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对于幼儿来说,他们需要通过自身参与各种实践操作活动探索知识,也就是动手操作获得知识。而在操作的时候,幼儿只有通过头脑和材料的相互作用,才能获得有关知识,从而真正掌握所学知识,促进思维的发展。那么,教师应怎样让幼儿在操作活动中学习呢?  相似文献   

2.
数学活动是幼儿园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操作活动在幼儿数学教育中被普遍认为是有效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帮助幼儿在自主、愉快的气氛中获得知识和技能,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的良好学习习惯,促进幼儿逻辑思维发展的重要手段。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虽然比较重视在操作活动中让每个幼儿都有动手机会,但事实上,幼儿往往处于被动状态,其主体性发挥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幼儿未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改变这种状况,在操作活动中我由“勤”的角色转换成“懒”的角色,积极创设自由、宽松的环境,鼓励幼儿自己去发现、去尝试,因而收到…  相似文献   

3.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强调通过“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问积极的相互作用”来学习知识、技能,而操作游戏是游戏活动中的一种,是以操作活动为主体的,重视幼儿感性经验的积累和发展,以操作学习为中心的综合性游戏模式。在操作游戏中,教师根据幼儿的需要和发展提供各种丰富的操作材料,  相似文献   

4.
操作材料是指在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中使用的、可供幼儿独立操作和摆弄、作为操作对象和认识对象的各种成品或半成品材料、用具或特制的辅助用品。操作性学习方式是指幼儿通过亲自动手操作直观材料,在摆弄物体的过程中进行探索,从而获取数学经验、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5.
张洁 《早期教育》2001,(9):30-30
大斑语言操作活动“七巧板乐园”是建立在孩子们自主操作基础上的一种综合性语言活动。它集知识和娱乐于一体,通过创设情境,让幼儿积极主动地展示自己,在娱乐和操作中获得心理的、情感的、动作的、智力的多方面的满足。  相似文献   

6.
操作活动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帮助幼儿在自主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和技能。教师应当通过移动、摆弄、拆散组合物体的反复动作,并配合一定的语言使动作"内化",从而提高"在心理上进行的、内化的、可逆转的动作"水平,促使逻辑思维的抽象水平得到升华。  相似文献   

7.
幼儿是在操作实物以及与同伴互动的过程中,基于对事物的量的特征的观察、比较,来构建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的。在这一过程中,幼儿倾听、观察、理解着同伴的思维过程。这种学习过程就是数学操作学习过程。在具体的学习方式上,数学操作学习是一种以对物的外部动作的协调引发内部动作的逻辑组织来获取关于数学关系经验的学习,学习过程中的协调性动作是学习的载体。例如,幼儿在计总数的活动中就  相似文献   

8.
在幼儿的数学学习中,操作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方法。针对目前教师在指导幼儿数学操作活动中容易忽略或出现的问题,指出教师应重视评估幼儿数学发展水平、提供适宜操作材料、指导操作活动过程、评价归纳操作结果这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幼儿的数学学习中,操作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方法。针对目前教师在指导幼儿数学操作活动中容易忽略或出现的问题,指出教师应重视评估幼儿数学发展水平、提供适宜操作材料、指导操作活动过程、评价归纳操作结果这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操作活动是一种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活动形式,是幼儿探索知识、寻找知识之间联系的有效方法。在操作活动中,幼儿必须动手动脑,这不仅能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还能为每位幼儿提供活动的条件和表现的机会,这样教师才能及时发现问题,了解个别差异,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指导。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组织好操作活动,使操作活动发挥出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