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当前,世界各国的数学教育改革正方兴未艾。在改革中,数学史与数学教育的关系(HPM)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国内外相关研究也很活跃。本文分别选取中国、新加坡和美国初中数学教材的一个版本:新加坡教材是Tay Choon Hong等主编的《新数学》(2001年),美国教材是Glencoe/McGraw-Hill公司2002年出版的《数学:应用与联系》,我国教材参考马复主编的《数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通过对比分析三个国家数学教材中数学史内容的编排体系和编写特点,从中找出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各国将数学史融入数学教材的共性和个性,以期得出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2.
在数学史的众多教育价值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视角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H PM先驱者、美国数学史学家卡约黎(F .Cajori ,1859-1920)曾指出,一门学科的历史知识乃是“使面包和黄油更加可口的蜂蜜”[1].美国数学史学家琼斯(P .S .Jones ,1912-2002)提出,数学史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他们欣赏和热爱数学[2].英国数学史学家弗福尔(J .Fauvel ,1951-2000)总结了数学教学中运用数学史的十五条理由[3],其中包括增加学习动机、改变数学观、心理安慰、保持对数学的兴趣等.T zan akis 和 A rcavi 则指出,数学史在数学情感上有如下作用[4]:(1)数学史告诉师生,数学是一门不断演进、人性化的学科,而不是一个僵化的公理系统;(2)数学史可以培养坚持真理、不懈探究、提出问题、追求创新的品质;(3)数学史告诉师生,面对挫折、失败和错误,不必灰心丧气.Gulikers和Blom则从“动机视角”总结了数学史对学生的价值[5]:(1)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2)创造学生的学习动机;(3)使数学变得更亲和、更令人愉悦、更激动人心;(4)培养优秀生的远见卓识.  相似文献   

3.
数学史与数学教育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来,数学史在数学教育中的作用成为我国数学教育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直接原因当是我国数学课程改革对于数学史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的重视和强调.例如,《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教材编写建议中指出:“教材可以在适当的地方介绍一些有关数学家的故事,数学趣闻与数学史料,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产生与发展首先源于人类生活的需要,体会数学在人类发展历史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4.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将于2012年秋季起在全国部分地区起始年级使用。这册教材是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标准》)为依据,在总结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教材着力体现《新标准》倡导的基本理念和目标,以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为依据.参考实验过程中教师的经验和反馈意见,对教学内容、编写体例做了适当调整,使教材结构更加合理,既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又有助于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思想和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相似文献   

5.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要求在教材中融入数学文化元素展现数学的人文价值.文章主要对2019年普通高中教科书人教A版在概率与统计模块中融合数学文化的情况进行统计,分别从总体特征、栏目分布、类型分布三方面分析教材中数学文化的现状.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高中数学教学应通过融入数学史、增加数学与人文艺术、添加数学游戏等途径进一步突出概率与统计模块中的数学文化,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6.
以浙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法和文本分析法,从数学史融入教材的"三大领域"、融入位置、融入方式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浙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中的数学史在"三大领域"的分布失衡,且相差较大.因此对数学史融入数学教材提出了均衡各领域的数学史内容,增加数学史在正文中的运用,注重运用重构式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7.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将予2013年春季起在全国部分地区开始使用。这册教材是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在总结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以下简称实验教材)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教材着力体现《标准(2011年版)》倡导...  相似文献   

8.
本册教材是根据2000年教育部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 以下简称《大纲(试用修订版)》]提出的修改意见,在吸收了多年教材改革经验,特别是在总结课堂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供六年制小学一年级第二学期使用。 一、本册教材的调整内容 根据《大纲(试用修订版)》的要求,本册教材主要做了以下内容的调整: 1.将原九年义务教育教材(河北版)第二册[以下简称(原第二册)] 中的认识常见的立体图形前移至第一册,将原第一册中的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移至本册。 2.将原第二册中的“求…  相似文献   

9.
构建分析框架,比较中、法两国初中数学教材对数学史的使用情况,发现数学史已进入我国教材正文的各个环节,数学历史名题的"复制式"与"顺应式"使用做到了联系学生实际。而对于符合我国学生认知需要的"重构式"融入,相比于法国教材明显不足。数学史应成为衡量教材质量的一个维度。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将于2015年春季起在全国部分地区开始使用。这册教材是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在总结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以下简称实验教材)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  相似文献   

11.
苏教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是在深入调查研究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分析国内外小学数学教育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按照国家教育方针和国家基础教育课改精神,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从适应社会和学生发展的要求出发编写的。教材着眼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和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注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突出课程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一重点。因此,她既适应新时期培养目标的要求,又符合教育教学的新理论和数学教育的新理念。本册教材于2001年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2001年秋季已在国家基础教育改革部分实验区使用。  相似文献   

12.
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合理有效地使用教材实施教学是实施新课程的重要途径。
  一、认真钻研教材,领会编写意图
  教材是按年级分册编写的,每册都有其特定的编写意图和特色,教师要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完成《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对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就必须深入钻研教材,理解教材,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进而驾驭教材,让教材融入教学,服务于教学。  相似文献   

1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5308(1999)06-0001-03自1998年起,我们与安徽省教科所的同志一起,为了探索适应21世纪初期需要的数学教材,决定编写一套初中数学实验教材。一、为什么要编实验教材简单地说,就是因为现行的义务教育初中...  相似文献   

14.
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世纪版”初中数学教材是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编写而成的,是现行实验教材中的一种。现作简要介绍:一、指导思想教材力求体现《标准》的基本理念,以实现《标准》的课程目标为最高宗旨。教材的学习目标在于:使学生通过数学学习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增强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  相似文献   

15.
现代学生存在价值观念金钱化和极端个人化现象突出,道德水准、人际交往能力、思维创新能力差,艺术修养不高等人文缺陷。数学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紧密联系,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要明确人文教育目标,充分发挥数学史的德育功能,挖掘数学教材中的美育因素,体现数学的实用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相似文献   

16.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写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包括教科书和学生用学具卡片等。这册教材是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编者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  相似文献   

17.
本文是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性素质为核心目标,提出挖掘数学教材中的人文精神,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并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做到人文关怀进行了着力分析.试图探索出实践数学教学中的人文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今年秋季学期,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以下简称“本册实验教材”),将在我省13.8万学生中首次使用。笔者认真研读了本册实验教材,认为此教材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课改理念为指导,以继承与发展为原则,着眼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和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突出了课程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一重点,必将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教材的编写,更多地注重渗透人文精神。具体地说,加强了数学史在数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数学教育中渗透"生活化"和"大众化"理念,让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随着新一轮课改的深入,人文和科学的事例己越来越被教育工作者所重视。  相似文献   

20.
2003年国家教育部正式颁布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倡导在教材的设计上,应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密切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相关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境保护意识。在必修与选修结合的多样化的课程模块中,新课程的8册教材都充分体现人文内涵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而绿色化学教育充分体现了STS教育思想,它是培养学生环保意识进而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