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安布鲁斯·贝尔斯 (Ambrose Gwinnett Bierce)是 1 9世纪末 2 0世纪初美国短篇小说家。他的名字虽不为中国读者所熟悉 ,但在美国却家喻户晓。贝尔斯的短篇小说 ,尤其是关于南北战争的小说写得相当精彩。他的作品清晰简洁、诙谐幽默。本文通过对其代表作《一个失踪的士兵》的分析 ,试图揭示寓含于简洁诙谐的创作风格中的深刻而严肃的主题意义  相似文献   

2.
海明威作为二十世纪美国著名的文学家,其作品语言简洁朴实,凝炼流畅,而其“冰山理论”又在短篇小说中被发挥到极致.二十世纪后期,海明威这些独特的创作艺术风格风靡欧美文坛,并为很多作家效仿借鉴.本文简要地分析了海明威短篇小说创作风格形成的原因,以期对海明威的创作风格和其作品内容能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更全面的解读.  相似文献   

3.
芥川龙之介的短篇小说写得简洁而逼真,具有较鲜明的写实主义风格。他用近乎真实的白描手法体现了一种残酷的美,用冷峻辛辣的笔直逼人性中的丑恶。  相似文献   

4.
路子对你说 欧·亨利是“美国现代短篇小说之父”,他一生创作了300多篇短篇小说,《麦琪的礼物》《最后的常春藤叶》《警察和赞美诗》等尤其脍炙人口。欧·亨利的小说构思新颖,语言诙谐,结局常常出人意料,被评论者称为“欧·亨利式结尾”。  相似文献   

5.
安布鲁斯·毕尔士(Ambrose Bierce 1842—1914?)是美国19世纪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过渡时期的作家。他不仅以诙谐讥讽的政治和社会评论闻名于美国文坛,而且以小说的成就影响了一批作家。尤其是他在描写美国内战的短篇小说中,别开生面地开辟了一片只属于他自己的独特领域:以其现实主义手法和冷峻的笔调反映了不同经历、不同气质的人物在战争中面对“死”这一瞬间的复杂而曲折的心理律动。并将生与死、爱与恨、神圣与腐朽、兴奋与恐惧交织起来,创造了灵与肉和谐的意境。正如美国著名文论家库柏(Frederic Taber Cooper)所说:“他的小说是他自己的写照。我们不尽赞同他采用的方式,但又不能不为他故事中奇特的诱惑力,敏锐的恶兆感,难以捉摸的离奇以及准确的描述所吸引。他在短篇小说这片领域中独树一帜,力求完美的品质,由衷地得到人们的赞赏。从而奠定了他在美国文坛的地位。”由于毕尔士是美国著名作家中为数不  相似文献   

6.
华盛顿.欧文是美国最早的浪漫主义作家之一。他以笔记、小说和传记而闻名,是第一位获得国际声誉的美国作家。欧文汲取欧洲文化和文学的精华,创造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其文笔清新、自然、诙谐、富于乐感。欧文在短篇小说等诸多方面为独立的美国文学做出了巨大贡献,可以说,是欧文激活了美国文学的创作潜力,为美国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7.
当我们一谈到短篇小说时,马上就会想到俄国的契诃夫和法国的莫泊桑这两位短篇小说巨匠,以他们各自的独特风格和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给他们自己民族的短篇小说创作乃至世界短篇小说创作和发展带来如此广泛而深刻影响。但是,当代美国的短篇小说的发展是那样繁荣,那样生气勃勃,无论从哪方面说——数量还是质量——都超过了以契诃夫传统为特色的俄国和以莫泊桑传统驰名的法国。英国著名作家毛姆甚至说:“……不止一次,美国短篇小说深刻地影响了别的国家短篇小说的写作实践”。 美国当代的短篇小说家之多,举世瞩目,而在这众多的作家中,美国批评界却把有一位作家称为“美国的契诃夫”。这个作家就是约翰·契佛(John Cheever 1912—1982)。  相似文献   

8.
契诃夫是俄国十九世纪最后一位批判现实主义杰出作家。这位短篇小说大师一生创作四百多篇短篇小说。简洁是他短篇小说的一贯风格。 契诃夫的短篇小说虽然形式短小,但容量很大,常通过平凡人物的日常生活琐事和一两个典型细节反映广泛的社会生活;在富  相似文献   

9.
冯惟敏利用北曲的音乐形式,创作了大量思想深刻、寄兴悠远的散曲作品.他耿介与豪爽,敢发激愤之情,歌咏民生疾苦,揭露社会弊端,鞭挞政治黑暗,讽刺官场丑恶,对矫正曲坛积弊,恢复文学的社会功能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他才思聪敏,性格豪爽诙谐,能不为时尚所囿,用北曲创近调,语言质朴清新、本色天然,风格健劲豪迈、诙谐辛辣,表现出其作品作为讽刺文学的高超艺术力量.  相似文献   

10.
台湾作家柏杨在20世纪60年代,以独树一帜的"柏氏文风"创造了中国杂文史上继鲁迅之后的又一次辉煌.其60年代作品中体现出来的直言不讳、源事而发的创作理念;行云流水、不拘一格的文章结构;旁征博引、顺水推舟的写作技法;辛辣诙谐、冷嘲热讽的戏谑风格以及兼容并蓄、雅俗共赏的杂文语言,共同构成了该时期柏杨杂文犀利深刻而又诙谐通俗的独特魅力,散发出浓郁的杂文味.  相似文献   

11.
There are two reasons that we categorize Ambrose Bierce as a Gothic writer:the pervasive deaththeme and his devotion to ghost story.Bierce is part of the strong current of pessimism which flowsall the way through the history of American literature.Within this profound and significant tradition,he shares,to a greater or lesser extent,a darker vision of America' s destiny with Melville,Hawthorne,Poe,Stephen Crane,William Faulkner and many contemporary novelists.From his turbulent,unhappy li…  相似文献   

12.
抗战时期艾芜在桂林创作了数量众多的小说,既有短篇,也有中篇,还尝试了长篇的创作。在内容上更关注当前的社会矛盾,在艺术风格上更注重现实主义.这在艾芜的文学创作中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海明威的作品以写“硬汉”著称,其故事发生的背景往往是残酷的战争或无情的自然:战争摧毁了一切,包括生命和爱情,而硬汉主人公却顽强地生活下去;与自然的斗争也往往以惨败而告终,而硬汉们的精神却永远不会被打垮。然而,作为一名人文作家,其作品“柔”的一面却备受忽视。本文就尝试以《永别了,武器》为例,解读和评析海明威作品中柔情的一面。  相似文献   

14.
李梅 《钦州学院学报》2009,24(4):102-104
最富热力的情爱和凝固永恒的死亡是劳伦斯最为关注的主题,他的作品中有大量的死亡背景.作品中关于死亡的描述,劳伦斯表达了他对工业革命和战争给人类造成的各种悲剧的谴责与否定,也打上个人经历的印记.  相似文献   

15.
追思百年前刘永福抗日保台的英雄史迹,不胜感奋。这场战争历时虽短,却充分显示英雄至深沉的爱国情怀和大无畏的献身精神。他怀抱救国保疆之动机,寄予爱民护台之情怀,抱定誓死守土之决心,留下悲壮怀国之情结。这场战争打出了中国人民的声威,打出了中华民族的尊严。作为英雄的后辈和乡人,应继承刘公遗志,弘扬刘公精神,为家国振兴而不懈奋斗。  相似文献   

16.
司马文森自一九三六年开始从事创作直至一九六八年被林彪、"四人帮"迫害致死,一共写出近三十部作品,包括长、中、短篇小说、散文、报告文学、儿童文学、电影剧本等等。抗战期间他在桂林主编《文艺生活》,不仅影响华南、西南,而且风行海外。笔者就他早期创作进行评述。因为其一,司马文森早期创作大都以闽南社会为背景,较准确地表达了抗战前夕闽南社会现实,表现闽南人民的精神风貌,故事情节与日常生活相联结,对特定地区的地理风光、民俗风情都刻画得纤细入微、亲切动人。其二,司马文森一开始从事创作就具有清醒的现实主义精神,这就为他毕生创作奠定了基调。他早期某些艺术手法在其后创作实践中不断发展、提高,渐臻成熟,从而形成特有的艺术风格。探索司马文森早期作品,对于进一步研究他的创作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川端康成是继泰戈尔之后第二住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作家,他的创作历程十分曲折,其文学风格主要经历了两次变化。一是由表现孤儿情感、描写自己爱情失意的“私小说”到体现日本传统的物哀、幽玄美的文风的转变,二是转向二战后以《千只鹤》《山音》为代表的、主要追求感官享受和渲染病态的性爱,或多或少染上了颓伤色彩的风格。拟从川端康成特殊的人生轨迹入手,探讨川端康成文学风格的转变与其所处的社会背景、人生经历的关联。  相似文献   

18.
黄遵宪在参加戊戌维新变法失败之后,政治上的失意并没有消解诗人的激情,他仍抱着对现实的无尽关怀,写下了《悲平壤》等7篇反映甲午中日战争的诗歌。甲午战争的历史经过诗人情感的浸泡,结合其丰富的想象,便幻化为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事件、场面和细节,从而建构成从属于诗人的目的和意义的艺术世界。在对历史真理、真相的艺术概括中,不但表现了诗人对于这场战争的强烈感情,而且表现了诗人对旧制度的反感、批判和对新制度的渴望、景仰,反映了近代维新派变法图强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9.
南宋文学家晁公遡的不少诗作表现了抗金复国的时代主题,反映了金人的侵略战争和南宋朝廷的妥协投降政策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同时他有更多的作品反映民生疾苦,揭露封建官府的横征暴敛,披露官场内幕和各种社会矛盾,将封建官吏的日常政务引入诗中,对宋诗题材具有明显的开拓。其数量较多的日常题材诗作,富有生活气息,以俗为雅,意趣不凡。在艺术上,晁公遡的诗歌避免了北宋后期诗歌的典奥,风格平易,反映了南宋前期诗歌逐渐走出了江西诗派的樊篱。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奇》是林语堂根据中国古典小说编译而成的一部短篇小说集,他从《太平广记》、《清尊录》、《京本通俗小说》、《清平山堂话本》等古本中选择了20篇有代表性的小说,通过改编、删节、增译等方法将原文本重新改造。林语堂的翻译素以忠实、通顺及和美称誉,但通观《中国传奇》,这一译本较引人注意的恰恰是与原本的“偏离”———误读、伪译比比皆是。实质上造成这种偏离的重要原因当是林语堂把这种编译作为演绎自己思想的重要途径,译作与其思想体系一脉相连。从《中国传奇》里情节、人物形象、众多人物命运的变化中,我们能窥探到语堂先生通过对原小说进行误读、改编、伪译,所表达出的文化追求及审美理想。毋庸讳言,我们在赞誉林氏传播中国文化策略取得成功的同时,也没有必要回避其编译作品中存在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