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谷雨 《编辑学刊》2021,(5):18-24
文章分析新兴媒体与传统出版业融合发展过程中碰到的问题,探讨打造适应新型业态发展的出版行业人才标准.从人才标准入手,探寻行业转型新标准及出版职业技术升级、出版流程创新的新思路,试图探索两业态融合发展的新突破口,认为:应对挑战,融合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出版新业态的转型,及出版专业人才新职业素质、新技能的打造.  相似文献   

2.
新兴出版业态是基于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及软硬件载体等现代高新技术与传统的出版文化业态相互融合的发展产物,具有产品与服务创新、科技融合、产业聚合的特征,是中国未来出版产业发展的方向.本文通过采用图表法、比较法进行定性研究认为,政府财税宏观调控政策与新兴出版业态之间有着紧密的关联度,财税政策在培育新兴出版业态的功能和内容,扶持其可持续、快速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推进和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思维正在推动出版业不断发生变革,出版新业态和传统业态将长期处于相互交融、共存发展的状态.本文基于对高职教学规律及教材发展现状的认识,指出了目前高职教材发展中的主要问题;通过分析出版新业态对高职教材发展的影响规律,提出了新业态下高职教材策划出版的几点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4.
科研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对于处在国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新闻出版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背景下的出版企业,科研创新在更快更好地推动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的融合发展、促进出版产业新业态的创新性开发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人民卫生出版社科研创新工作实践和经验,探讨出版企业积极有效开展科研工作,推动出版企业转型,促进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5.
王竞芬 《出版广角》2021,(17):67-69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出版融合新型业态的出现,使传统图书编辑不得不在思想上进行转变:从产品制作转向提供知识服务;从传统图书编辑转为项目经理;从项目经理转为出版运营者;从聚合思维转向发散思维.无论出版业态如何改变,出版融合只是现代出版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型业态,并没有改变出版本身的属性和规律,出版对内容质量的把关、审核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6.
方革秀 《出版科学》2018,26(4):36-38
数字时代,推进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融合是出版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出版融合背景下,编辑活动内涵呈现新变化,要求编辑具有大出版、大编辑的理念和格局,有产品经理的思维方式和角色意识,强化产品策划创新意识,着力培养和提升专业化的审美选择能力、多出版形态的内容构建能力、多渠道内容推广运营能力及"出版+"业态创新能力.这是出版融合背景下编辑工作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7.
在“互联网+”的理念带动之下,把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联合,首先要实现理念的转变、能力的提升以及行动的创新方面,最为重要的问题就是进行选题策划理念、思想、内容与业态等多个方面的创新融合,能够形成新的出版生态圈。本文重点分析“互联网+”时代中,出版业态变化的趋势,通过出版角色转换能够从新业态内策划编辑理念、思维与工作模式的改变,能够提高总体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面对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大势,唯有把握机遇才能勇立潮头.邯郸日报社作为地市级传统主流媒体,牢牢把握重大历史机遇,不断强化战略思维、系统思维、互联网思维,着力推动媒体融合由相加相融向纵深发展,全面构建智库型媒体服务新业态,逐步走出了一条符合发展潮流和自身实际的融合之路.  相似文献   

9.
面对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大势,唯有把握机遇才能勇立潮头.邯郸日报社作为地市级传统主流媒体,牢牢把握重大历史机遇,不断强化战略思维、系统思维、互联网思维,着力推动媒体融合由相加相融向纵深发展,全面构建智库型媒体服务新业态,逐步走出了一条符合发展潮流和自身实际的融合之路.  相似文献   

10.
媒介融合背景下,如何推动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笔者认为应该强化互联网思维,切入落实"四个坚持",即坚持内容为王与渠道制胜;坚持人才为本与技术支撑;坚持平台建设与项目带动;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进而实现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融合发展,不断创新出版业形态、业态与途径,重构出版产业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陈兰枝 《出版参考》2015,(19):30-32
2015年4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这不仅宣告关于新旧出版业态的两极思维走向终结,更标志着立足传统出版,发展新兴出版业态,实现互通共融的融合出版理念已成为普遍共识.在这一背景下,作为中国出版业中举足轻重的中小学教辅出版,也在努力发挥内容和资源优势,走融合创新之路.但在这一进程中,中小学教辅出版从业者存在着四大误区,使其陷入高投入低回报的困顿与迷茫.  相似文献   

12.
"十二五"时期,传统出版机构在融合发展方面分别取得了机构设置、人才引进、高新技术应用等成果,也适时地推出了部分融合型产品;在未来的五年,出版企业坐拥政府财政支持的利好政策,纷纷在进行融媒体、数字视听、数字动漫等方面的规划布局。要想真正实现传统出版、新兴出版融合性的发展状态,出版企业应该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出版导向的前提下,不断创新生产管理流程,力促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生产流程的一体化;应该努力开创覆盖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新型数字产品服务体系;应该持之以恒地学习新技术、应用新技术,以大数据、增强现实、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催生出数据出版、智慧出版等出版新业态;要以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的人力、财力、物力资源为出版融合保驾护航,不忘初心,继续前行,直至实现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和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3.
学术研究是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一项极为重要的基础工作,学术委员会是联合会下属极为重要的组成机构。在构建学术新机制、新模式和新方式中,要把握四点:一是充分认识当前的新形势,自觉顺应媒体融合发展大势,不断提高看大局、观大势、谋大事的能力;二是着眼系统本源,不断加强对广电本质和规律的研究,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推动媒体经营模式转变,推动媒体服务的业态创新;三是围绕重大现实问题,积极开展针对性、前瞻性的研究;四是发挥引领指导作用,不断推动广电学术理论研究更好地贴近行业、服务行业。  相似文献   

14.
2012年5月18日,第八届中国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深圳开幕.安徽日报报业集团的3D报纸、数字报刊,出版集团的数字出版、多媒体交互式阅读数字产品,发行集团数字发行平台、云教育、现代物流等新兴文化业态集中体现的"文化与科技融合"的理念在文博会上大放光彩. 新型文化业态是与传统文化业态相对的概念,指伴随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催生的新兴文化业态.进入21世纪以来,数字信息技术与知识经济的融合不断催生新型文化业态,各类文化业态之间相互交错、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5.
当前,虽然越来越多的传统出版单位认识到融合发展对自身的重要意义,却都没有找到推进融合发展的思路和举措.文章根据出版业融合发展现状,从宏观思维、突破方向和保障举措三个方面提出传统出版单位推进与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出版社转型并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成为当下高校出版的新课题.高校出版社亟须在互联网思维的指引下,调整发展路径和经营模式,在内容制作、媒体传播、营销渠道与资本运作等方面实现传统出版与新兴媒体的融合,突破发展瓶颈,激发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17.
“十三五”时期是传统出版行业产业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着数字媒体的快速发展,中国出版业也不断向着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尤其是随着“互联网+”模式的产生与成熟,如何推动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的有效融合,如何探索出新的商业模式,成为出版企业需要认真思考、重点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新兴技术带给出版业的不只是数字化的革新,更是产业链的重构和发展模式的变革.作为大众消费品的畅销书,其出版模式也随之发生改变,呈现新时代特有的新业态.出版新业态相对传统业态而言,是一次全面的转型升级和系统模式创新.文章选择畅销书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大量畅销书案例,梳理了畅销书基于精细化出版模式的新业态,期望为畅销书的发展乃至出版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比传统出版编校流程与协同编辑流程,从编辑的视角讨论了图书出版过程中协同编辑工作模式存在的问题,并对协同编辑工作模式的发展预期进行了分析。结论认为,尽管协同编辑工作模式在图书出版领域的应用尚存一些问题和困难,但在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新业态下,协同编辑工作模式代表了先进的生产力,其发展和应用前景可期。  相似文献   

20.
郝婷 《出版参考》2016,(8):16-18
近年来,我国中央文件及国家规划一直致力于将推进文化科技融合作为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方向,而作为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诞生的新型出版业态——数字出版无疑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出版在文化产业的地位和作用也日益突出,产值规模突飞猛进,据2016年7月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2015-2016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2015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收入已达到4403.85亿元.当前,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面临新环境与新机遇,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为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奠定了有力的政策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