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春凤 《考试周刊》2012,(52):51-52
本文针对作文教学中存在重视写作技法的指导,忽略学生自身生活积累和主观情感体验的误区,介绍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写作途径,强调教师一定要牢记作文教学的核心是"人",作文课必须要关注人,关注"学生"这个写作主体本身,引领学生关注自我、关注生活、关注心灵,而不是教学生怎样套用现成的优秀作文,更不是"以文害意"卖弄技巧。  相似文献   

2.
课标在"表达与交流"的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性,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这真是一语中的,指出了写作教学的根本途径:让学生感悟生活,学会作文。那么,在作文教学中怎样才能落实课标这一教学观念呢?本人在教学实践中作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一、积累是写作的源头没有积累的学生写起作文,就像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是感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是倍觉填充之物平淡乏  相似文献   

3.
王春秀 《甘肃教育》2011,(16):86-8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强调作文教学要生活化。因而,教师在平常教学时,要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作文,从生活中寻找写作材料,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作文的强烈愿望,同时将习作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作文,在习作中更好地生活。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应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现在大部分学生感到作文练习乏味,缺少激情,无内容可写;许多语文教师则"怕教作文,怕改作文"。那么,语文教师怎样才能比较轻松地教作文,学生又怎样才能愉快地写作文呢?一、"百宝箱"助学生积累小学生生活圈子小,社会阅历不丰富,写作素材来源有限。要弥补写作材料的不足,我认为首先要让学生准备一个"百宝箱"。  相似文献   

5.
作文教学是基础学科语文课中培养学生必须具备的写人能力的一项重要教学内容。作文的创新教育就是要还学生一个真实的生活、学习、写作的空间,使他们从自身生活的体验和积累中,从真实的触发灵感的发表欲望中,通过写作尝试,在写作过程中学习和积累作文的知识与技巧,形成写作能力。文章就是试图从这个视角,谈一谈对作文教学创设四"真"以激发学生写作热情,锻炼写作能力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应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生活,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积极思考,寻找写作的源头,从而做到用手写我看,用手写我心,真实地写作,尽情尽意地表达。我在作文教学中,让学生作文与生活紧密相融,指导学生用眼去观察,用耳去倾听,用心去体会,关注生活,感受生活的点点滴滴,不断地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为写作积累素材。  相似文献   

7.
"作文难,难于上青天"这是大多数学生在作文时都有的感受。要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第一,要关注生活,倡导真情写作;第二,要重视写作兴趣的激发;第三,让学生多读多写多积累;第四,予以适当适时地评价鼓励。  相似文献   

8.
从2004年广东省在全国率先实施新课标以来,作文教学与训练一直是广大师生关注的热点与焦点,新教材以"写作活动"作为依托的作文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弥合了作文教学"短平快"的备考缺陷。但是,学生生活体验的观照与生发,内心世界的体认与演绎,写作个性的彰显,依然抵挡不住"杀鸡取卵"式的应试洪流,在最近的2010年、2011年广东高考的评分标准附则中,一句要特别关注考生的"生活体验与认知"的响亮呼吁,表达了新课标背景下高校选拔人才的内在诉求,也印证了中学作文教学与训练,要回归原点本质的强烈愿望。  相似文献   

9.
段玺霞 《教师》2011,(22):72-72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是一大难题,不少学生"谈文色变"。追究其因,主要是学生缺乏写作兴趣。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实情感。因此,我们应利用多种途径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为学生创作一个"乐写、敢写、善写"的空间,让学生爱上写作。  相似文献   

10.
新课标明确指出:写作教学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想象力;要努力加深学生热爱生活、关心生活,发现和思考生活中有意义的人和事物……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流行文化对学生的巨大影响力,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写作回归自然生活状态。这样可以丰富作文教学内容,拓展作文教学的空间,促进教师从新的角度不断挖掘写作教学的资源。  相似文献   

11.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而当他们写起作文来却眉头紧锁、无从下笔。我们写作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消除他们对"作文"二字的神秘感,能够用心地去感知生活,享受生活,表达生活。  相似文献   

12.
付超男 《现代语文》2011,(8):136-137
我国传统的写作教学,基本上是从文出发,而不是从人出发,所以导致学生作文缺乏生气,缺乏体现自我个性的创意。作文的个性化,依赖于生活的个性化。要想使学生写出个性化的作文,教师必须通过个性化的作文教学激发学生的生活热情,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  相似文献   

13.
张立杰 《教师》2012,(4):59-5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关注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我们教学中要向生活开放,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体验感悟,激发热情,从“要我写”到“我要写”。近年来,我对如何培养小学生写作兴趣,提高作文能力,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在作文教学中充分让学生体验生活,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  相似文献   

14.
叶圣陶在《作文论》中说:"作文原是生活的一部分。"作文与生活密切相关。而在写作教学中,却总是存在这样的现象:学生的习作内容偏离生活,缺少真情实感,没有能够打动人的力量。叶圣陶特别指出:"我们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写作即为"求诚"。所以写作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诚恳严肃"的写作态度,更要养成"诚实"做人的品质和原则。  相似文献   

15.
作文教学难,学生怕写作文,教师怕批改作文,这是普遍的也是不争的事实。有人甚至提出"好作文不是改出来的"的观点。当然,这里的"改",不是修改,而是批改。其用意无非是为"作文是写出来的,批改无关紧要"的论调找借口。从我20年的教学实践来看,我觉得作文批改乃写作教学的重要环节,其意义甚大。而且,我以为作文批语,尤其是总评,对学生写作兴趣的激发、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对写作教学的顺利进行事关重大。在作文评改中,对于文后批语撰写随意不得,也马虎不得,应遵循以下原则。  相似文献   

16.
陈敏 《中国教师》2013,(22):49-50
在作文教学中,想要学生学会写作,就要弄清作文的"源头活水",本文结合现代教育理论的探索和新课程改革精神的学习,通过写作规律的探索和教学实践总结,从学生出发,旨在探寻作文写作的奥秘。作文要有活力,就得有"源头"。写作材料最主要的来源是社会生活。笔者从三方面探讨寻找作文源头活水的策略。一、关注生活重积累学生写好作文的第一步就是  相似文献   

17.
吴丰满 《考试周刊》2012,(74):55-56
一、高中学生作文的“尴尬” 高中语文新课标关注写作基本功和综合素养,要求学生“要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要有独立的写作思维”、“要有时代感和使命感”、“要关注写作基本功和综合素养的培养”等。作文要回归人本,注重体验,即一要关注社会人生,关注人的命运,关注人的生活与精神;二要反映时代,关注现实,  相似文献   

18.
"写什么"和"怎么写",历来是指导学生写作的两个重点。作文"写什么",更是令小学生写作时头疼的问题,多数学生因为生活经验缺乏和对生活缺少感悟而造成习作材料的困难。《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重视学生写作材料的准备,要引导和促使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如何化解学生写作材料的缺失,使作文指导更有效?我们扣住广阔的生活空间,挖掘写作资源,做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9.
在作文教学中,以教师、学生和作文三个"情感源点"为中心,构成了作文教学的情感系统,在学生的作文创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心理,营造和谐课堂;在交流与互动中促进写作;在作文评讲中激发情感。通过课堂的情感创设,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改革提出写作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内心需求,关注学生对生活的体验。王尚文教授在《走进语文教学之门》一书说,好的写作教学是生活化的教学。"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帮助学生引来、制造写作材料的"活水",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