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粤人食芝     
粤人有采山而得菌,其大盈箱其叶九成,其色如金,其光四照。以归,谓其妻子日:“此所谓神芝者也,食之者仙。吾闻仙必有分,天不妄与也。人求弗能得而吾得之,吾其仙矣!”乃沐浴,齐三日而烹食之,入咽而死。其子视之,日:“吾闻得仙者必蜕其骸,人为骸所累,故不得仙。今吾父蜕其骸矣,非死也。”乃食其余,又死。于是同室之人皆食之而死。  相似文献   

2.
不死之药     
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谒者操以入。中射之士问曰:“可食乎?”曰:“可。”因夺而食之。王怒,使人杀中射之士。中射之士使人说王曰:“臣问谒者,谒者曰‘可食。’臣故食之。是臣无罪,而罪在谒者也。且客献不死之药,臣食之而王杀臣,是死药也。王杀无罪之臣,而明人之欺王。”王乃不杀。简介本文节选自《战国策·楚策》。注释于:向,介词。荆王:楚王。谒者:禀告的人。谒(yè)禀告或谒见。操:拿着。以:而,连词。中射之士:担任警卫的弓箭手。说(shuì):劝说。故:所以。是:代词,这。是……也:判断句式。明:表明,表示。乃:于是。点睛之笔1.是臣无罪,而…  相似文献   

3.
《晋弓工妻》阅读训练 【原文】弓工妻者,晋繁人之女也。当平公之时,使其夫为弓,三年乃成。平公引弓而射,不穿一札。平公怒,将杀弓人。弓人之妻请见日:“繁人之子。弓人之妻也。愿有谒于君。”平公见之,妻曰:“君闻昔者公刘之行乎?羊牛践葭苇,恻然为民痛之。恩及草木,岂欲杀不辜者乎!秦穆公,有盗食其骏马之肉,  相似文献   

4.
顷读黎锦熙先生撰《钱玄同先生传》称:钱玄同说:“三纲者,三条麻绳也。缠在我们的头上,祖缠父,父缠子,子缠孙,代代相缠,缠了两千年。‘新文化’运动起,大呼‘解放’。解放这头上的三条麻绳!我们以后绝对不得再把这三条麻绳在孩子们的头上!孩子们也永远不得再缠在下一辈孩子们的头上!” 案:三纲之所以为世疾痛、诟病者,谓“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误将“为”字训解作“是”。易言之,即误解为“君是臣之纲,父是子之纲,夫是妻之纲”。俗乃申其义曰:“只许君不君,不许臣不臣;只许父不父,不许子不子,只许夫不夫,不许妻不妻。”于是三条麻绳,紧紧地缠在“臣、子、妻”的头上,永世不得翻身,亦何怪其切齿痛恨,视若毒蛇也。  相似文献   

5.
死错了人     
《历史学习》2006,(7):81-81
东家丧妻母,往祭,托馆师撰,乃按古本误抄祭妻父与之。识看出,主人大怪馆师,馆师曰:“古本上是刊定的,如何会错?只怕是你家错死了人!”。[编按]  相似文献   

6.
孙叔敖埋蛇     
刘向  饶忠祥 《阅读与鉴赏》2008,(12):51-51,55
孙叔敖为婴儿之时,尝①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归而泣,忧而不食。母问其故。叔敖对曰:“儿闻见两头蛇者必死。向②吾见之,恐去③母而死也。”母曰:“蛇今安在?”曰:“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  相似文献   

7.
《阅读与鉴赏》2009,(12):27-27,54,55
伯乐令其子执《马经》画样以求马,经年无有似者。归以告父,乃更令求之。出见大虾蟆,谓父曰:“得一马,略与相同,而不能具。”伯乐曰:“何也?”对曰:“其隆颅跌目郁缩,但蹄不如累趋尔。”伯乐曰:“此马好跳踯,不堪也。”  相似文献   

8.
《阅读与鉴赏》2009,(5):33-34,55
楚有直躬,其父窃羊,而谒之吏。令尹曰:“杀之!”以为直于君而曲于父;报而罪之.以是观之,夫君之直臣,父之暴子也。鲁人从君战,三战三北。仲尼问其故,对曰:“吾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仲尼以为孝.举而上之。  相似文献   

9.
一、父母宗族,皆为戮没。(高六册《荆轲刺秦王》) 其中“戮没”,课本注为:“杀戮和没收。重要的杀,较轻的没收入官为奴婢。”将“没”作如是解,我们认为值得商榷。 对于没收罪犯家属《或财产》入官义,先秦典籍一般用“入”。如《周礼·秋官·司历》:“其奴,男子入端隶,女子入于舂橐。”汉以后用“没入”、“没官”。如上例郑玄注引郑司农云:“谓坐为盗贼而为奴者,输于罪隶舂人橐人之官也。……玄谓奴坐而没入县官者男女同名。”《史记·平准书》:“匿不自古,占不悉,戌边一岁。没入纸纸(纟昏)线。”《汉书·刑法志》:“乃随其父至长安,上书曰:妾父为吏,齐中皆称其廉平,今坐法当刑。……妾愿没入为官婢,以赎父刑罪,使得自新。”《三国志·魏书·高柔传》:“是时,杀禁地鹿者身死,财产没官。”《北史康传》:  相似文献   

10.
中国封建社会,实质上是“国事统于帝”、“家事统于尊”的君主专权的宗法社会。在宗法制度下面,几乎没有妇女的社会地位,《仪礼》就说:“妇人从人者也,幼从父兄,嫁从夫,夫死从子”①。女子出嫁,就等于永远波开除,和自己的宗族脱离关系,甚至女孩一生下来,就是下贱的东西,《诗经》又曰:“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②。所以,唐朝白居易  相似文献   

11.
(一)认真艾子①游于郊外,弟子通、执二子从焉,渴甚,使执子乞浆②于田舍。有老父③映门观书,执子揖而请,老父指卷中“真”字问曰:“识此字,馈汝浆。”执子曰:“‘真’字也”。父怒不与,执子返以告。艾子曰:“执也未达④,通也当往。”通子见父,父如前示之。通子曰:“此‘直八’两字也。”父喜,出家酿之美者与之,艾子饮而甘之,曰:“通也智哉!使复如执之认真,一勺水吾将不得吞矣。”【注释】①艾子:作者为褒贬或讽喻现实而假托的战国时代的人物。②浆:解渴的薄酒。③老父:老年的男子。④达:通达事理。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使·执子乞浆于…  相似文献   

12.
标点符号部分给下面各段选文加上标点1、天风元年琅琊海曲有吕母者子为县吏犯小罪宰论杀之吕母怨宰密聚客规以报仇母家素丰赀产数百万乃益酿醇酒买刀剑衣服少年来酤者赊与之视其乏者辄借衣裳不问多少数年财用稍尽少年欲相与偿之吕母垂泣曰所以厚诸君者非欲求利徒以县宰不道枉杀吾子欲为报怨耳诸君宁肯哀之乎少年壮其意又素受恩皆许诺其中勇士自号猛虎遂相聚得数十百人因与吕母入海中招合亡命众至数千吕母自称将军引兵还攻海曲执县宰诸吏叩头为宰请母日吾子犯小罪不当死而为宰所杀杀人当死又何请乎遂斩之以其首祭子冢复还海中(范晔《后汉书·刘盆子传》)  相似文献   

13.
平公射(安鸟)不死,使竖襄搏之,失。公怒,拘将杀之。叔向闻之,夕,君告之。叔向曰:“君必杀之!昔吾先君唐叔,射兕于徒林,殪,以为大甲,以封于晋。今君嗣吾先君唐叔,射(安鸟)不死;搏之不得,是扬吾君之耻者也!君其必速杀之,勿令远闻!”君忸怩颜,乃趣赦之。  相似文献   

14.
姓氏漫谈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说,“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课文注释为:“楚国王族的同姓。屈、景、昭三氏都是楚国的王族同姓”。这个注释是正确的。但问题是屈原姓什么?为什么“楚之同姓”又分为屈、景、昭三氏呢?这就牵扯到古代姓和氏的来源、关系、作用、称呼等问题。弄清楚这些问题,有利于阅读古籍。原始社会母系氏族阶段,人们只知有母,不知有父。每个以母系血统为纽带的氏族都必须有一个有别于其他氏族的称呼,这就是最早的姓。甲骨文中的“姓”字从女从生会意,表示“女所生”,同一个老祖母所生的后代,就是同姓。《说文》也说,“姓,人…  相似文献   

15.
试考“考”     
许慎于《说文解字》序中云:“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后代学者,对“建类一首”理解不一,故有形转、意转等数家之说。然对“同意相受”则意见较一致。再阅《说文解字》正文。许慎于“考”字下注“老也”,又于“老”字下释“考也”。可见“考”“老”两字意思无二,是谓“同意相受。”然观《楚辞·离骚》有“朕皇考曰伯庸”一语。其中“考”字历来均注释为“父”。《尔雅·释亲》中也记有“父为考、母为妣”、“父之考为王父……王父之考为曾祖王父……”云云。《尚书正义》曰:“帝乃殂落,百姓如丧考妣。”下注:考妣,父母。“考”字在上述先秦文献的记载中均不能与“老”字互训、相代。可见《说文解字》中“考,老也”的注释是  相似文献   

16.
一人犯死罪,家族成员与其共同承担刑事责任的刑罚制度,在古代称为“族”,故“族”者,即意味着由一个人的死罪扩展为家族成员的共同死罪. 九族“上自高祖,下至元孙,凡九族”;或谓“九族者,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 1.指亲族,即父族四(自己本族四代),母族三(母亲同族三代),妻族二(妻子同族二代),这样合起来共九族.  相似文献   

17.
文言趣读     
孙叔教,楚之令尹(国相)也,治国有功,楚人誉之。其少时,尝出游,见两头蛇,归商泣。其母问其故,对曰:“吾闻之:见两头蛇者死。向吾见之,恐去母而死也。”母曰:“蛇今安在?”曰:“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母曰:“尔有阴德,神必佑之,毋忧。”  相似文献   

18.
《春秋》一书两处记“陨霜”,一为僖公三十三年,云“陨霜不杀草”,一为定公元年,云“冬十月陨霜杀菽”。一举草,一举菽,两者书法不同。对此,《左传》、“公羊传》均未阐说,独《谷梁传》于“陨霜不杀草”云;“未可杀而杀,举重也;可杀而不杀,举轻也。”范宁集解:“重,谓菽也;轻,谓草也。轻者不死,则重者不死可知。”于“冬十月陨霜杀菽”云:“未可以杀而杀,举重;可杀而不杀,举轻。其曰菽,举重也。”范宁集解:“举杀豆(按:豆即菽),则杀草可知。”“不杀草,则不杀菽,亦显。僖三十三年‘陨霜不杀草’是也”杨士勋疏:“陨霜二文不同书,故范特为一例。传嫌独杀菽,不害余物,故以轻重别之。菽易长而难杀,故以杀之为重。重者杀,则轻者死  相似文献   

19.
关于唐末归义军上层人物间的争权斗争和张淮深一家同时殒毙,以及归义军执权者的更迭,罗振玉先生在《张议潮传》中有简略的叙述。他认为:“淮深卒,弟淮□嗣,淮□卒,托孤议潮婿瓜州刺史索勋。勋乃自为节度。”其后,向达先生又在《罗叔言〈补唐书张议潮传〉补正—瓜沙往谈之四》一文中指出:“盖在大顺元年沙州骤乱,变生肘腋,淮深猝未及防,举室殒毙。作乱者即索勋其人也。索勋既杀淮深兄弟,遂自立为节度,故再修功德记并无嗣立之辞;补传云云,纯属臆测,不足据也。”近有孙修身同志在《张淮深之死再议》(以下简称《再议》)一文中,对向先生“无嗣立”和“索勋杀淮深”之说持相反意见,认为导致张淮深之死的原因,是淮深曾“勾结田(令  相似文献   

20.
商三官     
<正>故诸葛城,有商士禹者,士人也。以醉谑忤邑豪。豪嗾家奴乱捶之。舁归而死。禹二子,长曰臣,次曰礼。一女曰三官。三官年十六,出阁有期,以父故不果。两兄出讼,终岁不得结。婿家遣人参母,请从权毕姻事。母将许之。女进曰:"焉有父尸未寒而行吉礼者?彼独无父母乎?"婿家闻之,惭而止。无何,两兄讼不得直,负屈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