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调查分析了贵州某师范大学258名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状和问题,在此基础上了解高职高校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状。调查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定的广泛性,这有利于改进和提高普通高职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最后基于现象和事实,笔者在讨论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大学非外语专业英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Byram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模式为理论基础,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来自三所不同层次的大学共292名非外语专业本科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当前非外语专业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水平比较低。而且在跨文化交际能力内部四个维度上的表现也具有差异。针对该结果进行了一些尝试性潜因分析,并从教学的角度就如何培养非外语专业英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非言语交际误解是人们之间跨文化交际的严重障碍之一,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人们将其认为是一种不可接受或不可原谅的行为。笔者通过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跨文化非言语交际能力及现在大学英语教学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提出提高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非言语交际能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云南经济的发展需要一批能够有效运用英语来开展涉外业务工作的技术人才,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要加强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云南一所高职院校198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进行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实证研究。研究发现,高职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整体偏低,多数高职英语教师已意识到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并愿意在教学实践中采取积极的措施提高外语人才的培养质量。在分析造成这些现状的原因之后,提出开设跨文化交际的选修课、为学生多创设使用英语的条件以及对教师进行专门的跨文化交际训练等,有利于培养高职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对衡阳师范学院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能力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在跨文化交际中,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非语言交际能力总体很低,非语言交际行为的语用失误严重,英语成绩好的学生其非语言交际能力反而低于英语成绩差的学生.  相似文献   

6.
跨文化能力是进行跨文化交际所需要的一种能力,是成功的跨文化交际的重要前提。混合式教学是将在线教学与传统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的"线上"+"线下"的教学。当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能力培养中存在重视程度不够、网络教学平台使用率不高、教学方法单一、教师的跨文化经历不够丰富等问题。结合混合式教学与跨文化能力四因素的特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能力培养应该实施线上与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案,有利于克服传统教学的局限性,提升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能力。  相似文献   

7.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开发、培养非常重要。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主要包括:语言运用能力,社会文化能力,话语能力,交际策略能力。跨文化交际障碍的主要原因是文化因素。有必要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客体文化与主体文化。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为研究现阶段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状。笔者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中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调壶结果表明.现阶段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与学生在今后的工作环境中,与各国人之间的跨文化交际的实际需要存在昔巨大的矛盾。为了解决该矛盾,笔者提出了采用国际目标语文化教学培养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9.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开发、培养非常重要。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主要包括:语言运用能力,社会文化能力,话语能力,交际策略能力。跨文化交际障碍的主要原因是文化因素。有必要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客体文化与主体文化。  相似文献   

10.
本文旨在分析高校大学生的网络语言使用动机与跨文化交际能力间的关系,进而探究如何通过使用网络语言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本研究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以及回归分析,对吉林省高校的215名学生的网络语言使用动机与跨文化交际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实用动机是高校大学生网络语言使用动机中最主要的形式,表达情绪的倾向并不高,高校学生的网络语言使用动机与年龄、年级、性别存在显著性差异;在跨文化交际方面,高校学生虽有较强的文化意识,但缺乏交际实践,跨文化交际能力与年龄、年级和性别也存在显著性差异;高校大学生的网络语言使用动机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存在正相关关系,前者对后者有着75.2%的解释力。基于此,高校学生在日常网络语言的使用中,可以通过刺激实用动机来有效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1.
周含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11):180+182-180
跨文化交际时英语专业大学生进行交际的一个重要方面,而跨文化交际已经渗透到我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为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首先要提高高校英语教师自身素质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其次,通过充分利用多媒体作为教学辅助手段,借助多媒体网络着力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度,进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今文化全球化时代,跨文化交际已凸显了我们时代的特征,跨文化交际能力已成为高等教育培养的重要目标。文章阐释了自主性学习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05、06级英语专业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状,提出了如何通过自主性学习渠道,努力培养和提高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三点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3.
语用失误是跨文化交际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文章从语用失误的主要类型及其成因,分析了大学生在跨文化语境日常交际中的语用失误问题,探讨了在跨文化语境交际中减少或避免出现语用失误的策略,目的是提高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实现理想的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14.
谈培养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策略与技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十一世纪需要大批高素质英语人才。英语的应用能力将成为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基本素质之一。英语的应用能力不仅包括对英语语言知识的运用能力,还包括跨文化交际能力。一些大学生尽管学习了多年的英语,仍然很难用地道的英语进行有效的交际,并在交际中经常出现语用失误,导致交际失败。因而注重培养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5.
语言与文化有着非常紧密关系,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尤其是跨文化交际能力。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文化教学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教师和学生都需要转变对文化教学的观念和态度,积极研究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和跨文化问题。应该通过多种途径、采取不同方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开展文化教学,以增强英语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英语交际能力较差是高职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何在环境创建、活动组织、交际策略、跨文化交际和考核模式等方面进行改革,着力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刻不容缓。依据构建主义和任务教学理论.可设置了三个能力发展区,分三个阶段实施,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大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差异调查,说明在学校、教师以及学生的高度重视下,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可行性。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已经成为提高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必须把英语教学和英语文化紧密结合起来,建立一个科学的、完整的英语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8.
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缺失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双向跨文化交际能力,目前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大学英语使用较广泛、时间较久的两套教材都未涉及中国文化英语表达。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也没有考察学生的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教师本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无论在文化知识层面上还是能力运用层面上都有待提高。英语合作教学课堂模式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双向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9.
论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的输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这已成为外语界的共识。语言与文化相辅相成的关系.决定了文化教学是语言教学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手段。然而现行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严重的文化失衡现象.导致学习者大量的跨文化交际失败。因此应在大学英语文化教学中,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加大中国文化的输入。实现中西文化的兼容并蓄,在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同时,实现中华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