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课程开发是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制造类专业改革的重点、难点,也是高职高专教学改革涉及的重要课题,直接关系到培养目标的实现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高职制造类专业工学结合模式下的课程改革应重在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构建以及课程综合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高职教育工学结合课程的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兵  刘旻  徐博 《教育教学论坛》2012,(26):121-122
当今高职教育有待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因此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是高职教育创新改革的重点,主要在于相关专业如何构建课程体系和如何进行典型课程开发两个环节。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依靠开发典型课程来实现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校企双方共同实施,并建立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3.
从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提出了工学结合综合课程的概念,重点阐述《电子基础工学结合综合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理念和过程,并进行了效果分析,探索了一种在高职人才培养方案中起引领作用的新的工学结合课程形式,为高职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改革和教学模式改革提供有益经验和依据。  相似文献   

4.
高职教育课程体系“211”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是课程改革与建设的顶层设计。近几年来,随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我国高职教育领域的确立和广泛应用,彻底改革学科体系的课程模式,建立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成为当前高职院校课程改革与建设头等大事。十堰职业技术学院经过两年时间积极探索,形成并试行了"211"课程体系结构模式,切实推进了内涵建设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5.
高职课程改革新趋势分析与再思考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工学结合课程模式是高职课程改革的新趋势。其课程设计面向专业群及职业生涯,课程体系面向岗位群及工作过程,课程内容面向技能及综合运用,课程实施面向工学结合及实践训练,课程评价面向素质、技能、知识“三位一体”。在具体操作中,需合理构建大类专业平台课,定向选择、组建岗位系列课程,有机整合教学内容,合理排序和构建技能路线图。  相似文献   

6.
高职教育公共基础课多模块教学的整合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高职教育公共基础课程教学的整合,提出了构建服务并融入职业技术教育、体现就业导向要求的多模块公共基础课程体系和课程模式,实现公共基础课程功能转变、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程教育教学质量,以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满足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求。  相似文献   

7.
随着高校各类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快速发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教学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于经贸类专业学科特点和经贸行业的特殊性,对理论要求不高,而是突出综合应用性和实用性。传统的以"知识本位"为基础的经贸类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已不能满足基于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经贸类专业教学质量评价的要求。根据工学结合特点和高职经贸人才培养目标重新构建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经贸类专业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8.
基于工作过程的焊接工艺课程的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菁菁 《辽宁高职学报》2011,13(11):66-67,72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根据焊接工艺课程的特点,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采取以项目为载体开发课程单元,建立健全校企合作共创机制,进行系统化课程改革等措施,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焊接工艺课程体系,有利于提高高职学生职业综合素质以及就业竞争实力,最终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9.
"工学结合"已成为当前我国各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探索的重要方向,《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前提,通过科学合理构建课程体系、提高课程内容针对性、精心编写教材、加强课程师资队伍专业化建设,构建全新的、贯穿高职教育全过程的、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从而有效提升高职学生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0.
高职模具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切入点,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实现工学结合,必须构建适合这一模式的人才培养方案,并在课程体系、教学计划、考核评价体系、管理机制等方面与之相匹配.在深入研究高职教学规律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的基础上,结合模具专业教学改革实践,探讨了高职模具专业工学结合实践模式的方法和效果,阐述了对工学结合模式实践的认识和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