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自从羊群里有了小羊羔后,牧羊人不再寂寞了。那个稚嫩的小生命是在上周的星期四来到这个世界上的,牧羊人起初并未注意小羊羔,可当他看她第二眼的时候,他的心灵被震撼了——纯洁、  相似文献   

2.
“在培养娇嫩的心灵方面,我谴责一切体罚。”这是来自法国教育家蒙田的呼吁。然而,这种呼吁却似乎苍白无力,并未引起所有人心灵的震颤,体罚学生的悲剧,在  相似文献   

3.
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情结,想把积淀在自己心中的对生活的观察、认识和感悟表达出来。于是,便有了作文。然而,学生对于作文并未产生好感显得忧心忡忡的主要原因是过高的作文要求束缚了学生自由的心灵,捆住了学生灵巧的手脚,使他们不知所措。  相似文献   

4.
“4·20芦山地震”虽然过去了,但它留下的伤痕并未离开.“康复”要的不是一句简单的回答,而是一个心灵真正的接受。心灵上的恐惧和伤痛则需要长时间的抚慰。在正视灾难之后.让新的生活继续。  相似文献   

5.
自从羊群里有了小羊羔后,牧羊人就不再寂寞了。那个稚嫩的小生命是在上周的星期四来到这个世界上的。牧羊人起初并未注意到小羊羔,可当他看到她第二眼的时候,他的心灵被震撼了——纯洁、美丽、可爱、透明……所有这类形容词争先恐后、摩肩接踵地挤进他的脑海里。  相似文献   

6.
语文的文学之失 语文教学改革多年,面貌依然没得到改观。期间虽有一些教师、家长推荐孩子课外阅读,但一则所列书目多以成人的审美取向来选择,真正贴儿童心灵的优秀儿童文学著作并未进入视野;  相似文献   

7.
在当代中国作家中,迟子建的小说创作具有异常鲜明的地域和文化特色,但作家并未仅仅依靠自然风光和风俗说话,而是时刻交响着对人类心灵世界的叩问和对生命温情的执着追求,这与作家注重叙事空间的营构努力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8.
唐君毅的自然观或者说自我与自然之关系的理论,是唐君毅哲学研究中被相对忽略的部分,但是却对理解唐君毅的唯心论相当重要。他的自然观可以展现为三个方面:在本体论上,肯定了自在之物的存在,却将化自在之物为为我之物的活动仅仅视为心灵的活动;在认识论上,将自然之秩序的来源主要归结于心灵的不同活动方式,把对自然的认识转化为对心灵之活动的认识;在价值论上,把价值的来源主要归结为自我的需要,并将自我理解为心灵。由此,唐君毅“宇宙唯心”的论式中所展开的理论在充分强调心灵之能动性的同时,却并未如实把握自我与自然的关系,也不能完整地认识理想自我之特征,从而在很大程度限制了真正符合时代要求的“理想的自我”的建构。  相似文献   

9.
北平,一个留有无尽沧桑岁月的古城,它并未随着历史的车轮而远去,而是以其持有的风姿呈现于中华大地,那一草一木一墙一院都有十足的京味。这些景物一旦纳入作家笔下,就不只是时代变迁的见证,而是成为了作者情感的寄托,心灵的归属。屠格涅夫说:“在文学天才身上……自己的声音是最重要的。生动的、自己特有的声调,  相似文献   

10.
点亮生活     
生活中.常常某件事做得久了,或是在某个地方呆得久了.就会有一种空虚的感觉。因此,人们有了各种各样的爱好.开始忙着用物质来满足自己的生活.也爱上了到处去旅行。然而.短暂的快乐过后往往是长久的疲惫.周围的朋友们开始抱怨他们的心灵并未得到真正的放松,生活依然如雾里看花,终隔一层。  相似文献   

11.
佐拉·尼尔·赫斯顿和托妮·莫里森是20世纪两住重要的美国非裔女作家,《他们眼望上苍》和《秀拉》分别为她们的代表作,这两部作品在黑人女性写作上具有传承性。两部作品的主人公都出生在女性权威家族中,并获得前辈女性的人生经验,在女性间的同辈情谊上也存在着写作经验的继承和发展。对于婚姻,两部作品同样存在着对传统家庭婚姻的叛逆和蔑视,即对于传统婚姻的解构。这些无不体现着美国非裔女作家对于前辈的继承和回应,进一步拓宽了黑人女性中心的叙述模式。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位女性作家,简·奥斯汀一直关注英国女性面临的婚姻、爱情、教育等问题,在《爱玛》和《傲慢与偏见》这两部小说中,奥斯汀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致入微的描述向读者再现了18世纪英国中产阶级女性的教育状况.在男性统治的18世纪英国,中产阶级女性的社会定位是“好妻子,好母亲”,她们主要的出路是婚姻,她们接受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体面的婚姻,她们接受教育的途径主要是家庭或寄宿学校,而她们所学的知识或技艺只是一种婚姻市场所需要的装饰品,既肤浅又无用.  相似文献   

13.
张爱玲《传奇》世界里的男女生活在上海、香港这两个畸形"洋场"社会中,他们中有的人虽然走出了封建旧家庭,显得"洋气"十足,但心灵反映却仍是旧式的,于是在生活情调、婚姻关系上充满着矛盾和失调;有的人却仍然生活在专制暴戾的旧家庭中,他们人性扭曲,时常感到空虚、悲凉、无所适从。正是这样一群人,演出了一个个光怪陆离的"传奇"故事。  相似文献   

14.
王海鸰作为"中国婚姻的第一写手"为我们贡献了一大批婚姻樊篱下的女性人物形象,尽管各自的婚姻之路不一,但中国传统意识的束缚,最终致使她们殊途同归——走向失败的婚姻。  相似文献   

15.
唐代西州下层女性的婚姻生活既有与中原地区一脉相承的方面,又基于该地自身情势形成了某些特色。女子初婚年龄普遍在21-30岁之间,其中23岁以后结婚者占相当比重,晚婚现象突出,10岁左右的夫妻年龄差距为多数和正常情形。形成此种婚姻模式的主要原因即唐对西域的频繁战事。女子婚后地位较低,但孝养观念浓厚。丧夫后的女性主要有三种去处——继续留在夫家、归宗和改嫁,其中第一种选择居多。  相似文献   

16.
明清时期徽州上层社会妇女生活可分为在室、出嫁为妇和晚年三个时期,她们每个时期的生活重心各不相同。在室女生活阶段表现为:精习女红烹饪诸手艺;孝顺父母;读书识字明义理。在家为妇生活阶段:孝事舅姑;相夫教子,主持家内事务;从事慈善事业,乐善好施。晚年生活阶段:仍然勤俭持家,为广大女妇及后辈树立榜样。  相似文献   

17.
和蕃,是一种为政治目的而缔结的跨国婚姻,人们习惯上认为和蕃女性命运悲惨。但若从这些女性出身、地位等具体情况考虑,其出嫁外蕃,不仅不是个人的悲剧,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个人的喜剧,是其一生命运的转折。而这些担负政治使命的女性,也为缓解民族矛盾,促进双方经济文化交流,甚至为中华民族的最终形成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即使在封建社会早期,由于礼教的钳制,男女青年渴望爱情自由,憧憬婚姻幸福的美好愿望也难以实现。正是封建礼教对青年人心灵的桎梏与戕害,使他们内心深处充满了激烈的矛盾与沉痛;而严酷的社会现实又给无数青年在恋爱婚姻问题上造成人为悲剧。《将仲子》这首诗除了具有较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外,遂具有极为深刻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谈恋爱存在许多问题,其原因在于大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婚恋观。责任感缺失、金钱至上及过度的理想主义,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是这些问题根源所在。辅导员应深入学生的生活,与大学生成为朋友,利用主题班会、学校举办的婚恋观教育的讲座进行专门的婚恋观教育,加强对失恋学生的教育引导,组织有意义的文体活动,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多角度对大学生进行婚恋观教育。  相似文献   

20.
东汉时期的婚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首先是结婚要遵循父母之命和讲求门当户对,这反映了东汉时期长者在家庭生活中的主导权以及社会门第等级观念的流行;其次是离婚和女子再嫁相对自由,同时社会生活中出现的烈女行为也被大力提倡和颂扬,既反映了东汉社会比较开明的婚姻观念,也说明了婚姻礼法制度的逐步严密;最后统治阶层忽视基本的伦理纲常,婚姻关系比较混乱,这种关系应当是建立在特定的政治利益基础之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