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主体意识是农民公民意识的前提公民主体意识的内涵就是对国家与公民之间关系的正确的认识,即公民作为与国家相对应的概念,无论是在法律上、制度上,还是在现实生活中的政治上,都应该具有被充分肯定的法律人格及尊严。主体意识是公民意识的基本形态,它是在法治的社会状态中公民对该社会的法律赋予自身的权利和地位的一种自觉的观念和认知水平,它是市场经济的根本原则和法治水平的表现和标志。公民的主体意识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农民公民主体意识包括自由意识、道德意识、公平意识、权利意识、诚信意识。农民公民具备主体意识,表现为农民公民能积极参与国家和社会的政治生活,主动参政议政.敢于行使法律赋予公民的各个权利:能独立自主的参与社会生活.参与竞争。用自己的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取得相应的合理的报酬,依法享受各种经济权利;敢于独立思考。积极参与社会的精神生活,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勇于捍卫法律赋予公民进行文化活动和言论。二、权利和责任意识是农民公民意识的核心  相似文献   

2.
公民教育当以培养时代公民为目标。公民是一个历史的概念,时代不同,公民的身份和素质要求不同。公民不是臣民,就在于他是一个权利主体;公民不是私民,就在于他参与公共生活。不同时代公民公共生活性质和范围不同,当代公民不仅生活在民族国家内,还生活在公民社会和全球社会中,因此,当代公民应当是权利公民、国家公民、社会公民和世界公民四重身份的统一。公民教育应该在个人生活、国家生活、社会生活、国际生活中培养具有公民知识、能力、德行、能力的复合型公民。  相似文献   

3.
公民与公民身份都是源于西方的历史性概念.我国历史上出现的“臣民”、“国民”和“人民”是公民身份的异化表现,都忽略了公民“个体自身”的存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个体公民”的身份诉求显得愈加重要.基于历史与现实的双重考量,当下中国应倡导公民即“个体公民”,公民教育即“个体公民教育”.个体公民教育应以独立人格为前提,以权利优先下的权责统一为核心,以底线伦理为取向.它的内容大概包括主体教育、权利教育、责任教育、协商教育.  相似文献   

4.
以自由、平等为基础、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公民教育是现代国家的必然选择。要进一步推进我国公民教育,必须把握“公民”概念的基本内涵。要树立主动公民观,以培养知情和负责任的参与型公民为目标:要在应现实之需强调公民权利教育的同时,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进行本源意义上的公民责任、义务教育。  相似文献   

5.
对大学生实施公民教育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民不仅是一个法律概念,它还包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公民教育应反映出这种文化内涵与时代精神的要求.高校大学生对于公民角色的认知具有诸如权利的享有者与义务的承担者的不平衡等等几大特点,这也决定了在对大学生实施公民教育的侧重点与主要途径的选择方面会有一些相应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实施公民教育是现代社会的必然要求。文章从公民教育的内涵谈起,论述了公民教育中权利与义务、知识与实践及个体与社会三对关系的辩证统一。然而,现实公民教育实践面临着理念狭隘、内容片面、环境封闭以及形式单一几个方面的困境。为此,我们只有深化主体意识、强化权利教育、丰富教育内容、优化教育环境、拓宽教育途径、创新教育方法,才能走出困境,进而不断提高公民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公民意识是指社会成员对公民资格及其价值的认识。责任意识、主体意识与权利意识、参与意识与交际能力等是公民意识的主要内容。公民意识的培养,对公民个人及整个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公民社会的内涵、特征、存在的必要性等方面阐述了公民意识教育的概念、公民意识教育能为公民社会的构建提供意识层的基础和能力层的保障、公民意识教育理应成为公民社会的奠基性教育等观点。  相似文献   

9.
主体意识是在法治状态下公民对自身权利和地位的自觉意识。它是在商品经济阶段产生,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而不断扩充自身的内涵。由此形成的主体意识诸因素(公民、权利、责任、政治参与、法律等意识)反过来对法律建设产生特别的铺垫作用,是法治国家不可缺少的观念要素。  相似文献   

10.
公民伦理是西方文化语境的产物,西方自古希腊以来萌发的民主到启蒙之后确立为人的主体性和公民社会的权利向度。公民伦理的自主和平等的特质决定了它是一种以权利和主体性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权利伦理,是以现代政治同家为背景和基础的公共道德。当代中国建构公民社会和培养公民伦理,应发展公民作为公共生活主体的权利主体性与道德主体性。在公民教育中以权利向度启发公民作为公共主体的角色定位和价值认同。  相似文献   

11.
孙玮 《中国教师》2008,(3):11-13
<正>一、关于权利意识的一般认识所谓权利意识就是人们对于一切权利的认知、理解和态度,是人们对于实现其权利方式的选择,以及当权利受到损害时,以何种手段予以补救的一种心理反应。它构成了公民意识和宪法精神的核心。具体来说,权利意识包含三个层次的内容:一是公民认识和理解依法享有的权利及其价值;二是公民掌握如何有效行使与捍卫这些权利的方式;三是公民自觉地把行使公民权利的行为规约于法律规范之中,以免损害其他主体的合法权利。[1]  相似文献   

12.
公民教育可以整合思想政治教育。从二者的内涵外延看,整合之后,内涵和外延更明确。从国际趋势来看,公民教育概念已经被各国普遍接纳。从民众接受心理看,进行公民教育面向的受体更多,解决的问题更具体,更容易被接受。从操作层面来说,更具有可操作性,同时更容易取得效果。从以人为本,建立和谐社会来看,进行公民教育正符合我们培养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的观念。  相似文献   

13.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公民”一词在社会生活中逐渐代替了“人民”一词。中国每个社会成员内心怎么完成由“人民”转化为“公民”,怎样使社会成员内化理解“公民”的内涵,然后外化为合格“公民”的行为,那就需要树立全社会成员的公民规则意识。讨论“公民规则意识”的内涵、现阶段中国公民规则意识的现状、以及现阶段中国公民规则意识的成因、在当今现实下培养中国公民规则意识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公民社会权利在中国:回顾、现状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资格与公民社会权利概念主导了二战后主要发达国家的福利政策,实现社会权利成为市场经济社会中维护社会公正的重要途径。在当代,通过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出台义务教育学杂费减免政策以及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等等,我国在扩展公民社会权利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我国公民的社会权利并没有建立在公民资格基础上,而是建立在身份、职业、收入等基础上。也因此,社会权利在促进社会公正方面的作用非常有限,甚至差别化的社会权利本身就是社会不公正的重要来源之一。构建和谐社会目标和任务的提出,为公民社会权利的扩展提供了可能;改革户籍制度和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化是当前扩展公民社会权利的主要途径,它们需要公共治理体系做出积极回应与调整,在多个政策层面做出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15.
公民意识,是现代社会的成员对作为公民角色及其价值理想的自觉反映。它包括公民的主体意识、权利意识、责任意识、规则意识以及由此产生的平等意识、公共精神、自主理性等。公民意识不仅能直接表明一个国家精神文明的程度,而且对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重要作用。公民与国家的关系是国家制度的  相似文献   

16.
正在西方,自亚里士多德以来的公民概念,起初以德性为重心。公民的德性被看成是共同体得以存续的重要前提。近代以后,个人权利的发现引发了公民观念的重要转折。以权利为核心的公民概念,为公民概念的现代转型提供了强大且影响深远的理论框架,当人的尊严、公民的自愿成为政治与伦理生活的理由,对公民权利的关注与维护,从此成为现代国家议事日程的中心。"权利公民",因其与现代西方社会发展的同构  相似文献   

17.
开展公民教育研究,首先要面对公民教育边界问题,即厘清公民教育与相关概念的关系。公民教育和道德教育、人权教育、价值教育密切相关,公民教育和道德教育都关涉人的道德养成,公民教育和人权教育都关涉人的权利意识的形成,公民教育和价值教育都负载着培养现代人的价值理念的重任;但公民教育和它们在产生时间、目的、内容等方面都存在着本质的不同,从而构成了公民教育明显的边界。  相似文献   

18.
公民社会的建立不仅需要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革,同时更为重要的是需要人的公民意识、公民精神的生成。公民意识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式,主要包括了公民的主体与权利意识、法律与责任意识、公共与私人道德意识等方面。在公民意识的培养以及公民教育的实施中,学校德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校德育应该融合公民教育的基本内容,把培养学生个体良好的公民意识作为学校德育的一个基本目标。  相似文献   

19.
公民是一个集权利、义务与责任于一体的主体性存在,其内涵的根本指向是公民权利。公民教育是公民身份认同的教育,其核心是培养公民意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市场主体具备公民意识,即"理性意识""平等意识""敬业意识""权利意识""诚信意识""法治意识""责任意识"。寻找经济生活中的公民教育资源,有利于培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体的公民意识,促进市场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公民范畴是公民教育的本体论依据;真正的公民是世界历史性个人,是享有权利与承担责任、个体主体与类主体相统一的人;民主与规范是公民教育的过程论特点,构成公民教育的实践逻辑起点;公正与幸福是公民教育的价值论规约,构成公民教育的价值逻辑起点。公民、公民教育的实践逻辑起点与价值逻辑起点互相规定,共同保证着公民的有效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