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编语文课本高中第五册《孔雀东南飞》的预习提示中说,刘兰芝身上“集中表现了古代劳动妇女的优秀品质和不幸命运”。这一观点很值得磋商。首先必须解决刘兰芝是不是古代劳动妇女的问题。接下来的问题便是古代劳动妇女的优秀品质与不幸命运是否集中表现在刘兰芝身上。本文就前一问题谈谈浅见。我认为刘兰芝不是古代劳动妇女,而是贵族妇女。因为: 一、自东汉后,尤其是魏文帝完九品中正法后,门第的高下区分甚严,婚姻更讲究门当户对了。因为对贵族来说,“婚姻是一种政治行为”,“起决定作用的是‘家世’的利益,而决不是个人的意愿”(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刘兰芝“先  相似文献   

2.
李娜 《现代语文》2005,(6):35-36
刘兰芝是汉乐府诗《孔雀东南飞》倾注全力塑造的主要形象。千百年来人们同情赞美刘兰芝,不仅因为她身上集中了我国古代妇女的许多优秀品质,更主要的是因为她身上体现出人性美、人格美。正如一美学家在其专著中指出的那样:“美与伦理学难分难解”,“中国以人格的完美为最高境界”(周来祥《论中国古典文学》)。此论正中鹄的。  相似文献   

3.
刘兰芝是汉乐府诗《孔雀东南飞》倾注全力塑造的主要形象。千百年来人们同情赞美刘兰芝,不仅因为她身上集中了我国古代妇女的许多优秀品质,更主要的是因为她身上体现出人性美、人格美。正如一美学家在其专著中指出的那样:“美与伦理学难分难解”,“中国以人格的完美为最高境界”(周来祥《论中国古典文学》)。此论正中鹄  相似文献   

4.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诗歌中表现家庭婚姻悲剧的名作。它通过焦仲卿、刘兰芝这对恩爱夫妻的悲惨遭遇,控诉了封建礼教的束缚、家长统治和门第观念的罪恶,表达了青年男女要求婚姻爱情幸福的合理愿望。这段阐述,代表了“五四”以来学术界的普遍看法,即认为刘兰芝和焦...  相似文献   

5.
关于刘兰芝婚姻悲剧的探讨文章虽多,但注意力多集中在封建礼教和封建家长制上,本文从父系家庭结构这一角度出发,研究这种家庭结构中刘兰芝的地位、婆媳之间的关系,然后进行一些理性的思考,旨在寻求刘兰芝婚变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6.
《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是个聪明能干、知书识礼的好姑娘。嫁到焦家后过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的奴隶般生活,可结果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焦母认为刘兰芝织的太慢了,刘兰芝说不是我织的慢,而是婆母的故意刁难,事实是不是这样呢?  相似文献   

7.
刘兰芝的一生是命运的悲剧。具体而言,刘兰芝的命运有以下六悲: 一悲尽心尽力孝敬婆婆却不被认可。刘兰芝在焦府,昼夜勤作,孝敬婆婆,知书达理,任劳任怨。然而婆婆却百般刁难,看她不顺眼,甚至遣她回家。刘兰芝的付出是辛劳的,不仅不能得到一丝回报或是一份安慰,反而被人漠视乃至污蔑,必然是痛苦的、悲凉的。 二悲夫婿求情不准而无奈回家。婆婆百般刁难遣她回家,如果说能得到丈夫的理解与帮助,或许也算是一丝安慰,或许兰芝也能认命。然而,对于刘兰芝而言,丈夫的理解和安慰是多么的苍白!求情不准,慑于母威只好委曲求全。兰芝终究还家。焦仲卿对兰芝的爱是无庸置疑的。但面对现实,口头上的“爱”又有何用?在刘兰芝,“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丈夫自然是唯一的依  相似文献   

8.
《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是个聪明能干、知书识礼的好姑娘。嫁到焦家后过着“鸡呜人机织,夜夜不得息”的奴隶般生活,可结果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焦母认为刘兰芝织的太慢了,刘兰芝说不是我织的慢,而是婆母的故意刁难,事实是不是这样呢?  相似文献   

9.
在《孔雀东南飞》一诗中,刘兰芝是一个任劳任怨,被婆婆百般刁难的形象。“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受尽了百般委屈后,刘兰芝只得离开焦家。刘兰芝离开焦家时,诗歌里对她的外貌进行了一番精彩的描写:“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当,指如削葱根,口如含珠丹。”即便是被婆婆赶出家门,也要走得体面,走得光彩照人,这也是人之常情。但联系上文看,就不难看出,诗歌中的描写确实有点前后矛盾。试想,一个家庭主妇,一个“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的劳动妇女,一个“昼夜勤作息,伶…  相似文献   

10.
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历来脍炙人口,不仅因为它的主题——刘兰芝和焦仲卿这对青年男女爱情悲剧——感人至深,还因为它能深深给人以美的感受。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劳动中创造了美,认识了美,并通过艺术形象表现美。《孔雀东南飞》就是古代劳动人民集体对美的形象描绘,刘兰芝正是他们公认的美的化身。  相似文献   

11.
读《孔雀东南飞》,世人都赞美焦仲卿与刘兰芝殉情的壮举,但我并不认为焦仲卿值得歌颂,相反,其实他才是杀刘兰芝的真正凶手。“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哥”。当焦仲卿说出这一句推御责任的话时,刘兰芝已看透了他懦夫的本性。虽然焦仲卿对兰芝许诺“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但清醒的兰芝也知道再回去是不可能的了。兄长逼婚时,刘兰芝所说的是“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并不是气话,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产物。也许,刘兰芝预备短痛之后,开始自己的新生活,但一切都被焦仲卿破坏了,快马加鞭而来的一句“贺卿得高迁”,将兰芝…  相似文献   

12.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长篇叙事诗,记叙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婚姻悲剧.本文从焦母为什么不能接受刘兰芝和当时的社会环境,浅谈刘兰芝被谴的原因,及这个爱情悲剧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3.
花木兰是继刘兰芝之后古代文学史上的又一个不朽的文学形象。《木兰辞》被誉为“乐府双璧”之一,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代父从军的女英雄形象,并且这一艺术形象也菜中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妇女光辉的品格。  相似文献   

14.
关于焦仲卿与刘兰芝的婚姻悲剧 ,一般认为是由于刘兰芝具有崇尚自由的思想 ,冲击了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 ,得罪了阿婆 ,因此他俩的婚姻悲剧就产生了。然而对《孔雀东南飞》进行多方考证 ,如刘兰芝的出身、深受儒家思想熏陶以及离别焦家和双双殉情时的情景等方面 ,就会发现这一观点不能成立 ,而造成他俩婚姻悲剧的真正原因在于刘兰芝没有为焦家生下一男半女。  相似文献   

15.
《孔雀东南飞》是高中语文教材中的重要篇目,诗中刘兰芝的“遣归”问题是个关键性的问题,应该有一个合乎作品实际的正确说法。但长期以来,各种文学史和高中语文教学参考书中,一直对这一问题存在着理论上的误导。各类撰述一般都孤立地抓住个别诗句,认为刘兰芝不是“被遣”而是“自请遣归”。当然这样的分析,理论上是有足够的“高度”,刘兰芝性格中“革命”和“解放”的程度也够彻底了。  相似文献   

16.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民间叙事诗中最伟大的诗篇,它代表了汉乐府民歌发展的最高峰。对主人公焦仲卿、刘兰芝殉情而死的悲剧原因,众说不一。主要有“门第说”、越礼说”、“守旧说”、“情爱说”等观点。 (一)门第说有的同志认为,既然焦仲卿是“大家子”,且“仕宦于台阁”,有地位和身份,而刘兰芝不过是“生小出野里”的村姑,与焦仲卿贵贱很大。因此“两家的婚姻是门不当户不对”。“门户不当,脸上无光”,因而焦母就要坚决反对这桩婚事。有情人不能成为眷属,便发生了双双殉情的悲剧。 (二)越礼说有的论者根据焦母的话推断刘兰芝的被驱遣,乃是由于她“无礼节”、“举动自专由”,不顺从婆婆,恣意自为的结果。 (三)守旧说持这种观点的同志将刘兰芝与《上邪》中的无名氏、《陌上桑》中的秦罗敷和《无所思》  相似文献   

17.
李成斌 《中学文科》2009,(13):11-11
《孔雀东南飞》是高中语文教材中的重要篇目,诗中刘兰芝的“遣归”问题是个关键性的问题,应该有一个合乎作品实际的正确说法。但长期以来,各种文学史和高中语文教学参考书中,一直对这一问题存在着理论上的误导。各类撰述一般都孤立地抓住个别诗句,认为刘兰芝不是“被遣”而是“自请遣归”。当然这样的分析,理论上是有足够的“高度”,刘兰芝性格中“革命”和“解放”的程度也够彻底了。  相似文献   

18.
《孔雀东南飞》的女主人公刘兰芝是一位有着传统美德的女性。她不但有着无与伦比的外在美 ,同时也具备无可挑剔的内在美。除了这些封建社会女性必须具备的传统美德之外 ,在她的身上还闪烁着现代女性意识 :自尊、自强、清醒、刚毅……这一切不但没有给她带来好处 ,反而加速了她的悲剧命运。她身上的人格魅力危及到婆婆的家庭地位 ,所以为婆婆所不容 ,并以“举动自专由”为借口遣送回家。最后刘兰芝以死维护自己作为一个人的尊严。  相似文献   

19.
《孔雀东南飞》中焦母心理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雀东南飞》中,焦母蛮横地破坏儿子焦仲卿的美满婚姻,把无辜的儿媳刘兰芝逐回娘家,造成了刘兰芝和焦仲卿双双殉情的惨剧。焦母亲手毁掉了儿子一生的幸福,也让自己的余生充满了孤独与悔恨。千百年来,焦母成为“恶婆婆”的典型,为世人所痛恨。但是,焦母是不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恶人呢?难道她成心要把儿子往绝路上逼吗?我想,天下没有这样恶毒的母亲。让我们走进焦母的内心世界,去探寻一下这个爱情悲剧的深层原因。一、无子不是理由焦母为何要驱逐刘兰芝?有人说:不孝有三,无后有大。焦母是嫌刘兰芝没有生下一男半女。这要从刘兰芝嫁到焦家来到底…  相似文献   

20.
焦母和刘兰芝婆媳矛盾的原因何在?这是《孔雀东南飞》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一般教学参考书根据诗中焦母的“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的指斥,以及刘氏的“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的自责,认定婆媳矛盾的根本原因是刘兰芝没有遵从封建礼教的妇德要求,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是封建礼教的叛逆者。这是婆媳矛盾的原因所在吗?不妨略加分析。刘兰芝生长在书香之家,受过良好的教育。“十六诵诗书”、“十六知礼仪”,可见其既知书,且达礼。嫁来焦家之后,言谈举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