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平等就业权是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大学生平等就业权正遭受就业歧视的严重侵害。造成大学生就业歧视问题的原因多种多样,反就业歧视的法律规范缺失和不完善是公认的重要原因,应从制定和完善反就业歧视的法律体系、建立反就业歧视争议仲裁和诉讼制度、强化劳动保障法律执行等方面加强反就业歧视工作,保障大学生平等就业权。  相似文献   

2.
浅析大学生就业歧视的法律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等就业权是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就业歧视问题日益凸显,法律规制的不足是就业歧视产生的重要原因,应从制定和完善反就业歧视的法律体系、设立专门的反就业歧视保障机构、开启违宪审查等方面加强对大学生平等就业的保护。  相似文献   

3.
平等就业权是劳动者在就业过程中应有的一项重要权利,也是当代男女平等的基本内容。在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就业大环境下,对女大学生的就业歧视越发明显,其平等就业权得不到保障。笔者通过了解女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女大学生遭遇就业歧视的原因,从法律层面上探讨维护女大学生平等就业权的对策,加强其就业平等权的法律保障,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4.
由于传统教育观人才观的偏差,用人单位的强势地位,法律规定的粗疏,成人学生自身的特殊性等原因,使成人学生不仅要面对就业者面对的性别歧视、外貌歧视等一般性歧视,还要面对学历歧视、年龄歧视、婚姻状况歧视、待遇歧视等不公平的歧视,导致成人学生的平等就业权难以实现。因此,笔者建议在立法上扩大《劳动法》中劳动者的内涵和劳动歧视的范围,在条件成熟时制定《反就业歧视法》,加大对成人学生就业权的保护。在司法上完善就业歧视的救济程序和就业歧视惩罚性条款,加大执法力度。在配套措施上建立反就业歧视的法律援助机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成人学生就业基本权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5.
就业歧视现象在我国普遍存在,就业歧视的本质特征是没有正当理由的差别对待,法律禁止就业歧视的主要目的是保障平等就业权并实现社会正义.在市场化就业背景下,反就业歧视决不能仅仅满足于各种原则性规定,而必须遵循市场化就业的基本规律,正确处理用工自主权与平等就业权这对"轴心"权利的相互关系.我国反就业歧视仍处于制度短缺阶段,反就业歧视在立法、执法和司法层面都还面临诸多法律困境,我国反就业歧视的道路依然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6.
性别歧视是一个并不新鲜的职场话题.在当今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女大学生的就业歧视也愈加明显.文章在了解女大学生就业歧视现状、分析造成女大学生就业歧视原因的基础上,探讨了促进和维护女大学生平等就业权的对策,加强女大学生就业平等权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7.
保护平等就业权与反对就业歧视是"一体两面"的关系,平等意味着反对歧视,歧视也就意味着一种不平等。通过剖析当前大学生平等就业权受损的现象,发现在就业歧视中法律保护的缺失和不足,进而提出相关法律法规建议,以期对大学生平等就业权的保护产生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就业歧视是指用人单位基于劳动者与职业能力和职业内在客观需要不相关的因素,在就业机会或职业待遇上做出任何区别、排斥或优惠从而取消或损害劳动者平等就业权利的行为。我国目前没有专门的反就业歧视法律,现行的有关就业歧视的立法存在重大不足,导致就业歧视难以遏制与禁绝。国家要从对现行法律法规展开违宪审查与清理、制定反就业歧视专门法、建立反就业歧视保障机构三个方面来构建反就业歧视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越来越严重的就业歧视已影响到我国劳动者的平等就业权,极大地挫伤了劳动者的积极性,破坏了社会的和谐稳定.笔者认为造成我国就业歧视现象的原因主要有现行体制的影响、封建专制思想的影响、法律制度方面的缺陷等,提出了广泛开展反就业歧视宣传、将反对就业歧视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等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中国就业歧视问题十分普遍且相当严重,已经影响社会和谐稳定。主要原因有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劳动力市场竞争激烈等因素,更重要的是中国缺乏完善有效的保护劳动者平等就业权的法律制度。因为就业歧视主要来源于社会偏见,所以对劳动者隐私保护问题,就成为解决就业歧视的重要措施。本文通过分析中美两国在隐私权法律保护上的差异,针对两国反就业歧视的作用,提出通过加强公民隐私权保护,从而减少就业歧视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