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现代文明占据主导的当下,文化创新已然成为发展民族文化,增强民族文化实力的必由之路。国家、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对文化的创新需求和价值判断,已经由单纯的政治标准转化为道德标准和政治标准并重的局面。因此,从文化创新的角度谈文化伦理的研究价值与意义极具现实性和迫切性。  相似文献   

2.
国家需要安全,民族需要发展,在新的世界秩序中,文化扮演了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因此文化的发展就显得极为重要。本文立足于我国民族文化的立场,具体探讨了文化的价值取向、文化的精神内涵以及文化同政治应有的关系,从而对我国文化今后的发展作出了判断。  相似文献   

3.
陈耀玲 《宁夏教育》2008,(11):78-78
学校文化评价是指在一定的学校文化价值观的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手段,系统、全面地收集、整理、处理和分析学校文化相关信息的基础上,对学校文化的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其目的在于改善学校文化氛围,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学校文化评价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但在实践中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存在着理论研究比较薄弱、评价标准不明确、评价目标不清晰、尚未形成科学的评价体系、缺乏专业的学校文化评价机构、专业评价人员和学校自我评价意识不强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应用型本科院校文化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文化评价不仅可以考核其文化建设的成效,对文化建设及活动作出定量定性分析和价值判断,而且有利于确定其文化建设改进与提高的方向,指导文化建设健康发展。基于此,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文化评价,应在既定的评价原则指导下,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实施机制,以作出公平、恰当的评价结论。  相似文献   

5.
从民族平等视角论文化相对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相对论的观点对于促进各民族的相互理解和多样文化与意识形态的共存有着积极的意义,但其也有着自身不可避免的缺陷。这一理论正反两方面的内涵在民族平等理论和实践中有着深刻的体现。  相似文献   

6.
传统认识论中的“反映论”实质上是一种认知论,人类认识过程还有一个必不可少的评价环节。评价指主体对客体是否满足主体需要及满足需要的程度所作出的价值判断。评价的主体有个人、群体和社会。检验评价的标准有实践标准和价值标准。将评价作为认识过程的内在环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文化一体论,文化相对论,文化冲突论,在全球文化争鸣中颇具代表性,但是其各有偏执。新辩证观文化多元论则从更全面、更现代的角度更好地诠释了多元文化中同—性和差异性的辩证关系。这种文化观对于当下和将来世界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有着积极的建设意义。  相似文献   

8.
汉语文化负载词是指那些标志着中华民族文化中特有事物的词、词组或习语,它们反映了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积累的、有别于其它民族的、独特的活动方式。由于其所负载的文化内涵,其可译性若用传统译论的标准来评价则非常之低。但若从目的论的角度来探讨则其可译性大大提高。目的论强调“翻译目的决定翻译手段”,其翻译标准是“充分”。根据该标准,只要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译文在译语语境中能充分达到翻译目的的要求,从而充分实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不管译者采取何种翻译手段,管它是直译,意译,还是二者之中和,都可以认为该译文很“充分”,该源语文化负载词具有“充分”的可译性。  相似文献   

9.
文化自觉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在《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犬发展大繁荣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文化自觉的主体包括国家、民族、政党及个人。文化自觉不仅决定民族、国家和政党的前途命运,亦对促进个人发展、提高个人生活品位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期《主编笔录》拟从文化自觉与个体发展的角度出发,与同学们共同体会文化自觉的深刻内涵及价值存在。  相似文献   

10.
“全盘西化论”泛指现代中国一切主张彻底改造传统文化、全盘或从根本上接受现代西方以科学和民主为主要内涵的文化思潮,它在促进民族觉醒和文化转型方面具有重要的认识价值,但其历史功绩和现实意义在理论和方法上存在着种种缺陷。  相似文献   

11.
任何文化都有其相对和绝对的属性,文化的绝对性是它的普遍性特征,文化的相对性是它的特殊性特征。文化相对主义就是否认文化的普遍性,夸大或只强调文化的相对性、特殊性的一面,把它们抬高到绝对的地位。这显然是错误的。文化的普遍性或客观性源自人先天存在,而伦理道德的规范就是用来保护人的基本权利和限制人的无限自由的,我们应当坚持文化或道德的客观性,反对文化或道德的相对主义。  相似文献   

12.
肖勤 《怀化学院学报》2007,26(11):109-110
非语言交际在人类交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非语言交际研究的核心是文化差异研究。文化相对主义提倡文化的平等性和多样性或多元化。试图用文化相对论去理解非语言交际的文化差异,为跨文化交际人士消除文化冲突和文化休克,真正达到跨文化沟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在社会结构中,信仰处于文化的核心地位,正因如此,特定社会的文化孕育着信仰,同时信仰也引领文化的跃迁。信仰之所以对文化具有引领与牵导作用,根据在于信仰的本质。信仰是人立足现实而进行"自我超越"的精神机制。这种超越是一种"二级超越"的"张力结构"。现代文化是我们在信仰层面必须肯定与坚持的立足点,共产主义文化是信仰旨归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4.
英语习语作为语言文化的载体,大量来源于英美社会生活、宗教信仰、文学典故和外来习语。由于英汉民族文化的个体特征,英语习语所负载的文化相应出现和汉语文化重叠,文化互补,文化冲突以及文化空缺现象。  相似文献   

15.
跨文化交际翻译活动,在形式上是语言符号的转换,但在内容上是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和移植。这种活动,不仅受语言形式的束缚,更受文化因素的制约,不可避免地影响翻译过程中文化信息的有效交流与传播。本文从物质文化、观念文化、习俗文化和地域文化等四个方面探讨翻译的可译性限度;并指出译者不仅必须掌握两种语言,还必须熟悉两种文化,诚如王佐良先生所说:"翻译者必须是一个真正的文化人。"  相似文献   

16.
Counselors who are culturally encapsulated are likely to create client mistrust and to misinterpret clients’ cultural norms. This article presents the Cultural De-Centering Model (CDCM) as a constructive-developmental method for helping future counselors to be less ethnocentric in their work. The goal of the CDCM is to increase counselors’ cultural relativism. Through the CDCM counselors are asked to name and challenge their assumptions about race/ethnicity, gender, religion, sexual orientation, and social class. They are then asked to re-examine the foundations of those assumptions and begin constructing culturally de-centered perspectives.  相似文献   

17.
旅游的基础力量在文化。发展旅游事业就要强化文化建设。从旅游的角度看,文化建设重点是要搞好特色文化。特色是魅力也是生命。搞旅游就要消除不正确的认识,在重视文化内涵建构的同时,把握区域的现实定位,努力彰显本地的文化特色;要强化和谐文化建设,用最优秀的、"真善美"文化和引导广大民众,吸引广大游客;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改造和更新,保持文化长久的活力。  相似文献   

18.
随着国家间的文化交流日渐频繁,优秀的海外电影被大量引入国内,但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却难尽人意,误译、乱译的现象屡见不鲜。电影片名的翻译实质上是两种文化相互交流的过程,对文化预设缺乏了解、过度追求商业利润是造成误译、乱译的主要原因。以文化预设的相关理论为指导,以东西方文化预设的共享程度为基础,提出译者应当坚持“忠实性”或“叛逆性”的翻译原则,从而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以促进国与国之间影视文化的交流与沟通。  相似文献   

19.
成语是习用的固定词组。通过英汉成语反映的数字文化观、自然环境、文化习俗、历史典故、宗教信仰、神话寓言故事等方面透视英汉文化差异,表明正是这些因素制约了英、汉成语的形成,并赋予了它们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了解英、汉文化的差异是准确把握英、汉语成语含义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中国侨务文化的认识论,要以世界文化体系为宏观背景,在具体的文化表现中审视其形成及发展。侨民是各民族、各国家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和载体,其所固有的民族文化与居住国文化在不断的碰撞与交流中,形成了新的文化形式。这种文化是两种或者多种文化体系的冲突与融合,其所产生的结果必然是对自身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对居住国文化的接受。就在这一系列文化对话的过程中,完成了新的文化认证。在全球化语境中,确立中国侨务文化认识论,必须以中国文化认识论为主,进而寻找侨务文化形成的源流及发展趋势,为文化融合确立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