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晚清闽台地区著名诗人林鹤年一生关心时局,以诗纪事,共写下了2000多首诗歌,集为?福雅堂诗钞?。林鹤年诗歌生动记录了晚清社会的沧桑巨变,记述了甲午战争台湾的时代风云和台湾军民的反侵略斗争,并展现了闽台文人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的命运,是一幅晚清社会的风云画卷,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因此,将闽南文化融入学前教育领域,对闽南文化的传承具有深远的影响。要让幼儿了解闽南特色的传统文化,首先就要从园所视觉环境的创设开始,以幼儿的年龄特点为基础,择取闽南文化中形象鲜明、通俗易懂的事物  相似文献   

3.
<正>在中国浪漫主义诗歌创作队伍中,李白可谓是无冕之王,独树一帜。他以出神入化的浪漫主义诗歌艺术,其傲岸不屈、蔑视权贵、渴望自由的精神,使其浪漫主义诗歌充满无限魅力,充分地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汇成了中国古代诗史上格外富有朝气、惊天动地的歌唱。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在盛唐诗人中,李白是艺术个性非常鲜明的一位;在中国诗歌史上,他的作品的艺术个性也是独一无二的。李白的诗歌感情充沛,率真豪放,偏重于内心感受的抒写,他的诗歌无论何种题材都具有浓厚的主观抒情色彩,这种色彩使诗歌呈现出山呼海啸的气势,有先声夺人的力量,也使感情的表达喷薄而出,一泻千里;李白的诗歌雄奇奔放,善于运用丰富而奇瑰的想象,创造出寄托着诗人的情感意蕴和精神境界的绚丽多姿的艺术形象;李白的诗歌内容丰富多彩,体现的风格多种多样,既豪迈奔放,又清  相似文献   

4.
《晚萼集》是诗人倾情吹响的人生嘹亮的晚号。集子中抒写了诗人对生活的丰富的体验、感受和感情。深情,真情。热情,是集子中诗歌显现的鲜明特点。诗人的现实主义的诗风和观察力,使他的诗歌的表现力和审美魅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相似文献   

5.
晚清诗界革命深受日本启蒙诗歌影响:一是走日本启蒙诗歌学习西方诗歌的道路,由是晚清诗歌创作获取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性视野;然而,诗人接受域外学资源时特殊的民族化心理,使晚清“欧洲意境”诗歌与日本启蒙诗歌相比,质地迥异。二是以日本启蒙诗歌通俗化特征为取向,日本启蒙诗歌有助于晚清诗界开启大众化序幕以获取大众化启蒙形式。  相似文献   

6.
信息技术在古典诗歌教学中运用的妙处:给古典诗歌导入营造了良好的氛围;让诗歌朗读进入真正的春天,让学生在名家诵读中深深地领悟了诗人的情感;利用直观视觉的冲击中开创了学生的思维,扩展和丰富了学生的想象空间;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全面地去了解诗人生活时代和创作思想,更深地走进诗人的心灵,真正读懂诗歌。  相似文献   

7.
《所托山房诗集》是广东近代顺德诗人周祝龄的诗集。"诗人"是周祝龄对其个体的终其一生的体认。以诗歌记载晚清政治、军事和展现"桑争稻田"对岭南传统农业的冲击与光绪年间岭南频繁出现的水旱灾害,以诗经世的锋芒使周祝龄的诗作足以屹立于近代广东诗坛。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诗论认为,诗歌要表达人们的感情,具有情感性特征;在诗歌创作中,情感是创作的动因,是驱动诗人进行创作的一种动力;在诗歌接受时,读者一方面要深入体悟作品的情感内涵,另一方面,其自身的情感也被激发、感染和调节。在中国古代诗论中,“吟咏情性”、“诗缘情而绮靡”、“披文入情”的“情感中心说”是从先秦到晚清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  相似文献   

9.
诗学汉魏六朝的王阉运,和取法唐宋的同光派诗人交往密切,他们共同创造了晚清诗歌的繁荣;同时诗学观的差异又使晚清的诗歌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局面。他们的相同点是厚植学养以摹仿古人,不同点是取法汉魏六朝还是唐宋诸贤。  相似文献   

10.
晚清爱国诗人丘逢甲,身遭故园沦陷、壮志难酬之不幸,其诗歌有动人心魄的爱国情感和浓郁的思念台湾、收复台湾、统一中国的情怀,其诗歌自成一家,豪迈雄健、凌厉遒劲,善用比喻、寄托遥深,以文为诗、伸缩自如。  相似文献   

11.
吴镇是清代甘肃临洮著名诗人,在诗歌、绘画、书法等方面都有极高的造诣。吴镇出仕以后曾在山东、湖北等地为官,为官清廉,刚直不阿,后返回故乡。他一生书写了大量歌颂家乡的诗作,以《我忆临洮好》组诗而闻名,其作品饱含着对家乡的热爱,对家乡一草一木的爱恋。  相似文献   

12.
申艳的诗歌风格质朴自然,情感真挚,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语言传达举重若轻,深刻的人生感悟、锐利的批判精神灌注于众多的物象之中,体现了诗人的忧患、悲哀与顽强。在对故乡的深情凝望中,申艳不仅为农耕时代的人性美、古朴美唱挽歌,也为农耕文明的漫长与停滞、窒息活泼的现代生命感到悲悯。  相似文献   

13.
陆游一生主要居住于家乡绍兴的镜湖。在他留存的近万首诗歌中,创作于家乡的作品占到三分之二。可以说,镜湖风物是陆游诗歌的主要歌咏对象,这一点在他的晚年创作中体现得尤为明显。陆游在镜湖地区的长期乡居生活和"镜湖诗"的创作是密不可分的。正由于如此,"镜湖诗"才最能体现出质朴、细腻、生动、温馨的陆诗本质。  相似文献   

14.
冰客一个从农村走出的追梦少年,生活的艰辛却在他心中播下诗歌的种子。一个谈诗几乎似谈奢侈品的时代他像圣徒般坚守着这块圣地,从农村到城市他用诗留下了他生活的足迹,从城市到农村他又以诗记录了自己灵魂的还乡之路,乡村是他一生的情结,在城市与乡村的界碑下,他走向回归。  相似文献   

15.
郑珍诗歌的宗法关系在学界一直存在争议。仔细研读郑珍的诗歌,结合前代学者对郑珍诗歌的研究成果,可知郑珍诗歌继承最多应是"诗圣"杜甫诗歌之笔法。在诗歌内容上,郑珍诗歌继承了杜诗的"诗史"精神,用诗歌的形式记录了当时的历史现实,具有一定的史学价值;在形式上,郑珍诗歌继承了杜诗即事明篇的技巧、浑然天成的近体诗的技巧、以议论入诗的技巧、塑造典型的技巧、"看景入细入微"的细节描写技巧、以民间口语俗语入诗和炼字炼句技巧以及独到的"点化"诗句的技巧等。  相似文献   

16.
《梦在天涯》是王向峰的诗集之一。全书共分九辑,收诗一百五十余首,大体上可分为亲情、乡吟、赠友、览胜、感物五大类。亲情诗主要抒发对家与国的思念,情真意切;乡吟诗面对故乡景象抚今追昔,感慨良多;赠友诗题材丰富,热情诚挚;览胜诗情理并茂,情景交融;感物诗格调明朗、乐观向上。诗集在形式上新旧体互见,每首诗的体式都以题材和诗情而定,体现出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7.
"鬼才"李贺的诗歌中充斥着浓郁的人文精神,其生命意识的觉醒和彰显,使得其诗歌成为唐代诗文中最有个性特点的创作。其人文精神主要表现在对个体生命的感悟和对群体生命生存的关注,这些在其功名诗、神鬼诗、爱情诗中均有体现。  相似文献   

18.
白居易一生创作丰富,今存诗二千八百多首,是唐代存诗最多的诗人。因此历来对白居易诗歌研究者颇多,但大都集中于讽喻诗和闲适诗,忽略了白居易诗歌中另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白居易的题咏诗。白居易的题咏诗真实的反映了他的生活情趣和价值观,通过对白居易题咏诗创作成因、题咏诗的分类及题咏诗的艺术特色进行分析研究,使我们更加的了解白居易的审美情趣及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9.
诗人雷平阳以云南风物为母体,创作了大量敬畏生命、感怀乡野、回归自然、思索时光流逝的作品,抒写了现代工业文明进程中诗意的凋敝和善良人性的丧失.在他的诗歌中,故乡、亲人、生命、河流、时光等成为他诗歌的主角,仔细审视可以发现他的诗歌中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情怀和丰富的生态意象.  相似文献   

20.
人生后期的曹植至少受到了来自以下四个方面的困扰:遇谗被疏,性命之忧,四处迁徙和有志难伸,并因此体验到了巨大的生命苦闷。上述状况对曹植后期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使得其笔下的事物皆染上了浓厚的主观色彩。我们若要全面而形象地理解曹植后期的悲剧性生命处境以及由此引发的生命苦闷,则仅仅从其部分直抒胸臆的诗篇求之显然不够,也许其数量众多的咏物诗、闺怨诗、游仙诗等才是更好的考察对象。因为从本质上说,这些诗歌均是生命苦闷的象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