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郑国平 《文教资料》2009,(24):56-57
语言中的年龄差异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它l不仅蕴涵着语言使用者的文化心理、价值取向,而且反映社会规范与民俗心态.本文作者通过调查校园用语的特点分析了年龄变体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作为社会的交际工具,语言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变异。不同的社会综合因素导致语言变体的形成,语言变体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重点。影响语言变体的因素有很多,有职业、年龄、文化、心理、阶级等等。在一些语言学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社会语言学研究的角度探讨性别差异对英语语言变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语言变体既存在于语言习得过程中,也存在于语言使用方面.由于它产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引起了学者的广泛注意,形成了一些富有成效的研究理论:Labov的理论变体规则和语体研究理论;Bailey和Bickerton的动态理论以及在心理学方面作出的系列研究.将这些理论进行研究解析,可以深化语言变体的研究,对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有着...  相似文献   

4.
谷若峥  栾荷莎  贾如 《海外英语》2012,(18):224-225
语言变体作为社会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涵盖了很多研究方向,报刊语言变体的研究便是这一理论的一个研究视角。对于它的分析应该遵循语言变体理论的研究方法,首先探究报刊语言变体的形成原因,分析它的变体种类和变异模式。其次,归纳报刊语言变体的具体表现,也是对这一研究的很好的梳理,主要总结其词汇和句法的变异表现。就其表现的研究,还需借用文体学的一些理论,通过学科交叉的手段进行深入论述。报刊语言变体的研究对于丰富语言变体研究视角,探讨语言变体形成模式有着较为实际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社会方言是属于特定社会阶级的人们使用的语言变体,社会方言的研究关系到言者群体语言使用中的各种参数,诸如年龄变体、性别变体、社会地位变体,此外,社会方言的选择也将俚语、禁忌语及委婉语的选择联系起来了.  相似文献   

6.
程珊珊 《海外英语》2011,(14):380-381
语言的社会意义是因语言在社会中的使用而产生的,因而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各种随社会因素而改变的社会变体。主要有性别变体,阶级变体,年龄变体和文体变体。对社会意义的准确理解有助于更好地获得社会信息。  相似文献   

7.
作为人类社会在网络世界的一个映射样态,网络社会源于现实社会,但由于受到互联网各种属性的作用,这种社会形式又具备了一些新的特性。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外壳,是人们进行交流的工具,同样源于实体社会语言的网络语言也具有了许多新的特征。这些特征是现实社会语言在网络属性作用下发生的变异,这种变异的形式多种多样,比如"网络火星文","文化交互语言变体","网络流行语"等等,而其中"文化交互语言变体"的研究由于涉及了语言,文化以及网络等诸多领域而逐渐成为热点问题。本文旨在以网络社会的各种属性对语言变异产生的作用为视角,结合语言学、社会学、网络学等领域的相关知识对网络"文化交互语言变体"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8.
李丽 《考试周刊》2010,(8):40-41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每一种社会群体都会有该群体特有的语言变体。当代大学生是当今社会不容忽视的一个社会群体,这个群体有自己特有的语言,可称为大学生语言变体。本文作者收集了本院大学生中流行的部分语汇,利用社会语言学的相关概念对这些语汇进行了分析与归类。  相似文献   

9.
新英语语言变体在亚洲和世界其他地区的发展研究,引起了语言学界的极大兴趣。在研究Kachru世界英语理论的基础上,采用中国英语、新加坡英语和印度英语的一些典型实例,可以探讨和阐释处于不同文化和社会环境下的新英语语言变体的特点,并引入高级变体和低级变体的概念,以表达英语的世界化。  相似文献   

10.
语言变异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重要部分,它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语言变异与阶层、性别、年龄等密切相关。不同年龄段的语言使用者在学习和使用语言时会表现出一定的差异,这就是语言的年龄变异。在我国农村地区,中年妇女和未婚的年轻女性说话时使用的语言并不完全相同。从社会语言学角度论述上述两者各自的语言特征及其差异,并分析该现象产生的原因,对进一步研究语言的年龄变异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模因论是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其中的模因实际上指文化基因,它靠模仿传播而生存,语言是它的载体之一。模因有利于语言的发展,而模因本身也靠语言得以复制和传播。"很+名词"这一语言变异现象,从开始遭到批判,到人们使用的增多,再到人们普遍地接受、复制和传播,成为强势模因,说明语言的变异是不可避免的。语言正是语言模因经过不断变异而丰富和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2.
朱光潜的"语言论"作为其美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弥补、沟通了克罗齐直觉美学观的不足,同时也丰富了自身的美学体系。在大量接受克罗齐"直觉即表现"的主观内在式思维,建立美感经验的独立性之后,在"艺术传达"这一问题上涉及到从"主体论"到艺术"本体论"以及其中的"语言学转向"问题,这些都促使朱光潜面对中国传统诗歌资源的时候从"点悟式""体验式"的主体心灵鉴赏角度转向对诗歌本身语言形式上的"内在"分析。在重视语言对诗歌重要的作用同时,他提出了语言——思想——情感的连贯性和一致性关系。中国诗学本身即具有汉语的诗性传统,而朱光潜将其与瑞恰兹的文学语言理论进行相互生发、相互变奏,最终不仅使得现代美学在学科化进程的同时加强对审美经验的阐释力度,更是为现代美学的发展塑造了一条崭新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3.
通过采用社会语言学中的抽样调查法进行定量研究,调查结果显示,现代汉语中使用最多的语气词"吗"的地位受到挤压,"嘛"和"么"不仅出现在口语中,已逐步扩展并广泛使用在书面语中。由于语言使用者的年龄、性别、使用方言以及言语对象的差异,"嘛"和"么"的分布呈现不均匀的分布趋势。  相似文献   

14.
现代远程教育离不开网络阅读,网络阅读需要使用视觉语言。在信息社会中读者往往会先解读图象,这意味着“视觉时代”与“读图时代”已经到来。面对这么多以视觉传递、视觉接受信息为主的社会,读者必须将视觉语言符号转换成信息,才能加速信息传递与互动。理解网络多媒体,对提高网络阅读效率,提高网络学习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网络语言是网民在网络社区通用的一种语言变体。模因论是阐释语言现象的新理论。语言是模因的载体之一,模因也被寓于语言之中。以模因论为视角,通过某一谐音模因进行构造、借用外来语言模因仿造、直接使用某一方言模因进行构造、缩略模因进行构造网络词;用标点符号的“超常”书写,忽略大小写规则;以固定句式去诠释不同的内容解读网络语言的变异,为研究网络语言创新了方法与思路。  相似文献   

16.
语言通过不断的变化来适应不断变化的语言生态环境。语言的变异与变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语言与语言生态环境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语言生态环境中的多样化因素导致了语言变异的产生。在语言变异与语言生态环境的互动中,语言变异不仅能维护语言生态,保持语言的活力,同时也能促进语言生态环境的生态化。但是某些语言变体的广泛传播也会造成语言生态环境的污染,影响语言生态环境的健康。  相似文献   

17.
余华的小说《第七天》在叙述过程中,作者大量地运用了新闻语言,把类似新闻的语言直接当作小说语言放入文本中,该小说因此被称为"新闻串烧"。这种新兴的语言写作技巧虽然能产生真实的艺术效果,但是同时弱化了小说自身的文体性,论文在以《第七天》的"新闻语言"为个案进行分析的同时,对当代小说的语言问题进行了思考,探讨未来小说语言与新闻语言相互靠近、相互融合到最后达成统一这种趋势是否有发生的可能和必要。  相似文献   

18.
任何文学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进行的,“意新语工”的提出。自然也是与北宋的文化发展相适应的结果。宋诗的发展困境、文人唱和的需要以及韩愈的典范作用都是其外在的文化背景,而儒家言可尽意的乐观主义和禅宗否定权威的精神则是其内在的驱动力,“意新语工”所反映出的传统审美理想、蕴涵的时代精神、彰显的文人心态,无不照应着时代、昭示着宋诗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基于Patrick提出的“文化体验”的实践观念,探讨英文电影作为多模态文本,将其作为文化教学素材进行文化体验教学的可行性,同时探讨了具体课堂教学实施步骤,并提出可能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20.
别解造词是近年来新出现的一种修辞造词的方式.其存在并流行的理据主要涉及两方面:语言本身内在的理据、社会文化方面的外在理据.语言理据包括语义别解、语法别解、语音别解、字形别解,其社会文化理据包括一定的逻辑基础、“陌生化”的美学特征、凸显个性的时代文化以及网络媒介的助推.在新词语规范中要注意避免别解造词的低俗化和随意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