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理论界就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时期的婚姻基础问题展开了讨论,但是,至今尚未取得一致意见。我们认为要认识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婚姻基础的内容是什么?它是抽象的还是具体的?是永恒的还是发展变化的?本文结合学习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以下简称《起源》)的体会,提出几点粗浅看法,以供讨论。一恩格斯在《起源》这一不朽的著作中,大致地划分了人类婚姻发展的三种历史形态。第  相似文献   

2.
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写于1884年,是恩格斯晚年的一本重要著作。恩格斯以大量的历史材料分析了人类早期发展的历史,系统地论述了家庭发展、氏族制度的特征和它的组织形式,阐明了在氏族制度解体的基础上私有财产、阶级、国家和一夫一妻制家庭的产生,从而揭示了原始社会发生、发展和灭亡,阶级社会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必然产生的过程和规律。婚姻、家庭问题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现象,它是从动物到人类逐步演变而形成的。恩格斯首先从婚姻,家庭问题着手进行研究,在马克思主义以前,就有许多社会学家、历史学家、民族学家、法学家对婚姻问题作过研究,但由于他们的局限性,没有把婚姻家庭组织与现实社会联系起来考察,认为婚姻、家庭是绝对不变的永恒范畴,因而至多只能搜集罗列一些有关婚姻、家庭的历史事实,却不能揭示出婚姻、家庭关系的内在本质及其发展的客观规律。直到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以后,巴可芬、摩尔根等人,才真正开始了对婚姻,家庭史的科学研究工  相似文献   

3.
林锋 《教学与研究》2006,4(5):84-89
对于恩格斯晚年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对国家起源问题的研究,国内外学界通常认为,恩格斯通过探讨希腊雅典、罗马、德意志三个国家的起源问题,分别提出了国家起源的三种独立模式,即“雅典模式”、“罗马模式”和“德意志模式”。本文认为,这种看法不符合恩格斯对罗马国家起源问题的实际思想。有充足的根据表明,恩格斯并未将罗马国家起源道路视为一种不同于雅典式一般道路的“独立模式”或“第二模式”,所谓的“罗马模式”实际上并不存在,它是对恩格斯相关思想误读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是恩格斯晚年的一本重要著作,列宁称之为“现代社会主义的主要著作之一”。(“论国家”,见《列宁全集》第廿九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431页)恩格斯在本书中,以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为指导,以大量事实材料为依据,系统论述了家庭发展的历史,氏族制度的特征和它的组织形式,以及在氏族制度解体的基础上私有财产、阶级、国家和一夫一妻制家庭的产生。从而彻底阐明了原始社会发生、发展和灭亡,阶级社会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必然产生的过程和规律。家庭问题、氏族问题、私有制和国家起源问题是本书的基本内容。恩格斯论述这些问题的逻辑系统,  相似文献   

5.
恩格斯指出:“德意志人的最初的历史的总称‘日耳曼人’是由克尔特人给他们取的。”在我国习惯上,通常以“日耳曼人”来称呼中古以前的德意志人,只是在中古以后才把它称为“德意志人”。但是,在德文中和恩格斯的《起源》一书中并没有这种区别。 关于德意志人的氏族和国家,恩格斯在《起源》一书中,用了将近两章的篇幅加以论述。笔者根据恩格斯的论述,着重谈以下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婚姻,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是男女两性之间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婚姻关系的发展是由社会的物质生产方式的发展决定的。婚姻的基础是婚姻关系的重要内容。因而,研究婚姻关系及其历史发展,就不能不涉及婚姻的基础及其历史发展的趋势问题。 恩格斯在他晚年的不朽著作《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不仅系统地阐述了家庭的起源、演变和历史发展趋势,而且第一次系统地从性爱的历史发展的角度阐述了婚姻基础的历史演变和发展趋势,从而为我们正确地认识婚姻的本质及其历史发展的规律指明了  相似文献   

7.
<正>家庭,是指在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基础上产生的,亲属之间所构成的社会生活单位。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承载着一定的社会功能。我国《宪法》第四十九条第一款规定:“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受国家的保护。”在家庭生活中,我们可以经常看到宪法和法律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曾仔细研读了摩尔根的《古代社会》,写下了《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以下简称《摘要》)。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里,恩格斯大量“抄录”了马克思《写在摩尔根一书的详细摘要中的批语。”因此,他说此书是他和马克思两人用“唯物主义的历史研究所得出的结论来阐述摩尔根的研究成果,并且只是这样来阐明这些成果的全部意义”的著作,“在某种程度上是执行遗言”。下面拟就《起源》中马克思的若干观点作一初探。 1891年,恩格斯根据不断出现的新材料,对《起源》作了重要修改,重点在家庭一章。在家庭形式的演进上,恩格斯与摩尔根不完全相同。《摘要》将家庭形式分为五种,依次为:血缘、普那路亚、对偶、父权、  相似文献   

9.
1884年出版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以下简称《起源》),是恩格斯研究远古人类社会的名著,也是我们学习和研究历史的光辉范本。虽然读起来似觉枯燥,但却是治史者的必读教材。它不仅揭示了原始公有制社会产生发展以及家庭、阶级、  相似文献   

10.
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一书写于1884年3月底至5月26日两个月间,同年10月在苏黎世出版问世,至今整整一百周年了。《起源》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宝库中一部重要的经典著作。在这本书中,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科学地阐明原始公社制度发生、发展以及它被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社会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指出阶级社会的一般特征;论证婚姻家庭关系在不同社会经济形  相似文献   

11.
一百多年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恩格斯发表他的“现代社会主义主要著作”《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一个多世纪以来,这部光辉的典范著作仍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不断地在理论和实践方面指导我们去探索研究。 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一书中,恩格斯始终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理论战线斗争的需要出发,从对剥削者进行阶级教育出发,在广泛吸收了当时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详细的资料、深刻论述了人类社会从私有制、家庭、氏族和国家一步步的发展历程,有辨证的、历史的、唯物  相似文献   

12.
家庭、私有制、阶级、国家是最复杂、最重要的社会关系。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由于科学发展的局限,更由于剥削阶级的偏见,在这些涉及剥削阶级根本利益的问题上被搞得混乱不堪。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下称《起源》)写作並发表于马克思逝世的翌年。当恩格斯在整理马克思的遗稿中发现马克思在1880年——1881年曾对美国进步科学家摩尔根1877年出版的《古代社会,或人类从蒙昧时代经过野蛮时代到文明时代的发展过程的研究》《下称《古代社会》)一书作了详细摘要和重要批注后,便决定据此写出一部专著。正如恩格斯所说:这在“某种程度上是执行遗言”。在这部著作中,他利用摩尔根的实际材料和某些结论,从研究人类原始社会发生、发展和瓦解的过程入手,分析了家庭、私有  相似文献   

13.
一百年前,即1884年,恩格斯发表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他在第一版序言中说:这本书在某种程度上是执行马克思的“遗言”,“稍稍补偿我的亡友未能完成的工作”。从成书经过和内容看,这部著作确实可以说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的研究成果,它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众所周知,马克思和恩格斯历来十分重视国家问题的研究,不过,直到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他们对于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问题,还未能作出科学的、全面的回答。主要原因是,那时欧美的整个学术理论界对原始社会史的研究还相当浅薄,尤其是缺乏大量的第  相似文献   

14.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是恩格斯关于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进行科学探讨研究的历史唯物主义专著,其中作者用了将近一半的篇幅来阐述关于氏族和国家起源问题,在大量历史史实以及实际调查的基础上,得出阶级、国家是历史的产物,它按照产生——发展——消亡的客观规律运行,不以任何意志为转移。  相似文献   

15.
我国古代的婚姻伦理与恩格斯的婚姻观基本上是相同的。如果说,《家庭、私有制与国家的起源》文本中的“阻止血亲婚配”、“生育子女”、“权衡利害”、“以爱情为基础”为恩格斯关于婚姻的中心话语,那么,我国古代婚姻伦理的基本原则是性禁规原则、生育原则、政治经济原则和爱情原则。  相似文献   

16.
新编语文课本高中第五册《孔雀东南飞》的预习提示中说,刘兰芝身上“集中表现了古代劳动妇女的优秀品质和不幸命运”。这一观点很值得磋商。首先必须解决刘兰芝是不是古代劳动妇女的问题。接下来的问题便是古代劳动妇女的优秀品质与不幸命运是否集中表现在刘兰芝身上。本文就前一问题谈谈浅见。我认为刘兰芝不是古代劳动妇女,而是贵族妇女。因为: 一、自东汉后,尤其是魏文帝完九品中正法后,门第的高下区分甚严,婚姻更讲究门当户对了。因为对贵族来说,“婚姻是一种政治行为”,“起决定作用的是‘家世’的利益,而决不是个人的意愿”(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刘兰芝“先  相似文献   

17.
当我们刚刚跨入1994这个联合国确定的“国际家庭年”时,由《家庭》杂志社发起的“全国第四届家庭问题学术研讨会”,于1月6日至9日在广州召开。会议围绕“市场经济与中国婚姻家庭”这一主题,就中国婚姻家庭领域的新变化、新问题,以及如何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婚姻家庭伦理道德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 与会同志认为,市场经济对人们的婚姻家庭产生着重大的影响。近年来,中国婚姻家庭伦理文化正在发生如下一些变化:一是随着人们个性的解放,自我意识的增强,自由恋爱、自主婚姻不仅普及于城镇,而且在广大农村中迅速流行起来;二是男女平等、夫妻平等、家庭成员一律平等的观念深入人  相似文献   

18.
1884年,恩格斯发表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引用该书出自人民出版社1972年单行本,只注页码)一书,“这是现代社会主义主要著作之一”,(《列宁选集》第4卷第43页)它历史地考察了国家发生、发展和不可避免地要消亡的历史,为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被列宁誉为“研究国家问题”的必读的教科书而广为推荐.(同上)在《起源》发表一百周年的时候,重温这部经典著作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半流动家庭的离婚率呈现上升趋势,农村留守妇女群体的婚姻家庭权益保护方面出现了新情况,这有待于通过完善立法规定和强化司法保护来加以解决。应根据半流动家庭离婚案件和留守妇女权益保护的特殊性,认真贯彻保护妇女权益的立法精神,进一步完善《婚姻法》中有关妇女财产权益保障的相关内容,修订离婚诉讼程序的相关规定,加强对留守妇女离婚案件的调解工作,以加大对离婚留守妇女权益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20.
《孔雀东南飞》的预习提示中说,刘兰芝身上“集中表现了古代劳动妇女的优秀品质和不幸命运”,这一观点很值得磋商。首先必须解决刘兰芝是不是古代劳动妇女的问题,接下来的问题便是古代劳动妇女的优秀品质与不幸命运是否集中表现在刘兰芝身上。本文就前一问题谈谈浅见,我认为刘兰芝不是古代劳动妇女,而是贵族妇女。一、自东汉后,尤其是魏文帝定九品中正法后,门第的高下区分甚严,婚姻更讲究门当户对,因为对贵族来说,“婚姻是一种政治行为”,“起决定作用的是‘家世’的利益,而决不是个人的意愿。”(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刘兰芝“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由是看来,她应是朱门闺秀了;“碧玉小家女“是“不敢攀德贵”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