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对只通过肯定事例的教学所获取的知识和对知识的理解是不够深刻的。为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在通过肯定事例教学的基础上,可精心设计与肯定事例“貌”似而“质”别的否定事例(反例),引导学生通过认真思考识别,促使学生从正反两方面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识别反例加深理解概念内涵概念是思维的细胞。在概念教学中,当学生的思维循着“感知——表象——抽象”的过程,对所学概念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可设计适当反例,适时引导学生进行识别。例如,学生初步认识了整除的意义后,可出示如下的练习:  相似文献   

2.
小学数学第三册“除法的初步认识”这一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大量感知“两种分法”,并进行比较区别,明确其同异来进行教学。为了能使学生清晰地感知“两种方法”,正确地领会平均分的两种分法含义,教学中应突出以下几点。一、注重感知“分”的细节感知是儿童认识事物的重要途径,感知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掌握概念的准确程度。除法的两种含义一直是小学生容易混淆的概念之一,因此,教学时不仅要引导学生从感知入手,还要特别注重感知过程中“分”的细节。例如教学第一种分法“把8个小正方体木块,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个”一例时,尽管…  相似文献   

3.
直线和线段是几何初步知识中比较抽象的概念。在学生第一次接触这种概念时,教学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直线和线段的特征、会用刻度尺量线段的长度和画线段”上。由于小学生年龄小,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还较低,因此,课堂教学要突出直观,强调操作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一、说教材1 教学内容 :《圆的认识》是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四单元“圆”的教学的第一课时。2 教材分析 :本课时内容是在学生学过的几种平面几何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在低年级虽然已初步认识了圆 ,但对于建立正确的圆的概念以及掌握圆的特征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学生由认识平面上的直线图形到认识平面上的曲线图形 ,是认识发展的又一次飞跃。因此 ,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讨论、归纳等能力 ,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为以后学习圆的周长和面积奠定基础。同时 ,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3 教学目…  相似文献   

5.
“圆的标准方程”是人教版高二(上)册第七章第七节“圆的方程”的第一节课。实际上圆是一种简单曲线,它是学生学习了“平面解析几何初步”部分“直线与方程”之后,“圆锥曲线”之前,从方程角度进一步研究圆及相关的实际应用问题;是从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的。“圆的方程”是学生学习圆锥曲线的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在解析几何这一部分起着承前启后、巩固与引导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数学教学中,以概念教学为主讲清曲线和方程的概念,使学生理解并初步掌握直角坐标系中曲线与方程的关系和轨迹的概念;通过数、形结合思想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曲线和方程是同一个运动规律在"形"和"数"这两个不同侧面上的反映,这些是提高曲线方程教学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教学背景】经过近六年的学习,学生对“方程”的概念已经有了比较初步的认识与了解,从“用字母表示数”、“方程的认识”、“解方程”到用方程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本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系统回顾方程的知识,掌握用方程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及培养学生多样化的解题策略。  相似文献   

8.
在“直线与方程”中,我们选取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的开篇“直线的斜率”和“直线的方程”两小节作为研究对象.它们教学的共同要求,可归结为“理解”、“经历”、“掌握”、“探索”、“体会”等5个行为动词,即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经历用代数方法刻画直线斜率的过程,掌握过两点的直线斜率的计算公式,探索并掌握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点斜式、两点式及一般式),  相似文献   

9.
直线与平面的垂直关系是研究空间线线、面面垂直关系的桥梁,它们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线线垂直←→线面垂直←→面面垂直,所以,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概念及判定是中学数学立体几何中的核心概念.“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几何教学应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际模型的认识,学会将自然语言转化为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展示空间图形,为理解和掌握图形几何性质(包括证明)的教学提供形象的支持,  相似文献   

10.
一、教材分析及教学措施1.这节内容是继学生学习了直线和圆的方程,对曲线和方程的概念以及用坐标法研究几何问题的方法有了一些了解和认识,基本能运用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方法求曲线方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用坐标法研究曲线的第一课。具有巩固旧知、熟练方法、拓展新知的承上启下  相似文献   

11.
“除法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一般是分为三步:第一步,感知除法的含义,会正确写、读除法算式;第二步,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知道除法中各部分的名称;第三步,初步领会乘除法间的关系,加深对除法含义的初步理解。在教学设计上,建议作好以下三点。一、凭借概念系统探索新知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对运算的认识的又一次扩展,把除法的初步认识纳入整数四则运算的概念系统中去发现、去探索,便于学生比较鉴别,更能突出这一概念的本质特征,掌握整数四则有关概念的区别和联系。并且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2.
人教版新教材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 (试验修订本 .必修 )数学第一册 (下 )增加了“平面向量”教学内容 ,第二册 (上 )“直线和圆的方程”在阅读材料中增加了“向量与直线”教学内容 ,我们在教学中也认识到“向量”作为一种工具在处理直线与直线的平行、垂直、夹角、距离等方面有独到的地方 ,学生也有这方面的知识 ,于是我就调整了“直线”教学思路 ,在我们区进行实验改革 .1 使用“向量”工具 ,研究直线方程时 ,方程形式出现的顺序发生了改变图 1新教材是在讲完“方程的直线”与“直线的方程”概念后研究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 ,目的是引…  相似文献   

13.
[课例简析]直线、线段、射线和角的知识,是在学生已初步认识了直线、线段和角的基础上,比较系统地教学的.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概念的建立是重点,引导学生概括出图形的特征是难点.教学时可采用“导读——引思——理解——应用”的导学方式,让学生主动从课本中获取知识.  相似文献   

14.
1 教学分析 1.1 教材分析 "点到直线的距离"是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2(必修)》第二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的最后一节.本节内容研究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的推导和应用,推导公式的过程渗透了化归的思想,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直线方程,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平面上两点间的距离等知识,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引导使学生初步感受到解析法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有了这么多知识和方法做铺垫,进一步深化理解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即把代数作为一种工具和手段来研究几何问题."点到直线的距离"是几何问题中的核心概念之一,在几何问题的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从知识的纵向联系上看"点到直线的距离"为进一步学习直线与圆、圆锥曲线奠定了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不难发现,一些学生在解题时常常出现错误,这是由于他们对问题中所涉及的概念理解得模糊不清。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需加强概念教学。从学生的认识规律来看,学生对概念的认知经历了从认识到理解并应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以直观的导入来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概念。分析概念的本质属性,让学生在记忆概念的基础上通过练习巩固并加以应用,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数学教学效率的提高。一、引——直观引入,初步认识观念  相似文献   

16.
学生初学方程的概念,对“等式”与“方程”、“方程的解”与“解方程”这几个概念容易混淆。因此,教学《简易方程》时除注重通过实例讲清它们的含义外,还要通过具体练习,帮助学生区分什么是等式,什么是方程,理解“方程的解”的含义,体会“解方程”的过程。一、展示天平,理解平衡含义出示天平,设计以下的问题:天平在什么情况下会平衡?平衡时,指针指在什么位置?使学生能一眼判断出天平有没有平衡,做好教学铺垫。二、演示平衡,领会等式在天平左盘放20克的物体和30克的物体,在天平右盘放50克的物体,让学生感受天平平衡现象。接下来,让学生用一个…  相似文献   

17.
在学生学习用坐标法研究直线与圆的定义与性质之后,用坐标法研究的又一种几何图形是椭圆.“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一课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定义生成、几何定义代数化、代数方程的推导及代数量的几何意义分析等过程完成教学任务,提升了学生的逻辑推理和数学抽象等素养,培养了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在数学运算教学中渗透“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8.
本课为起始课,目标是让学生认识直线的点斜式、斜截式方程,并知道直线点斜式方程的局限性,能用直线方程的两种形式表示直线的方程.通过研究方程的过程,使学生感受僻析几何“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的思想.本课重点是学生能用点斜式、斜截式方程来表示直线的方程.难点是理解直线方程与直线之间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9.
五册四单元“直线和线段”中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对直线和线段两个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也难得弄清楚,尤其是在纸上作的“直线”和“线段”都是“有限”长度,更引起学生模糊的认识。我们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拉线、折纸(看留下的痕迹)、度量、画线等活动认识直线和线段后,为使学生分清这两个概念,可设计下面一个教学片断。教师出示右图(灯片或图片均可),要学生指出其  相似文献   

20.
教学设计:设计理念:本文寓意较深,对于刚刚升入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所以我们本着“淡化分析、避免说教、尊重学生个性体验与理解”的原则,以“谈话聊天”式进行学文悟理。教学目标:1.学习11个生字,积累词语。2.读通、读懂课文,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生能初步领会对待事物、分析问题,站在不同的角度,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初步领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会得出不同结论的道理。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展示图片,导入新课师:向学生展示老榕树的图片,学生谈所见、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