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中化学《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实验,目前在各种教材中介绍的方法有两种:原版教材是用钟罩、水槽等装置,燃烧红磷法;现行教材采用广口瓶、烧杯、长导管等装置,燃烧红磷法,如图1所示。两种方法的共同点是用红磷燃烧消耗容器中的氧气产生负压,使水进入容器,证明空气中含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1/5,但在实际实验过程中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2.
1、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可燃物为何选用红磷?剖析红磷燃烧后的产物P_2O_5是固体而不是气体,其体积可以忽略不计;红磷燃烧时几乎能消耗密闭容器中的全部氧气。2、鉴别Cl~-或SO_4~(2-)时,为什么要滴加稀硝酸?同时鉴别Cl~-或SO_4~(2-)时,要先鉴别哪种离子?  相似文献   

3.
王晨敏 《化学教与学》2013,(6):93-93,97
一、教学背景及目标分析人教版化学新教材中关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是利用红磷燃烧消耗密闭集气瓶内空气中氧气,使密闭容器内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容器内水的  相似文献   

4.
正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科书上册第27页的实验,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对教科书上的实验进行了改进,现将改进后的实验与大家一起分享。一、实验改进原因教科书上所设计的实验是利用红磷在一定量的空气中燃烧,消耗其中的氧气,再测出剩余气体的体积,从而得出这一定量空气中的氧气含量。纵观整个教材,该实验存在以下不足:一是用笔粗略记号均分,这样做误差较大;二是红磷在瓶外加热时,有白烟生  相似文献   

5.
吕耀蔚 《甘肃教育》2009,(19):55-56
在实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中,实验一般用集气瓶做反应容器存在以下问题:读数时原装置导管内有水,使实验结果偏小;用酒精灯点燃红磷时,一部分热随空气排出,同时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会污染空气;装置气密性不好;冷却至室温需要时间。为了简化实验操作,减少误差,避免污染空气,本人对原装置实验作了如下改进。  相似文献   

6.
下图所示的是教科书上介绍的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其原理是:足量的红磷在密闭的集气瓶内充分燃烧,使瓶内的氧气完全消耗,磷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是固态物质,几乎不占瓶内空间,冷却后打开止水夹,因为瓶内氧气被消耗,气压小于大气压,烧杯内的水就被压入瓶内,约占1/5体积,而这1/5体积就是集气瓶内原空气中的氧气体积.  相似文献   

7.
一、化学反应原理如图1所示,利用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从而使容器内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打开弹簧夹后,水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容器.进入容器中的水的体积,可粗略地认为是空气中所含氧气的体积.二、实验仪器集气瓶、燃烧匙、烧杯、玻璃导管、胶皮管、弹簧夹.实验药品:红磷、水.三、过程与现象(1)在集气瓶中放入少量的水(用于溶解生成的五氧化二磷,同时可吸收燃烧产生的热,有利于瓶内降温),并将水面上剩余体积分为五等分.(2)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此环节发生的现象:红磷燃烧,产生浓厚的白烟,放出热量.(3)红磷熄灭,待装置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此环节观察到的现象: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内,最终水面在大约五分  相似文献   

8.
图1实验室常用图1所示装置粗略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同学们在学习时对有些问题不能深入地理解,答题感到无从下手郾现归纳如下,以飨读者郾1郾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运用了什么原理?答:利用某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反应时不生成气体),这使容器中的压强减小,水进入容器中郾测定进入容器中水的体积即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郾2郾燃烧匙内的红磷是否要过量?答:红磷的用量一般比理论量多13,如果用量不足,燃烧中途停止,氧气不能全部反应而剩余,最后测得的体积就不准郾3郾能否用木炭、硫、铁丝代替红磷?答:不能用木炭、硫、铁丝代替红磷郾木炭、…  相似文献   

9.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课题i中的一个重要的实验,该实验随课本修订曾多次进行改进。最早实验是采用将钟罩放入盛水的水槽中,通过红磷燃烧消耗氧气,然后观察进入到钟罩内的水的体积来测定的(图1)。这个实验在操作中由于在钟罩外点燃,在伸入钟罩时,钟罩内空气由于受热会逸出部分气体,  相似文献   

10.
针对学生用蜡烛替代红磷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搞清了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的一个主要因素是蜡烛在密闭容器(钟罩)内燃烧时,耗氧不完全,蜡烛就会熄灭;集气瓶内CO2体积分数达到53%以上时火柴火焰就会熄灭;在做CO2物理性质、灭火实验时,应考虑该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初中化学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是采用将钟罩放入盛水的水槽中,通过红磷燃烧消耗氧气,然后观察进水体积来测定的.  相似文献   

12.
按照人教社初中化学课本上的要求测定空气中O2 含量时 ,存在以下问题 :容器较大 ,钟罩水面以上容积 5等分存在一定误差 ;所需红磷较多 ;水位上升位置误差较大。为了简化实验操作 ,减小误差 ,我对该图 1实验作了如下改进 ,改进后实验装置如图1。1 改进后实验优点容器较小 ,所用药品较少 ,瓶内先装热水 ,避免外部点燃 ,误差较小 ,能直接读出量筒内水减少的体积 ,约为量筒内水的总体积的 1/ 5 ,即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2 注意事项气密性检查 ,弹簧夹先夹上 ,燃烧完全后打开 ,红磷换为白磷 ,冷却后读数。广口瓶也可换为锥形瓶、大试管、平底烧…  相似文献   

13.
一、基础知识和常规考点 1.实验原理 利用红磷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一种固体,使容器中的压强减小,致使水进入容器中.测定容器中水的体积,就得到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中的实验2-1(图1),利用红磷燃烧消耗集气瓶中的氧气,使集气瓶内的气压减小,引起烧杯中的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并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但在实际操作中,常常由于燃烧匙伸入集气瓶中的速度,导管中原来没有水而冷却后有残留水,维持红磷燃烧需要的氧气体积分数相对较高、因而无法除尽氧气等原因,导致实验误差太大。另外,  相似文献   

15.
传统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红磷只能将氧气的含量降到7%左右。瓶内气压之所以能够减小1/5,是由于瓶内空气受热膨胀导致部分气体逸出和红磷燃烧消耗了部分氧气两部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文中改进实验将铜粉、湿滑且有弹性的去壳熟白鹌鹑蛋与玻璃管巧妙结合,将实验导致的气压变化可视化,更能激发学生思考,从本质上理解化学反应原理。  相似文献   

16.
一、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考点剖析 该实验主要考查同学们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压强知识深刻理解实验原理的能力。(1)同学们应明白采用可燃物(红磷)燃烧消耗集气瓶中的O2使压强降低,由流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等于瓶中O2的体积,  相似文献   

17.
对于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教材"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演示实验在操作过程中经常出现气体减少或增多、体积不等于五分之一的情况,为此,笔者做了以下改进:将集气瓶改成两头通的大试管,红磷改成白磷,将试管放在温度超过40℃的热水中,使白磷在试管内被点燃,这样就可以防止红磷燃烧时,在瓶口形成热气流,使  相似文献   

18.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是一个探究性比较强的实验,尽管实验装置多种多样,但原理大体相同。即,用足量的某种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导致容器中的气体压强减小,液体被外界大气压压入容器中,然后根据容器中液面上升的高度测出氧气的体积分数。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两道测定氧气含量的探究性中考试题。例1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探究中,甲生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实验装置如图1):在燃烧匙内盛过量红磷,点燃后立即插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待红磷火焰熄灭,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过程中,甲生观察到的现象是:①;②。…  相似文献   

19.
一、问题的提出与探讨 1.课本实验的不足 现行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科书第27页"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使用红磷作燃烧时的耗氧剂,演示时往往出现误差。该实验存在的不足是:  相似文献   

20.
一、测定方法的缺陷 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的实验是中学化学中的一个重要实验.课本曾多次讨该实验进行改进,最早的实验是采用将钟罩放入盛水的水槽中,通过红磷燃烧消耗氧气,然后观察进水体积来测定的(图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