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方纪实美学理论重要的代表人物尼科尔斯,以四十多年来的学术成果在开创当代纪录片理论研究上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围绕他一脉而成的声音真义、分类界定和伦理关系等纪实美学理论思考,国内外学者相继争鸣,形成了系列学术热点。基于文本分析、国内外片例观摩、理论逻辑推理,在“亲而有间”“变与不变”“和而不同”的中西方纪实美学声音建构再思考中,本文探讨了“声音既是内容又是形式”、类型“框架”选择、伦理关系权衡下的视听组织几项内容,论证了纪实美学创作中同期声纪实性和录制者守约纪实精神的核心地位,分析了纪实美学理论发展、类型和视听突围与时代进展的关联性,强调了纪实美学在当代创作中使用写实和写意视听手法时应更注重声音的表现性,依托于声音纪实性材料和真实性材料做呈现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现场录音师的角度,对电视纪录片<傻子沉浮录>的纪实声音创作进行了较为完整的总结,并且将纪录片同期声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角度,从本质上阐明了纪实声音在纪录片中所占据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3.
在目前的影視声音研究领域,人们对声音作为最基本的剪辑要素,如何参与影视语言的组织,特别是影视声音如何将自身各部分(语言、音乐、音响)组织在一起的问题历来研究得较少。本文从声音的剪辑特性出发,对声音剪辑的“织体”结构、声音叠置的形式、声音叠置的章法、声音的“主调式”和“复调式”以及声音的功能性转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4.
传统村落在我国分布广泛,传统文化资源丰富,其活化研究一直在推陈出新。声音资源在传统村落禀赋优厚,特别是在大力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背景下,在传统村落建设声音档案馆尤为重要。声音档案经过基本形态、功能面向和制播主体的演变,其馆藏建设选择在传统村落,有其成本、审美和注意力经济的优势。通过构建传统村落文化空间的方式,针对性地制播声音文化产品,从而推动声音档案馆建设与传统村落活化共进,在传统村落声音的采录、制播和体制建设上逐渐形成规范,完善声音档案馆的建设,服务并融入传统村落文化空间的构建中,助力传统村落活化进入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5.
声音是城市记忆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和传播濒临消失的城市声音,是构建城市记忆的必要内容。本文通过分析"北京记忆"项目成果《声忆京城》,明确城市记忆视角下声音档案的类型和作用,针对不同类型的声音档案特色提出讲好方言故事、注重活态传承、建立共享平台等开发策略,利用声音档案展现城市特色、弘扬城市文化、构建城市记忆,为开发利用声音档案提供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如果国宝会说话》扩展了对于声音景观的运用。本文以谢弗所提出的声音景观理论中基调音、信号音和标志音为索引,基于对社会和文化形态因素的分析,赋予听觉动态性和丰富性,并从声音形态建构、声音空间建构、声音价值建构三个方面探讨《如果国宝会说话》声音景观建构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声音关切着技术、知识、情感、权力等多重要素,在声音媒介的技术演进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性别失衡现象,而播客被认为具有推动女性主义思潮的潜力。本文基于对小宇宙App的女性议题播客的扎根研究,发现其声音传播的内容和形式方面存在着情感连接、性别文化资本、社会性别实践三个维度,能够完成知识共享、理性讨论、社会文化潜力释放、情感连接。同时,以声音为载体的播客较之于以文字图像为载体的其他网络媒体平台在性别议题的讨论时也具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曾几何时,一提到主播的声音生产实践,人们往往会联想到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字正腔圆的音声形式.这种代表国家意识形态和主流审美文化的声音生产实践的框架与惯例即为国家声音美学.它以社会主流文化为最大公约数,发声状态饱满,音声语势上扬,声音掷地有声,营造出宏大叙事和集体主义的声音景观.智媒时代,网络空间中喊麦、吐槽、恶搞配音以及谐音戏仿等声音形式与传统媒体主播的准确、规范、悦耳的有声语言表达风格不尽相同.一方面,这些亚文化的主播声音对象征文化领导权的"主流—精英"的国家声音美学造成干扰、解构及抵抗,形成反主流的音声符码——噪音;另一方面,受众的听觉接受模式和交往行为有可能在高倍语速、高分贝音量、剥离情感的AI语音播报等声音景观中被重塑.因此,再造具有审美影响力和文化领导权的专业主义主播声音景观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9.
该文介绍了声音档案的类型、特点和一些著名的声音档案数字化项目。  相似文献   

10.
吴艳 《东南传播》2013,(4):125-128
这是一个视觉文化主导下的大众传播时代,但是以声音为符号的文化产品依旧具备其独有的魅力。本文以视觉文化为考察背景,指出声音产品在当下的几种使用特征,并提出从听觉元素奇观化、声音元素亲近化、消费过程主体化三方面来创造其声音产品的审美价值,为相关实践带来思考。  相似文献   

11.
以声音的安放位置为标准来划分播音发声方法,可分为向上式、向下式、上下各半式和中部式几种。这些播音发声方法及其不同的声音位置安放各有利弊。我们研究播音发声方法,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充分地看到各种播音发声方法的长处与短处,看到各种播音发声方法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一定不能强调普遍性就否定特殊性,况且特殊性中还体现着普遍性。用这样的眼光来看待播音发声的发声位置,许多矛盾就可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12.
纪实摄影在当代人类信息传媒上担当的角色,主要是揭露社会黑暗、战争暴力和各种非正义的人类现象以及人和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的关系等问题的一面镜子。它是一种声音,是一种批判力量,是平衡人类生活机制中不能缺少的一种手段。而新闻摄影主要应用在新闻行业中,二者各有千秋。接下来,本文主要结合纪实摄影和新闻摄影的概念和特点,探讨纪实摄影与新闻摄影的区别。  相似文献   

13.
陈树超 《东南传播》2021,(1):144-146
"声音景观"是近年来关于听觉文化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目前已然进入了诸多研究领域,为艺术传媒的思考提供了新的视角.纪录片的诞生与发展与人类学具有较深的渊源,引入听觉文化的视角,从具身性感知构建的思路入手,分析声音景观设计的具体方法,对研究地域文化题材纪录片具有一定程度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声音广播的数字化已经提上了日程。随着北京、上海和广东 DMB 试验项目的验收,数字音频广播正在向多媒体的方向发展,并日益与数字电视、卫星广播、互联网和通信的发展互相关联。数字音频广播简称DAB,我国1995年就和欧共体合作,开始在广东建立先导网进行试验。1998年初,广电部又和德国电信合作开始建立北京、天津和廊坊 DAB 试验网。一开始试验主要是高质量声音广播,后来又扩展到包括信息和低分辨率活动图像在内的多媒体广播,名称也从数字  相似文献   

15.
声音构思是影视创作的重要内容,应借鉴音乐艺术的创作理念与表现手法,注重音色的变化,追求声音质感与层次感,运用对比手法,把握视听节奏。声音构思要有系统观念,应充分考虑声音的组织方法,将各声音元素纳入声音总谱,统一规划、合理运用。  相似文献   

16.
胡立耘 《中国档案》2005,(10):56-57
自录音技术在19世纪出现以来,就以其独特的 方式在记录历史,在作为主流的书写文化体系之外提 供了另一种独特的视角。与文字记录不同,声音记录 是主要通过人的听觉器官来感知的信息资源,声音档 案与发声源(讲述者、演奏者及乐器等)、环境、时 间、场景密切相关,如一次演讲,一段演奏,具有惟 一性和不可重复性,因而,声音档案的直接性和保真 性使其弥足珍贵。声音档案能使历史鲜活地展现,让 不同时代的人们能倾听真实的历史之声,是文字记录 所无法企及的。  相似文献   

17.
夏芳 《今传媒》2015,(2):102-103
在后现代文化思潮的影响下形成了平民文化范式,成为了电视节目真人秀的起源,《中国好声音》的出现和兴起掀起了中国真人秀节目的高潮。本文以巴赫金的"狂欢化"为理论基础对《中国好声音》成功背后的因素进行详细的分析和阐述,并深刻剖析其狂欢化表象下的商业性目的。本文旨在通过研究分析《中国好声音》节目成功运作之道,从而引发对真人秀节目的整体思考。  相似文献   

18.
广播是声音的艺术,用声音传递信息、抒发情感、展现事物是广播最根本、最主要的手段和工具。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广大受众的文化与精神需求日趋提高,另一方  相似文献   

19.
皮新月 《视听》2022,(4):145-147
城市题材声音纪录片的发展迎合了时代需要,成为塑造城市形象和传播城市文化的一种新方式.作为城市题材声音纪录片中唯一的感官符号,听觉符号的建构不仅关系到受众情感,也影响着城市形象.听觉符号是城市题材声音纪录片中最重要的因素,具有发挥声音情感力量、重塑城市文化符号、再现城市社会变迁、加深听众沉浸体验、构筑城市集体记忆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真实具有极大的诱惑,在电视纪录片《傻子沉浮录》的纪实声音创作期间,作为现场录音师,对此我有着亲身的感受和深切的体会。以往,人们一提到电视纪录片的构成元素,通常分为声音和画面两部分,声音主要是指解说、音乐,很少有人提及纪实声音并将它列入纪录片创作元素之中。随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