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对当前中小学学校课程管理改革的思考及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目前中小学学校课程管理的现状及原因探析1.学校课程管理基本上仍按教学管理模式展开目前我国许多中小学校所实施的学校课程管理,基本上仍按过去的教学管理模式展开,或者说基本上都是以过去教学管理经验展开“所谓”的学校课程管理。笔者认为,造成这种管理现状的原因,至少有三:其一,受前苏联大教学论的影响,我国一直是在教学论的框架内实施“课程”管理,因而,在学校新课程的管理上很难跳出过去那种教学管理模式的经验束缚;其二,学校课程管理者大多缺乏课程知识背景。从目前学校课程管理的人员构成上讲,主要是原有的从事教学管理人员,大…  相似文献   

2.
对当前中小学学校课程管理改革的思考及建议我国目前中小学学校课程管理的现状:(1)学校课程管理基本上仍按教学管理模式展开;(2)学校对新课程的管理仍过于倚重行政权力;(3)学校课程管理者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基本上仍是公务性的工作关系;(4)课  相似文献   

3.
三级课程体系的实行标志着我国课程管理观从过去的教学管理观转向课程管理观,课程管理体制也从过去的“教学管理”转向了“课程管理”。课程管理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其研究范畴至少应包括以下方面:课程管理的内涵、研究对象与任务;课程行政管理与学校课程管理研究;课程政策研究;课程领导研究;课程管理发展趋势研究等等。  相似文献   

4.
伴随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学校课程意识的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管理的话语权由“教学”转向了“课程”,从“教学管理”到“课程管理”的转变,隐含着从“教学论概念系统,,到“课程论概念系统”转换的取向。这一转变也使得我们开始在更深层次上探究课程的本真意蕴以及高职院校课程管理中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5.
学校课程管理是指学校作为课程管理主体对课程的规划、编制、实施、评价及相关因素与条件的管理。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赋予学校课程管理的主体地位,以课程论审视,“课程论性意义”是其本体性基础,课程模式演进是其历史性渊源,当代主体课程观是其时代性依据,强化师生作用的课程政策趋向是其制度性要求。考察学校成为课程管理主体的课程论意蕴,对于全面理解新课程制度与自觉实践新课程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课程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任何一个层面的课程都需要通过学校对课程的管理来实现其目标。因此,学校不仅要在国家强调课程改革时进行课程管理,而且要在经常性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实施课程管理。强调课程管理的常规性,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学校课程管理主体观是关于学校课程管理的主体构成及其关系的观念与主张。在当前我国大陆地区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学校课程管理主体观呈现出从“权威管理”向“民主管理”、从“主客实践”向“交往实践”、从“共同课程”向“共有课程”的转变。它不仅反映了我国学校课程管理主体权责的分配变化,而且也体现了学校课程管理价值择取的深刻变革。全面把握和自觉实践新的课程管理主体观,是当前我国中小学校面临的意义重大而又富有挑战性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8.
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我国推行的是国家、地方、学校为主体的三级课程管理体系。新的课程管理政策为学校的课程管理带来挑战,学校由过去单纯的课程执行者转变为一个课程管理者,教师拥有了课程权力,学校的课程管理内容也发生了深刻变化。鉴于学校实施课程管理政策中的薄弱环节,建议重点加强研究性课程、德育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以及课程资源的开发与管理。  相似文献   

9.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教学管理是学校课程管理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这是因为教学工作与课程设计、课程评价紧密相联,是课程实施的主要形式,它直接关系到学校课程实施的整体质量,关系到全体师生的发展与生长。因此,我们在课改实验一开始,就对以往的教学进行了认真的反思,  相似文献   

10.
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我国推行的是国家、地方、学校为主体的三级课程管理体系.新的课程管理政策为学校的课程管理带来挑战,学校由过去单纯的课程执行者转变为一个课程管理者,教师拥有了课程权力,学校的课程管理内容也发生了深刻变化.鉴于学校实施课程管理政策中的薄弱环节,建议重点加强研究性课程、德育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以及课程资源的开发与管理.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的实施,既给学校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也带来许多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应对这些挑战的过程中,学校管理可能会陷入种种困境之中。这些困境包括:认识上的困境。如何在已有的“教学管理”的基础上,理解和认识 “课程管理”这一在新课改背景下凸显出来的新问题?“课程管理”主要“管”什么?首先要管的是“学校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宋振韶在《学校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原则与途径》一文中,分析了新资源观理念下的学校课程资源的内涵及其在整个教育资源系统中的位置,提出了学校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原则、途径,进而探讨了学校开发和利用课程…  相似文献   

12.
吴正平 《教师》2013,(4):20-20
目前教育系统正在推广的新课程改革,通过重新划分政府和学校的管理权利,逐步放宽了学校对教学过程中课程管理和教学管理的权限。在这种情况下,学校管理者要紧紧把握课改脉搏,以新的思维模式优化学校管理,笔者结合课改之后的学校管理经验,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3.
随着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学校原有的一些管理模式逐渐成为了制约课程改革的瓶颈。探讨学校教学管理“走向”理念,丰富课程管理内涵,使之与新课程的实施相配套,从管理层面更好地促进新课改的实施,值得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认真反,巴。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的实施给学校管理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学校管理的中心正从教学管理走向课程管理,在此过程中我们需要解决哪些理念问题,在实践中如何改革创新,如何丰富课程管理的内涵?本文拟在实践创新的基础上作一些反思。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课程目标作了重大调整,同时在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课程评价等方面赋予学校和教师较大的自主权。这对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提出了全面的挑战。我们在课改实验一从规范走向自主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因为有太多的具体化的规范,所以教师只能依据国家制定的课程计划与教…  相似文献   

15.
细节决定成败。因此,学校课程管理应从细节入手。学校课程管理细节的内容包括课程计划管理细节、教学管理细节等;我们应采取相应措施,在学校层面完善、协调、优化和整合学校课程管理的细节,保证新课程的有效实施和校本课程的合理开发。  相似文献   

16.
汪爱琴 《文教资料》2012,(21):157-158
在三级课程管理体制中,中小学校被赋予课程管理的主体权责,"学校如何管理课程"成为亟待关注的研究课题。相对于原有的"学校教学管理"而言,学校课程管理无论在管理地位与角色、管理对象与内容还是在管理价值与功能上都发生了质的变化。科学界说学校课程管理的概念,对于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具有较大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7.
校本课程的实施改变了传统课程管理模式下“千校一面”的呆板局面,转变了学校的课程观念,调动了学校课程建设和管理的积极性,激发了学校自身活力,张扬了学校个性。目前,“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和“基于学校”的“校本”意识已为广大教师所接受。但是,校本课程的“本”究竟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18.
人才培养质量作为核心的价值体现,是职业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而课程质量应该是其中最为核心的关键要素。立足中职学校教学管理实践,以职业教育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思路为指引,以信息化教育技术为支撑,从建设、实施、管理三个层面对课程层面的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展开阐述,构建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课程管理的三位一体课程自主质量保障体系,为职业院校课程层面的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提供有效的模式与路径。  相似文献   

19.
学校课程管理主体论是指学校以课程管理的主体意识与方式,发挥与发展教育者和学习者主体性的系统观念,学校课程管理主体论的建构与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实施,在带给学校课程管理主体权力和内部张力的同时,也使其陷入诸多困惑与抉择中,学校应结合自身的办学实际,审视课程管理现状的局限与缺失,整体构建与实施学校的课枉与教学体系,以发挥和发展学校课程管理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20.
经过5年的开放教育试点工作实践,巢湖电大构建出“抓住一条线,评价两种行为”的开放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简称“主线-行为”模式)。该模式以课程管理为主线,连接教学管理的课程设置、学生选课、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教学、终结性考核、获取学分5个环节;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教学”这个主要环节,通过对教师教的行为和学生学的行为的评价来实施有效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