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挖荠菜     
“龙龙,想吃荠菜不?明天我们挖荠菜去。”周末的晚上,妈妈坐在床前对我说。啊,荠菜,那清香、鲜美、可口的荠菜,我怎能不想吃呢?每年阳春三月,荠菜刚刚长出几片叶子,水灵灵的,清翠欲滴,又鲜又嫩。放到口里嚼一嚼,清凉凉、麻酥酥的,像吃了块薄荷糖,清爽宜口,沁人心脾……想起荠菜,我口头似乎仍余  相似文献   

2.
荠菜漫谈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宋代诗词家辛弃疾的这两句诗,道出了荠菜的两个特点:一是先春而萌,为最早返青的报春菜;二是伏地而生,任风吹雨打无所畏惧。荠菜极耐寒,能忍受短期零下8℃的低温,似松竹一样坚贞,适应能力很强,全国各地都有分布。荠菜属十字...  相似文献   

3.
健康留言板     
《父母必读》2015,(3):52-53
开春吃春菜,营养又保健3月21日是春分,我国南北方的气温都升到0℃以上,阳气生发,大地回春。民俗有云"春分吃春菜",春天来了,尝尝新鲜蔬菜,不仅补充营养,更有养生保健之用。春韭:春日乍暖还寒,需要保养阳气。而韭菜最宜人体阳气,有"春菜第一美食"之称,可以健胃、提神、强肾,对宝宝便秘也有很好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荠菜饺子     
早上接到母亲的电话,说是又做了荠菜饺子,让我拿回家给女儿吃。每次从母亲那儿拿回一袋袋荠菜饺子,总有一种难以言说的情愫萦绕在心头,让我无法平静……我自幼体弱多病,在物质匮乏的年代,母亲常做些荠菜素馅饺子给我补充营养。阳春三月,母亲领着我和弟弟去挖荠菜。"春在溪头荠菜花",嫩嫩的荠菜,鲜绿绿的,菜地里、田埂上随处可见。母亲教我用小刀沿着荠菜的根部插下去,再轻轻一挑,一棵荠菜就挖出来了,还会闻到一股淡淡的清香。  相似文献   

5.
初春的荠菜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春天来了,荠菜绿了. 荠菜是我们家乡人常吃的野菜.  相似文献   

6.
荠菜情怀     
晚饭时,发现餐桌上多了一道青翠碧绿的蔬菜,我连忙夹了些品尝起来,一股涩味在口中蔓延,但细细咀嚼一下,又有丝丝药香的味道,很是清新爽口,忍不住多吃几口。我欣喜地问母亲,母亲笑着说,好多年没吃了吧,这是荠菜啊!"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每到春天,荠菜长出来了,开着白色的小花,在春风中摇曳着绿色的身姿。听母亲说,地上的每种植物都  相似文献   

7.
《老年教育》2011,(4):53-53
荠菜被称作春菜,别名野荠、地菜、护生草、鸡心菜,有清热止血、清肝明目、利尿消肿之功效。与春天常见蔬菜相比,荠菜的草酸含量相对较低,所以荠菜中的钙、铁等物质相对也更易被人体吸收。荠菜中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  相似文献   

8.
春天吃芽菜 传统习俗认为,芽苗类的食物最具有升发的性质,入春时节吃这些食物,有助于阳气勃发,生机旺盛,加强升发的力量。所以,早春时节可适当选择一些芽苗类的蔬菜给孩子吃,如豆芽、香椿芽、荠菜、春笋等。  相似文献   

9.
早春时节,春风初暖,春水初软,田埂地头、溪边河畔的荠菜们受到鼓舞,抖去冬日的倦意勃然而起,与返青的麦苗共同奏响春的旋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空气中弥漫着迷人的清香,我那蛰伏许久的心儿也被撩得雀跃起来,迫不及待地直奔原野。  相似文献   

10.
初春的荠菜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春天来了,荠菜绿了。荠菜是我们家乡人常吃的野菜。清明前后,春风吹拂,冰雪消融。荠菜悄悄地从泥土中钻了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密密地生长在田野中。这时,妇女和儿童  相似文献   

11.
北京的春     
北京的春,晚春。辛弃疾词云:"春在溪头荠菜花。"北京的春,不在溪头,也不在荠菜花。溪头无水,荠菜花未开。北京的春从哪儿来?从"杨胡子"生长的那一刻开始,一个漫长而迟缓的迎春仪式便开始了。"杨胡子"是何物?"杨胡子"是北京老百姓对杨树在初春时节所  相似文献   

12.
正荠菜,又名护生草,味道鲜美,是人们喜爱的一种野菜。因它初萌于严冬,繁茂于早春,是春的使者,遂引得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留下众多脍炙人口的诗篇。最早吟咏荠菜的诗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诗经·谷风》里就有“谁谓茶苦,其甘如荠”的诗句。看来,我们的祖宗早就有吃荠菜的习惯了。晋代夏侯谌的《荠赋》称得上是咏荠诗的上乘之作:“钻重冰而挺茂,蒙严霜以发鲜。舍盛阳而弗  相似文献   

13.
北京的春     
北京的春,晚春。辛弃疾词云:"春在溪头荠菜花。"北京的春,不在溪头,也不在荠菜花。溪头无水,荠菜花未开。北京的春从哪儿来?从"杨胡子"生长的那一刻开始,一个漫长而迟缓的迎春仪式便开始了。"杨胡子"是何物?"杨胡子"是北京老百姓对杨树在初春时节所  相似文献   

14.
《同学少年》2013,(4):25
"三月三,荠菜赛灵丹。"每年这时,奶奶便用荠菜煮鸡蛋,据说吃了能清热解毒,平安吉祥。每年,奶奶都看着大伙吃得干干净净才安心;今年,我有幸随奶奶一起来到田野挖荠菜。荠菜花不用寻,田野里处处都是。碧绿的茎叶,繁星点点般的小花,一下子绿了我干涸的眼,润了我枯萎的心。奶奶小心翼翼地蹲在田垄边,将荠菜一株一株地拔起。为什么要拔呢?奶奶  相似文献   

15.
许博渊 《科技文萃》2005,(7):171-173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辛稼轩在这里既是抒情,又是写实,荠菜的生命力确实超乎一般人的想象.  相似文献   

16.
怀念野菜     
正几场春雨过后,春意便渐渐地浓了。巷口小饭馆的招牌上,鲜亮亮的"荠菜馄饨"四个红字,让人心生温暖。对春天最深的体会,莫过于品尝野菜的味道了。大约八九岁的年纪,跟在哥哥、姐姐后面,挎着提篮,沿着长满茅草的田埂,撒开脚丫,奔向阡陌纵横的田野。肥硕的萝卜、嫩嫩的茅针、发青的豌豆,让我们惊喜连连。春天是各种野菜疯长的季节,别忘了"马兰不择地,丛生遍原麓",还有那"城中桃李愁风雨,春  相似文献   

17.
荠菜花     
前些时日去小姑家,小姑说去楼下转转,看小区绿化带里有没有荠菜花。我问干什么。她说:“明天是三月三,扯荠菜花回来煮鸡蛋吃。”我才想起是农历三月初三快到了。是呀,在我们老家,在那个遥远秀丽的小山村,有三月三用荠菜花煮鸡蛋吃不头疼的习俗。  相似文献   

18.
"城中桃李怨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词人在遥远的宋代就已经看见这溪边的白花了。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吟诵着诗句,携妻带子,来到了初春的田野,去寻找春的使者——荠菜。今年的春天来得特别早,才是二月下旬时光,田野里就春意浓浓了。  相似文献   

19.
挖荠菜     
常听奶奶讲起过去闹灾荒时吃过野菜,那对我来说是遥远的事了。说实话,如果不是实在没吃的,谁愿意吃野菜呀!可如今的我就爱吃一种野菜——荠菜。吃荠菜的乐趣不仅在吃的时候品它的味道,还在寻找它时经历的“艰辛”。要挖荠菜,就要知道它的特征:锯齿状窄长的叶,白白细长散发着清香味的根。只要这些都符合,那就没错。大人挖荠菜,不一会儿,就会累得腰酸背痛。可我并没有这种感觉,我认为寻找荠菜就像  相似文献   

20.
石鲁芳 《新读写》2023,(3):42-43
<正>荠菜卿卿(1)开过花的泥盆里,不知何时,竟冒出一棵荠菜来。等我发现时,荠菜已很荠菜的样子了,碧绿粉嫩,活活泼泼,直把我的花盆当故乡。我没舍得拔去,一任它自由生长,等着它开花。辛弃疾写,春在溪头荠菜花。在我,是春在泥盆荠菜花了。(2)因这棵荠菜,家里的对话又多了许多。常常是在茶余饭后,我和那人踱步过去,站定在花盆前,四只眼睛齐齐地,笑微微地看着这棵荠菜。荠菜肥嘟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