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当今一些漫画作者对漫画创意求新的价值观在理解上产生偏差,导致创作的画面形象虽有“反常”的特征,但缺少“合道”的内涵,不仅不能达到漫画作品本身的表现目的,甚至引起了读者的误解,其根源就在于创作中的形象表现背离了“反常合道”的艺术辩证法则。通过分析“反常合道”的渊源、本质特征为切入点和依托,深入分析了漫画意象表现“反常合道”的实质内涵及其形成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所谓“反常合道”是指反生活之常合艺术之道。中学语文课文里“反常合道”现象多种多样,难以胜举,现将常见的几种简要析举如下: 一、景物描写反常鲁迅先生《药》的第四部分这样描写清明时的景物:“这一年清明,分外寒冷;杨柳才吐出半粒米大的新芽。”“枯草支  相似文献   

3.
“反常合道”是我国传统诗学的重要准则,亦为解读现代文学作品提供了借鉴。《百合花》中隐藏着战争叙事与诗意书写之反常、物资匮乏与精神丰盈之反常、性别隔阂与人情交融之反常、英雄事迹与“普通”“青年人”之反常。“合道”则是更本质、更深刻的人情美与人性美的回归。探究“反常合道”的抒情模式,有助于学生对《百合花》的认识从局部走向整体,由表层到深层。  相似文献   

4.
唐代大诗人自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意思是说,文章最能感动人的是“情”。作为写作者为了使自己的文章能打动读者的心,就要让文章的感情醇厚如酒。如何加大文章情感的浓度,并使之强烈化、鲜明化、深沉化呢?我以为主要有以下寄情方法。 一、反常合道,融注深情。苏轼在《诗人玉屑》里说:“为文以反常合道为趣。”“反常”,即违反常情;“合道”,合乎理义。这种以矛盾求统一、以反常而得其佳胜的艺术写作手法,就是反常合道。生活中这样的现象很多,如乐极流泪、悲极狂笑,似乎是矛盾的,但现实中却常见,而且正由于反常,往往感情更为深挚真切。因此,写作中运用这种艺术手法,更能融进  相似文献   

5.
宋代散文大家苏轼说:“文以反常合道为趣”。 所谓“反常”,就是出乎人们一般的常情、常理,一反常规,一反常态而行之。是写人物的反常之举,写故事的反常之情、反常之理,以深化文章主题,强化作品艺术效果的一种写作技法。古人所说的“写反面”,“反其意而用之”,现代作家所赞赏的“反弹琵琶法”都属此例。  相似文献   

6.
":合中"是胡瑗理学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但胡瑗的"合中"并非合传统的中庸之道。胡瑗所讲的"中"是"大中",他强调人的一切言行必须合"大中之道",而要合"大中之道"就必须用心广大,具有天下为公的思想。胡瑗的"大中"也是一种至正公平的表现,而要做到至公至平,就必须有刚明之正。同时,胡瑗还认为,合"大中之道"要做到刚柔相济,并实现人治与法治的统一。此外,胡瑗的"合中"既具有较强的原则性,也具有较强的灵活性,他认为在合中而为的同时,可以过越常分,进行大胆的变革。  相似文献   

7.
朱媛 《现代语文》2008,(2):46-47
苏东坡云: "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本文着重从反常合道的修辞手法:语象的组合和变形两方面来探讨"奇趣"诗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8.
议论文构思中的反常合道田永明议论文要好,便要构思新颖奇特,不落窠白。要不落窠白,关键在思路,思路新则文新,思路旧则文俗。思路要新,就要既出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要达此境,反常合道构思法很值得借鉴。什么是反常合道构思法呢?为了具体形象,先试举一例...  相似文献   

9.
丰子恺是一位中国现代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在漫画创作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其漫画题材广泛,创意独特,绘画形式中西合璧,绘画语言简易朴实、幽默风趣、意境隽永,具有"简略之美"的艺术风格。因此,研究丰子恺独特的漫画艺术对图形创意设计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奇趣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审美范畴,与其他诗趣审美形态相联系而又明显不同。它伴随着宋代诗法的艺术讲求和对主体内在精神的要求,表现出反常与合道的审美特征。在宋代经由苏轼、惠洪等人的深度阐释,最终确立起独特的审美地位,进而实现以自然为旨趣的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11.
鲁迅的小说《药》是一篇脍炙人口的美文,值得研究鉴赏的地方很多,“前人之述备矣”,笔者仅就文中的几处反常合道的地方谈点肤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反常合道"是我国古代诗学理论中的一种重要现象.它是指诗人把一组组情景相反的画面或互不相干的事物组合在一起所形成的强烈鲜明反差.它不仅增添了诗歌的艺术魅力,为诗人抒发复杂细微的情感找到了途径,也为读者留下了无穷的回味.充分体现了诗歌的审美本质,包含着深刻的艺术辩证法.  相似文献   

13.
在《人间世》中,庄子道出了世事的三种典型艰难,即止恶之难、行事之难与守中之难,虽然充满无奈和痛苦,但他以内心合"道"力量将之化解,其应对之策具体表现为"心斋"之策、"游心"之策与"就和"之策。庄子对人内在力量的肯定和探求,为身处困境之人提出了新的视角,无为而无不为的深刻意蕴是人存在的有效价值。  相似文献   

14.
前贤时人对《原道》篇所言之"道"的众说纷纭,不惟字句理解上的差异,亦忽略了"道"在此篇中涵义的丰富性。刘勰在推原"文"之起源的同时,亦在推原"道"的发展。《原道》篇的深层意图在于言"文"而非言"道"。"道"的发展是通过"文"的发展来展示的。《原道》开篇所言之"道"是宇宙生成的终极之道,中间部分所言之"道"是道家之道,最后所言之"道"是儒家之道。刘勰通过"道"的丰富涵义的内在转换,意欲为"文"的起源找到终极,从而通过强调与神化儒家经典来纠正时人对文章形式过分追求的文风。  相似文献   

15.
现代诗矛盾情景汲取古典诗歌“反常之道”“正反相形”等艺术营养,但它又不等同对比艺术。它自身矛盾冲撞所产生的相克相成,似谬实真的戏剧性张力,是现代诗手法在艺术表现方面的一种成功的贡献。“矛盾情境”的提法,是近年来才崭露头角的。谨慎的批评不愿过早为它定评,粗心的  相似文献   

16.
李恒蔚 《教师》2011,(2):15-15
"道"和"技"是教师职业素养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道是本源,是根,技是表象,是艺术表现手法,更多的是一种理念,其次才是技巧。一定要把两者很好地统一起来,特别是要把教师的职业素养提升摆在优先考虑的位置,使技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相似文献   

17.
艺术语言的言语形式往往反语法之"常",但它深层含义却合自然之"道",表意之"道",审美之"道"。它与普通语言形成了不同的言语形式和功能。它以变异给人以陌生感和新颖感。艺术语言的表意得到无限的延伸,使受话人从变异中获得无尽之意。艺术语言是人们的自然语言,它打破了语体的限制,成为人们的日常化的语言。  相似文献   

18.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高超的“讲故事”技巧和精妙的叙事艺术,历来为人赞赏。这主要得益于诸多“巧合”与“不巧”的情节的巧妙组织与结构。而所有“巧合”“不巧”的情节又都统摄于“结构逻辑”“线索逻辑”“事理逻辑”“情节逻辑”的叙事逻辑之下,这使得故事反常而又合道,彰显了叙事的艺术张力。  相似文献   

19.
索绪尔说过:"在语言状态中,一切都是以关系为基础的。"词语必须按照一定的关系组合成句,才能表达清晰的意思,才能交流思想并相互了解;但有的时候,人们为了取得某种特殊的表达效果,往往故意采用一些超常规的组合,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苏东坡曾提出诗应"以反常合道"为趣,反常合道常能产生意想不到的修辞效果,给人一种别有洞天的感觉。  相似文献   

20.
老子生活的时代,社会贫富差距悬殊,他揭露了造成贫富悬殊的根本原因,批判了"人之道",呼吁回归"天之道"。老子的"天之道"不仅具有客观性、超越性,而且具有价值规范的意义。它具有均衡公正、利而不害、知足谦让的特点。"人之道"具有二重维度,即以"天之道"为价值标准,将"人之道"区分为现实形态与理想形态。"人之道"现实形态的产生,源于其对理想形态的多重背离。老子批判"人之道"的目的,在于确立以"天之道"为核心的社会分配原则,倡导合理的平均主义,对于解决当前贫富差距问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