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小学生作文要想做到兴趣浓厚,做到表达学生内心想说的话,真正做到真情实感,仅凭课本中的几次作文练习和每周一节作文课上的写作技巧的指导,是很难达到新课标对作文的这一要求的。要想学生乐于作文,并在学习写作中学会生活和做人,我以为教师应指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写作的材料,根据学生发现的具体写作材料来进行写作指导。一、观察,材料在生活的感受中寻学生不喜欢作文,最大的原因是他们觉得没有材料可写。在书上看到别人写什么,自己也就跟着写什么。没有自己的材料,写起作文来就只能是人家怎么写自己也就跟着怎么编。作文缺乏真实的情感,语言…  相似文献   

2.
写什么和怎么写,历来是指导学生写作的两个重点。作文写什么,更是令小学生写作时头疼的问题,多数学生因为生活经验缺乏和对生活缺少感悟而造成习作材料的困难。《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重视学生写作材料的准备,要引导和促使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如何化解学生写作材料的缺失,使作文指导更有效?我们扣住广阔的生活空间,挖掘写作资源,做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3.
李春凤 《考试周刊》2012,(52):51-52
本文针对作文教学中存在重视写作技法的指导,忽略学生自身生活积累和主观情感体验的误区,介绍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写作途径,强调教师一定要牢记作文教学的核心是"人",作文课必须要关注人,关注"学生"这个写作主体本身,引领学生关注自我、关注生活、关注心灵,而不是教学生怎样套用现成的优秀作文,更不是"以文害意"卖弄技巧。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作文教学中存在重视写作技法的指导,忽略学生自身生活积累和主观情感体验的误区,介绍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写作途径,强调教师一定要牢记作文教学的核心是"人",作文课必须要关注人,关注"学生"这个写作主体本身,引领学生关注自我、关注生活、关注心灵,而不是教学生怎样套用现成的优秀作文,更不是"以文害意"卖弄技巧。  相似文献   

5.
傅北京 《教师》2011,(8):27-27
所谓的"话题作文",主要是指根据所提供的话题完成作文写作的一种作文形式。所提供的"话题"是写作的中心和范围。话题作文一般都给出一些材料,引出话题,所给的话题不是作文的题目,而是作文写作的内容和主题。提供的材料为作文的写作内容指明了方向,是为了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帮助学生思考。在目前的各种初中语文考试中一般都采用这种作文命题形式。由于初中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比较少,缺乏相应的写作经验,  相似文献   

6.
在语文教学中,语文老师为了指导学生写好作文,可谓煞费苦心。然而,不少学生怕写作文,厌学作文,毫无写作兴趣。要把"要我写"转变为"我要写"、"我想写",就得充分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创作热情。一、激发成功动机大多数学生在学业上有一种强烈的成功需要,因此,激发写作上的成功动机,让他们品尝成功的快乐,能激发浓厚的写作兴趣,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怎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呢?  相似文献   

7.
小学高年级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根据本人三十多年的教学经验,不谓呼有两个途径:写前指导;写后讲评。写前指导,是指作文课上学生动笔写之前的临场指导。大纲指出,作文指导的主要任务是“启发学生写作的愿望,理解题意,明确作文要求,展开思路,指导学生选择材料,组织材料。”概括起来讲,作文指导要解决“为什么写”,“写什么”,“怎样写”的问题。“为什么写”,就是要明确写作的目的;“写什么”,就是开拓思路,选择材料的问题;“怎样写”,就是解决布局谋篇,表达方法的问题。作文指导大致同绕这些问题来进行,我在平常的教学中就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8.
作文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向来是一大难点,写作文时,学生经常会感到无事可写,作文内容空洞,缺乏真情实感,原因何在?纵观我们平常的作文教学,不难发现,许多教师只教会了学生"怎样写",而并没有教会学生"写什么",在课堂上主要给学生讲"审题""拟提纲""怎样开头和结尾"等写作技巧方面,而没有把学生写作的"源泉"挖掘出来。这样的教学,无疑是事倍功半,效率极低。所谓作文,是学生通过文字把自己的生活表达出来,如若没有了生活这个源泉,就是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之所以觉得作文无事可写,一方面是由于他们年龄还小,生活比较单调,还没有经历过许多事情;  相似文献   

9.
学生头痛的是"你给我写作文",学生喜欢的是"写自己的作文"。 传统的作文教学一直处于一种老师让学生"你给我写"的状态,学生在不情愿、在没有写作兴趣的状况下很难写出好的作文。  相似文献   

10.
王春秀 《甘肃教育》2011,(16):86-8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强调作文教学要生活化。因而,教师在平常教学时,要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作文,从生活中寻找写作材料,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作文的强烈愿望,同时将习作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作文,在习作中更好地生活。  相似文献   

11.
李光明  贾敏 《生活教育》2012,(19):50-53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作文最大的烦恼就是没有话可说。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找到"下锅的米",并"煮出香喷喷的饭"呢?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儿童的作文,也应多以生活为源泉,以生活为中心,倡导写真事,表真情。我校承担了泰州市级课题"基于儿童生活的情,  相似文献   

12.
材料积累是作文素质训练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它是解决用什么写的问题,即“写作之源的问题”。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教师既要指导学生热爱生活,又要指导学生搞好阅读;让他们既学会做人,又学会作文。  相似文献   

13.
王占品 《成才之路》2012,(24):54-35
新材料作文是近几年全国高考的主要作文题型,考场上大多数考生选择的文体是议论文,把给材料议论文写好的关键是把"始发叙述"写好,而这正是现在广大考生写作中存在的瓶颈问题。教师要探讨材料作文"始发叙述"的写作,为高中一线语文教师指导学生写作和广大考生写好材料作文提供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刘晓梅 《生活教育》2014,(5):113-115
正在日常的写作教学中,笔者发现有这样两种现象:一种是老师布置了一篇习作题目后,有些学生半天都想不出来写什么好,细问才知,他们认为实在没有什么值得写的内容;另一种情况是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千篇一律,很多学生的作文材料大体相似。学生缺乏对生活的发现和感受能力。《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第二和第三学段的写作教学有明确要求:  相似文献   

15.
王汉兵 《现代语文》2010,(10):129-130
我们都熟悉两句话,一句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句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前一句是强调学生要写好作文必须有"米",即写作材料,一旦有了材料,就不愁写不出好作文;后一句是说获得材料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中考中,作文位置之“显赫”无其他题型能比,所以对作文的指导显得尤为重要。随着话题作文向材料作文转轨,议论文写作的指导比起记叙文的指导更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其优势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根据材料提炼观点要比通过材料链接生活揭示生活容易得多。二、议论文“有形”结构比“无形”的构思要浅显得多。三、整个初中生活的素材宝库给议论文写作提供源源不断的“活水”。根据以上优势可见,在九年级中考复习的作文演练中,指导学生写好议论文不乏教师作文指导的捷径。怎样指导学生们进行议论文写作,我觉得从材料中让学生提炼出深刻新颖的立意,是中考议论作文中取胜的关键一步!  相似文献   

17.
党晋惠 《青海教育》2011,(11):21-21
作文难写,这是不争的事实。在写作课上,一说起写作文,学生就皱眉头,提起笔来茫然无措,无从下笔;即使写了,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这就需要我们研究如何"教",如何指导学生学习写作。在多年的教学中,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8.
教学效率低及学生作文材料千篇一律,说明现行作文教学体系并没有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写作教学首先要解决的是学生写什么,而不是怎么写的问题。《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背景下的写作教学重视学生真实地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生活、人生的感受、态度和看法,要解决写什么的问题,首先要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感悟能力。  相似文献   

19.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让学生写出文质兼美、富有个性、具有创意表达的文章,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新课程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作文指导是教师出示命题后,帮助学生明确写作目的,开拓思路,激发写作灵感,解决写作材料和方法等问题,以便学生下笔之前就能弄清为什么写、写什么和怎样写,是学生放飞思想与情感,说真话,抒真情,把作文当做学做真人的一种历练过程。因此,新课程作文指导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关系到语文教学的成败。那么,教师该如何指导学生作文呢?  相似文献   

20.
侯连花 《考试周刊》2012,(91):39-39
现今很多孩子面对作文无话可说,想一点写一点,写一点想一点,这种"挤牙膏"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孩子的知识面狭窄,基础薄弱,缺乏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训练学生写作,必须注重倾吐他们的积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从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的素材入手,教给学生采集积累的方法,鼓励他们多积累,夯实写作基础,妙笔生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