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等教育教材评价体系的构建是当前高校创新教育的必然诉求,也是高校教材建设的必由之路。"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是高校创新教育教材评价的新方向,应从理念创新、内容创新、组织方式创新和设计形式创新四个维度来构建高校创新教育教材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教材一直是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教材是"金科玉律",是"范本",是"载体"……"以纲为纲,以本为本"一直被奉为教学必须遵守的准则和规范.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材的这种"神圣感"已逐渐被打破,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教材其实是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组织教学的一个可供借鉴的范例.因此,我们在实际教学中不应是单一的"用教材",而是要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对数学教材进行再一次的"深度加工",通过对教材符合创造性原则的积极选择、有效重组及完善等,使教材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相似文献   

3.
教材是课程资源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重要的载体。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十分丰富,其中的教材思想同样具有丰富的内涵,在教材的定位、编写、使用方面都有独到的见解。从"生活教育"以儿童发展为中心"出发的教材思想对当前课改中的教材建设与教材使用都具有重要的启示:科学、实用、规范的编教材;开放、灵活、创新的用教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教材。  相似文献   

4.
季峰 《学子》2015,(3):25
新课程教育改革的今天,课堂已不再是教师的个人平台,而是属于学生的天下。"以学生为主体"成了这个时代的主要的教育理念,现代的教育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中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局面,而是"以学生为中心"。尤其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科的抽象性、枯燥乏味性,加上小学生的特殊性,更加要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从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一、以生为本,营造良好课堂氛围数学学科本身就是比较抽象难懂的,而且一些数学知识  相似文献   

5.
教材是什么?教材是承载着一定知识和素材的教学辅助材料,与粉笔、黑板、多媒体一样,只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工具而已。但应试教育下的中学课堂教学,把教材当作师生共同膜拜的中心,成为教学领域无可置疑的"圣经"。所谓高考命题"材料在书外,答案在书内",命题紧扣课程标准,紧扣教材,教材更加成为师生研读的对象,恐稍有偏差,导致高考滑铁卢,悔之晚矣。因此,教材在组织课堂教学过程中就  相似文献   

6.
将意义创生作为研读教材的一种应然取向,有着深刻的意义。教育对象是一群有生命活力的"人",因而教师在研读教材时除了要研究教材呈现的各部分内容的逻辑性、针对性与灵活性,还要研究学生的思维特征、生命性质、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师不但要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而且要成为课堂教学的参与者,用自己已有的"前理解"阐释教材中的"现知",并不断地与教材中的"现知"进行对话、碰撞,从而重构自己的"理解网络",实现教材意义的创生。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社会学的调查方法,调查得出"当代中学生对张爱玲作品的接受程度有所提高",在此基础上,本文以"文学教育的重要性"、"当代中学生接受心理的变化"等为主要论点,论证了"张爱玲作品能够入选中学语文教材"。同时,本文也为张爱玲作品入选中学语文教材、张爱玲作品的课堂教学提供了一些有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德育教育永远是学校教育的主要教学任务之一,只有在德育为先的教育环境下,我们才能培养一代一代杰出的人才。德育教育的责任主体是班主任和政教处,更是每个任课教师。思品教师从思想道德教育本身而言,更有责任义务用好我们的教材,去努力提升学生的思想素质。一、"吃透"教材,构建德育教育网络思想品德的课堂教学是德育教学的"桥梁",其"桥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环节:1.教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得以落实的有效工具,义  相似文献   

9.
李永猛 《考试周刊》2010,(52):25-25
提高教学质量必须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材研究是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研究,其直接目的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研究的问题来自课堂,研究的行为发生在课堂,研究的结果也必须落实在课堂。开展教材研究给我们的启示是:只有搞好教材教研,才能提高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教育模式的进一步完善,作为国际交流语言的英语,其课堂教学模式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高职英语教学在面对莫大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非常严峻的考验。我国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已逐渐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但要彻底突破传统教学的限制还需要进行更深入的探究。本文主要分析了现行高校教学模式的弊端,并提出了落实"以学生为中心"教育模式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1.
人教版<思想品德>以初中学生的学校生活为起点,根据学生现实成长历程的特点和需求,把心理、道德、法律、国情等学习内容整合为统一整体,分别以教育专题的形式予以呈现.同时,教材基于学生生活和经验设计问题,基于富有针对性的典型案例提供情境,基于组织主题探究活动引领学生践行,并突出育人育德.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教材,充分发挥教材的功能.但是,教材毕竟是"一种育人的媒体和手段",它为教师的教学提供的仅仅是范例,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不能简单、机械、解读式地"以本为本",而必须结合实际的教学需要,灵活地、有创造性地对新课程教材进行"二次加工".  相似文献   

12.
印刷教材是开放教育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保障,也是最为重要的学习资源。现行开放教育印刷教材存在学生自主性体现不足、学习活动缺乏等缺陷,脱离教育要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要求。通过分析开放教育学习者学习特点和调查学习者对教材编写的需要,提出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材编写需要关注的要素,并阐述了该如何体现这些要素。  相似文献   

13.
潘爱军 《考试周刊》2013,(39):23-23
<正>我经常在教育刊物上看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个教育新理念,到底这两者有何区别,具体如何操作呢?下面我就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认识。一、教教材和用教材教的区别从字面上理解:"教教材",即(教师)教教材(上的内容)给(学生);"用教材教",即(教师)用教材(上的内容)教(给学生)。两者的区别在于:首先,教教材和用教材教,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4.
正动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静态教材文本的正确解读与使用。"教材只不过是个例子",它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载体和资源,而非教学活动的"圣经"。合理使用教材,需要教师潜心"走进"教材,还要善于"走出"教材。下面就以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为例谈谈对教材例题的有效使用策略。一、删条件——要求走向需求教材在内容编排上有它的科学性、完整性和系统性,但教师在课堂教学安排时,需充分考量自身的教学经验与学生的心理状态,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适当删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15.
湘版初中音乐教材以"以人为本",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在教材中很好地体现了音乐的民族性与时代性的有机结合.新音乐教材在一定程度上突出了民族音乐的地位,很多新的音乐元素、科技手段也相继进入音乐教材,如流行音乐、多媒体教学软件等,使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大提高.也正因为如此,新教材在旧教材的基础上摈弃了许多素材,增加了不少新的亮点,它集民族性、时代性、科学性、综合性于一体,为湖南中学生音乐素质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平台.  相似文献   

16.
电大开放教育经济数学教师导学是以学生为中心、以网络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它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三中心"课堂教学模式,确立了教师"引导、网导和督导"的导学新理念,是对以教为重心的启发式教学的重大突破和创新。  相似文献   

17.
陆克珍 《快乐阅读》2012,(19):40-41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工具",它包含着教学理念和方式方法,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有效的课堂教学离不开好教材的指引,正如《论语?魏灵公》所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材在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语文教材对语文教育具有很大的影响。语文教育是国家的母语教育,任何国家对它都很重视。美日都是经济强国,通过学习研究其小学语文教材,对其进行比较,从他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中得出有利于发展我国语文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正>教学内容来自于教材,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素材,是一个教育思路。在实施过程中,难免会发现教材缺乏灵活性和存在局限性和一定的缺憾性。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实际,对教材进行深度开发和重构,实现课程资源的最优化。一、重组:拓展灵活性新课标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整合,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也就是提倡"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材中的一段文字、一幅插图甚至是一小行不起眼的对话,都需要每一位教师去认真研读、感悟、领会。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把教材用好、用活、用实。  相似文献   

19.
戴丽萍 《职教通讯》2012,(26):30-32
创新教育是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的需要,是当前高职教育急需完善的一个课题。高职院校要以课堂教学为"战场",以校园文化为平台,全方位地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深入发展,众多教育课程也在不断改革和创新。新课改的提出和实施使得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所以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当前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挖掘教材特点,领悟教材内容,注意充分运用教材中的例子、实物图,并通过多媒体展示,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教材的"阅读与思考"环节,延伸课堂教学,阐述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几种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