网平台,筹集资金,出版图书.在网络时代,由于读者阅读方式和兴趣的转变,图书出版业面临着不少的挑战,亟需突破与变革. 传统出版主要是在作者和出版社之间发生联系.图书出版了之后,才与读者见面.众筹出版则实现了读者的全方位参与.在图书的写作和出版发行各个环节,都可以参与其中.读者通过互动参与,获得一种全新的体验感.  相似文献   

19.
蒋昕宇 《出版参考》2023,(2):5-8+17
博物学具有在地书写的悠久传统,相关图书的出版曾极大推动了人类从意识深处树立生态保护意识。当前的博物出版蓬勃发展,基于博物学探索研究的三阶、不同空间形态、呈现方式、选题策略的图书都体现了对在地性的关注,也存在很多尚未重视的空间。从地方依恋、地方认同、地方依赖等维度建构读者积极地方感,可为博物出版的进一步优化提供路径参考。  相似文献   

20.
杨晋 《中国出版》2023,(21):20-25
“元宇宙”的概念引爆资本圈和学术圈,面对这种颠覆性的巨变,出版行业也需作出相应的思考和回应。文章基于元宇宙具有沉浸感、拓展数字孪生边界、与人工智能双向奔赴等愿景,对出版行业在数字化转型升级及融合发展中,如何通过进一步发展先进技术、加强数据治理、布局数字生态、拓展业务领域等方式实现高质量发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