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比较分析法等方法对我国参加2009年厦门国际马拉松赛的优秀运动员的运动成绩、训练特点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马拉松跑的成绩与运动员的年龄、身高、体重、身体质量指数等相关性较低,而与5 000 m、10 000 m和半程马拉松跑的成绩高度相关;与外国运动员相比,我国马拉松运动员采用大强度、大训练量的训练相对较少;应加强力量训练,并高度重视高原训练,这是取得优异运动成绩主要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2.
不同水平女子马拉松运动员的节奏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锋  朱瑜  高岩 《中国体育科技》2014,(1):10-16,87
为了讨论不同水平女子马拉松运动员在奥运会比赛中不同分段的节奏策略,运用被试间事后准则多样组设计将2012年伦敦奥运会女子马拉松运动员按比赛名次的25%平均分成4组,分析各组个人最佳成绩、比赛成绩、分段成绩特征及组间差异。结果表明,1~4组比赛成绩平均速度相对于个人最佳成绩平均速度比例分别为98.3%、98.1%、96.9%、96.4%,比赛中,获得好名次运动员的成绩比其他运动员更加接近于个人最佳成绩。第1组运动员全程速度变异小,表现出前慢后快的"J"型抛物线型节奏策略,而第2、3、4组表现出前快后慢的积极性节奏策略。第1组的初始速度低于比赛成绩和个人最佳成绩的平均速度,但后半程出现加速甚至高于比赛成绩和个人最佳成绩的平均速度,而第2、3、4组却相反。结论:名次靠前的运动员重现个人最佳成绩的能力强于名次靠后的运动员。运动员获得优异的比赛成绩除了身体训练水平之外,选择适宜的节奏策略也非常重要。选择适宜的初始速度,能有效避免后半程速度的过度下降。战术考虑、环境认知等心理因素影响了运动员节奏策略的选择,采用适宜的节奏策略能在运动成绩和名次上超过身体训练水平高但节奏控制不好的其他运动员。  相似文献   

3.
高志 《中华武术》2013,(1):30-32
新一届北京马拉松赛2012年11月25日举行。男子全程马拉松的角逐,埃塞俄比亚的朱法·罗比以2小时09分59秒夺得男子冠军,实现了非洲运动员在该项目的十连冠。中国运动员则第22次获得女子马拉松冠军。这次比赛的全程马拉松争夺,中国女子、男子成绩最好的运动员,皆来自西北,分别是甘肃的贾  相似文献   

4.
《湖北体育科技》2019,(5):431-434
目的通过对2017年六大满贯马拉松的成绩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究男运动员在马拉松中的最佳速度分配模式。方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2017年世界六大满贯马拉松男运动员前20名成绩进行横向纵向比较。结果与结论 1)世界六大满贯马拉松男子运动员的速度分配模式主要有"M"、"W"、"И"、"~"性4种模式;2)男子运动员在全程马拉松速度分配上,前半程的平均速度高于后半程的平均速度,且前半程平均速度占全程速度的51.1%,后半程平均速度占全程速度的48.9%;3)30km、40km速度的分配在马拉松全程的成绩中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5.
马拉松是一项极限耐力项目,运动员的最大摄氧量、乳酸阈和跑步经济性水平是决定该项目运动成绩的最重要的指标。本文通过认识马拉松项目的生理学决定因素,以期对科学提高耐力性项目运动员的竞技水平提供参考。一、前言全程为42.195公里的马拉松运动,是一个极限耐力性比赛项目。自1896年第一届现代奥运会上开设男子马拉松比赛项目以来,至今该项目已经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6.
张文秀     
2008年8月20日晚,第二十九届北京奥运会女子链球决赛在鸟巢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最终中国运动员张文秀以74.32米的成绩摘得铜牌,这一成绩的取得不仅创造了中国田径在女子链球项目上奥运会奖牌零的突破,也是继马拉松运动员周春秀之后为中国  相似文献   

7.
宁晓云 《中华武术》2013,(12):40-43
2012年伦敦奥运会马拉松比赛在历届伦敦马拉松赛的赛道进行,英国伦敦马拉松赛诞生于1981年,是历史上产生男、女最好成绩最多的城市,当今女子马拉松的世界纪录就是2003年伦敦马拉松赛拉德克里夫创造的2小时15分25秒。本届奥运会埃塞俄比亚运动员格拉娜创造了新的奥运会女子马拉松纪录,杰普图、阿克希波娃创造了个人最好成绩和赛季最好成绩,本文通过查阅伦敦奥运会前六名运动员的基本情况、统计每个区段、前半程、后半程及全程的平均速度变化,找出世界优秀运动员比赛中普遍存在的速度变化规律,以期为教练员和运动员今后的训练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赛事路线的视角出发,对马拉松运动员比赛成绩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达到提高运动员比赛成绩的目的。研究表明:赛事路线中影响马拉松运动员比赛成绩的主观因素有运动员对路线的熟悉程度、对不同路向测量方法的掌握情况、对各种路段针对性的训练情况;客观因素有路面状况、赛道周边环境、赛事服务者等。建议:运动员赛前要了解影响比赛成绩的主客观因素,并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本研究为教练员、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提供参考,以引起教练员、运动员的重视,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赛事路线的视角出发,对马拉松运动员比赛成绩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达到提高运动员比赛成绩的目的。研究表明:赛事路线中影响马拉松运动员比赛成绩的主观因素有运动员对路线的熟悉程度、对不同路向测量方法的掌握情况、对各种路段针对性的训练情况;客观因素有路面状况、赛道周边环境、赛事服务者等。建议:运动员赛前要了解影响比赛成绩的主客观因素,并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本研究为教练员、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提供参考,以引起教练员、运动员的重视,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李宁 《新体育》2020,(2):100-101
首届现代奥运会最后一个项目马拉松于1896年4月10日进行,希腊人对此格外焦虑,因为在此前进行的11个项目中,希腊运动员还未获得一枚金牌,他们把全部希望寄托在马拉松上。希腊选手斯皮里东•路易斯不负众望,以2小时58分50秒的成绩率先冲过终点,成为现代奥运会第一位马拉松冠军。  相似文献   

11.
《体育博览》2012,(2):120-123
厦门马拉松 时光飞逝,转眼间2012年厦门马拉松已经结束将近一个月了.但是当时赛场上运动员矫健的步伐依然在我们这些马拉松爱好者脑海中。运动员匀称的小腿在美丽的厦门街道上尽情的奔跑着.富有节奏的运动,动感的生命。  相似文献   

12.
正当今马拉松项目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世界最好成绩被不断刷新,这都得益于训练观念的更新和训练方法、手段的创新。对于马拉松项目而言,耐力是基础,速度是核心,力量是保障。目前,越来越多的教练员和运动员逐步认识到,马拉松成绩的提高不单纯是耐力的此拼,要想有所突破,必须重视力量素质的发展,不断加大力量训练的比重。一、力量训练对马拉松项目的重要作用以往的陈旧观念认为,马拉松运动员不需要进行力量训练,因为力量训练会使运动员的肌肉增粗,体重变大,不利于成绩的提高。但是实践证明,力量训练对马拉松运动员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只要方法、手段运用得当,就能取得理想的训练效果。力量训练对马拉松项目的重要作用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点:第一点,力量训练可以提高运动员的一般力量水平,有助于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第二点,力量训练可以有效发展运动员的力量  相似文献   

13.
在体育强国的目标下,政府、社会、市场作为马拉松协同发展的主体携手并进,马拉松运动员职业化发展迅速。对我国马拉松运动员职业化发展进行探析,探索马拉松运动员职业化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以期促进马拉松运动发展和为更多项目体育职业化改革提供相应的参考。从举国体制主导、市场经济支持和社会资本参与三个方面对马拉松运动员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探析政府、市场和社会多元主体协同对马拉松运动员职业化发展的影响,深入思考,厘清多元主体的权责分工,优化多元主体协同的制度保障,建立健全多元主体利益分配机制,加强马拉松品牌赛事的建设,从而进一步推进多元主体协同下马拉松运动员职业化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4.
繁花     
田颖  历智 《新体育》2008,(2):28-29
翻开世界女子马拉松成绩单,前十个最好成绩中,赫然写着四名中国运动员的名字:周春秀,张莹莹,魏亚楠,白雪。她们的成绩依次是第一,第四,第六和第八。 一个项目的十强排名中出现如此多的中国“元素”,在中国马拉松史上还未曾有过。  相似文献   

15.
时楠 《新体育》2006,(2):28-28
2005年10月16日,著名选手孙英杰在北京国际马拉松公开赛中夺冠后的48 小时之内,又一举拿下十运会万米银牌。事后证明,这样的成绩是隐藏在兴奋剂之下才取得的。那么,运动员到底能不能凭真正的实力取得这样的成绩?究竟能不能在 48小时内连续参加马拉松和10000米呢? 中长跑运动员体能的极限究竟是什么?为此,我们专门采访了北京体育大学田径教研室副教授,原马来西亚国家队教练王林。王林说“十运会之前的各种比赛还从未出现过这样的现象,总的来说,这种比赛强度对运动员身体是不利的。”中长跑运动,尤其马拉松非常艰辛。日本学者松井秀治研究,运动员如以2小时20分跑完全程,将消耗2614.3千卡热  相似文献   

16.
一、马拉松成绩的推算方法 要想知道一个运动员在马拉松这个项目上的成绩潜力,可用该运动员5000米成绩的85%来推算。请看表1。 表1可证明用5000米成绩的85%来推算马拉松的成绩是可信的。 推算示例:我国运动员王秀婷,1991年曾创下5000米的亚洲纪录,成绩是15分23秒58。她5000米的平均速度是5.41米/秒,这个速度的85%应是  相似文献   

17.
实验室研究发现,恰当的能量补充和液体补充策略可以提高耐力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和比赛成绩。有关马拉松运动疲劳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运动成绩的研究很多,且多见于生理、心理和环境等几个方面。其中,机体碳水化合物的代谢,尤其是肌糖原的代谢尤为重要,因为强度超过75%VO2max的运动主要依靠肌糖原供能,而运动90 min后肌糖原面临耗竭。因此,能量补充和水合状态是影响马拉松运动成绩的关键所在。研究人员试图通过改变能量和液体补充策略来提高马拉松运动员的成绩,如进行周期性的低碳水化合物训练,以提高运动员的身体  相似文献   

18.
正马拉松是一项以有氧耐力为主的长时间耐力性项目,运动员的有氧耐力的好坏,直接影响成绩。耐力是基础中的基础,直接反映出一个运动员能源物质储备的大小,有氧代谢能力的高低及运动器官组织的抗疲劳能力的强弱。运动生理学分析:马拉松的供能形式是98%的有氧,无氧供能仅占2%。它的训练负荷应保持较高的耗氧水平,目的是打破摄氧量与需氧量之间的稳定状态,进一步提高有氧能力,在训练中需要进行高水平的耗氧训练以提高运动员的有氧代谢供能能力。在实际训练中无氧代谢练习仅占3%,有氧无氧混合练习占1 7%,而有氧代谢练习要占80%。科学地提高马拉松运动员的有氧耐力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许京 《中华武术》2001,(12):4-7
马拉松是大众体育运动,几乎所有国际大都市每年都举行比赛。2001年春季举行的马拉松赛有波士顿、鹿特丹、伦敦、巴黎、汉堡、都灵,男子优胜者成绩为2小时6~9分钟,女子优胜者为2小时23~27分钟。这6个马拉松赛事共有16名男运动员跑至2小时10分钟以内,32名女运动员跑至2小时30分钟以内。到秋季,女子两次改写了世界最好成绩,有70人跑进2小时30分钟以内,男子有32人跑进2小时10分钟以内。马拉松在新世纪的第1年就取得了惊人的突破,这些成绩蕴酿着更大的进展。  相似文献   

20.
以西北民族大学中长跑队大学生马拉松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参加北京国际马拉松西北民族大学中长跑队运动员的基础准备期训练、强化期训练、比赛期训练进行跟踪、为大学生马拉松运动员更合理的安排训练量与强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