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思维定势的形成过程和对数学学习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通过列举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例题,说明思维定势的正迁移和负迁移的双重作用.对有效地控制思维定势形成正迁移和克服、消除思维定势的负迁移,减少解题的方向性错误,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
思维定势,是指人们用某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种固定的模式是已知的,事先有所准备的。思维定势也叫学习定势。思维定势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影响有其两重性,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教师在教学中,辩证地认识思维定势,努力发挥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不断防止和克服它的消极影响,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形成技能,而且有利于思维水平乃至整个数学素质的全面提高。一、发挥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促进学生学习的正迁移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常常表现为收集信息或处理信息的环节上按照某种习惯的思路进行思考,促…  相似文献   

3.
何先万 《湖南教育》2002,(15):26-26
思维转换能力是数学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解题教学中,我们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转换能力。转变思维模式。数学问题的解决,往往要依据一定的模式。教学中,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发掘出题目的内涵,引导他们通过联想、追忆以往接触过的模式,研究出不同模式解题的特点,比较其优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克服思维定势的负迁移。思维定势具有二重性:一方面表现了一种趋向性和专注性,当习惯性思路与解题途径吻合时,它就会起积极作用,促进正迁移产生;另一方面,它产生一种惰性和呆板性,使人们囿于习惯性思维而陷入困…  相似文献   

4.
<正>数学是一门逻辑性与开放性相结合的学科,本文论述了思维定势正迁移的积极作用及培养策略,并提出了思维定势负迁移的消极作用及防治措施。心理学认为,定势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是过去的感知影响当前的感知。因此,思维定势可以理解为过去的思维对当前思维的影响。所以,数学中的思维定势可以理解为思维主体多次运用某一思维程序解决同类数学问题,从而逐步形成了习惯性反应。  相似文献   

5.
思维定势具有二重性,当习惯思路与实际问题相一致时,就可以促进正迁移的产生;当习惯思路与实际问题相悖时,往往形成负迁移,使思路囿于某种固定的“框架”。因此,对于数学教学中的思维定势,应分别情况,慎重处置,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6.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定势是把"双刃剑",如能合理利用,则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巧妙利用思维定势,促进正迁移;适时运用思维定势,避免负迁移。  相似文献   

7.
思维定势在心理学上是指人在进行心理操作活动中的一种准备状态,定势表现为问题解决过程中的思维倾向性。当一种问题解决的知识经验对解决另一种问题有促进和帮助的时候,则可促进学生的学习,使学生形成知识的正迁移,这便是思维定势在学习中的正面作用。反之则形成知识的负迁移,这便是思维定势在学习中的负面作用。在中学化学教学过程中,如何消除这种负面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教学效果呢?本文就此作粗浅的探讨。一、审析定务干扰,克服单一化思维所谓单一化思维,就是从事物的某个方面片面来观察事物,并把事物全归纳到…  相似文献   

8.
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定势是指人们按照一种固定的思路去考虑问题,分析问题的既定心理准备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往往使学生在学习化学过程中,常按照一定的习惯方法和思路去分析物质及其变化,去回答或解决有关化学变化的现象及其原因。如果学生能灵活运用这一思维规律,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促进学生知识的正迁移,在学生学习化学中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思维定势还有消极的一面,表现在思维定势的“惰性”和“功能僵化”,削弱思维的调节作用。不仅妨碍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培养和发展,而且有时会使学生形成知识的负迁移,对学生产生了消极影响。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面,是教学中  相似文献   

9.
徐桂芳 《青海教育》2008,(11):53-53
学习迁移能力实际上就是学生分析问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不会学习的迁移就容易思维定势,多走弯路,或走进死胡同。所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是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化学教育教学的目标之一。心理学家提出“迁移”这一概念,并将其定义为“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当这种影响对学习起促进作用时,称为“积极迁移”或“正迁移”;反之,则称为“消极迁移”或“负迁移”。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挥正迁移的积极作用,避免知识负迁移的消极作用呢?  相似文献   

10.
思维定势,是指人们用某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思维定势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影响具有两重性,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 一、发挥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促进学习的正迁移 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常常表现为在收集信息或处理信息的环节上按照一定的思路进行思考,促进正迁移的产生,使问题迅速得到解决。因此教学中常常  相似文献   

11.
对待数学教学中的思维定势,我们应采取一分为二的态度,慎重处理。本文主要探讨了如何发挥思维定势在数学学习中的积极作用,消除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2.
思维定势又称学习定势或学习心向,是指学习过程中学生思维活动所具有的心理准备状态。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学生的思维定势常常表现为按照某种习惯的思路去进行思考,当这种习惯思路与具体问题的实际解决途径不一致或相悖时,定势往往形成负迁移,使学生的思维受到束缚,不利于形成正确的、积极的、活跃的数学认知。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着眼整体,厘清关键,让认知聚焦知识的核心,是引领学生走出思维定势形成的负迁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母语思维定势和母语知识负迁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职学生的外语习得。为了克服母语思维定势,减少母语知识负迁移,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比较中英语言思维习惯的异同。教学中加大目标语言的输入,帮助学生建立新的语言思维。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结合语用知识,进行大量的语言实践,从而有效地学好英语。  相似文献   

14.
定势是指一定的心理活动所形成的一种预先的心理准备状态,它使人们以比较固定的方式去进行认知或作出反应,并影响着问题解决时的趋向性。这种趋向性,有时有助于问题的解决,起到正效应;有时会妨碍问题的解决,带来负迁移。鉴于思维定势具有两重性,所以应努力培养学生有利于正效应的思维定势,防止思维定势的负迁移。所谓迁移,就是对一些问题的解决影响到另一些问题的解决。如果迁移是消极的,对过去解决问题的老经验、老办法,不利于甚至干扰对当前问题的解决,那么这个迁移就是负迁移。我们经常要求学生熟练地掌握数学概念、定理、公式、法则,并…  相似文献   

15.
思维定势产生的负迁移,指的是已有知识和技能干扰或阻碍了新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产生思维定势负迁移的主要原因是学生思维受到局限和僵化,被题目表面现象所迷惑,机械地套用公式、定律和规律等,使解题误入歧途,产生错误。要克服思维定势  相似文献   

16.
二、正确解决数学问题能力培养的基本策略由于迁移和思维定势是影响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两大主要因素,所以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正确、高效地运用迁移和思维定势,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可以采用如下策略:1.培养学生善用“迁移”在小学  相似文献   

17.
突破思维定势 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而创新能力的关键是创新思维 ,但是妨碍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是普遍存在于人们思维活动中的“思维定势”。思维定势是个心理学概念 ,是指人在思考问题时 ,总喜欢按一定的思路去思考 ,显示出思维的单一性、定向性。心理学家指出 :在学习过程中 ,思维定势可以促进同类或相似课题的学习 ,产生学习的正迁移 ;而在解决不同的问题时 ,则能产生强烈的干扰作用 ,产生学习的负迁移。1 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常见的几种思维定势1 1 前概念定势学生在学习某生物学知识前 ,总是存在着一些已经内化了的前概念 ,它们总…  相似文献   

18.
本文联系数学教学实例,探讨在数学教学中克服思维定势,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问题.  相似文献   

19.
物理教学中的思维定势表现为学生思维的一种趋向性与专注性。以教育心理学而论,“定势”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用知识技能时既定心理的准备状态,这种心理状态使学生按照一定的习惯思路去考虑和认识问题。正确利用这一思维规律,有助于学生运用记忆中储存的知识信息促进正迁移,缩短知识的更新周期产生积极作用。然而,由于思维定势的形成常伴随着思维的惰性和“功能僵化”,形成负迁移,造成“定势错  相似文献   

20.
思维迁移能力的培养是物理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高中物理教育的重要目标。思维迁移能力的培养对于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定势,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增强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学习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迁移能力,谈几点体会和看法。一、恰当地选题是培养学生思维迁移能力的基础笔者认为,选题应坚持以下原则:1.选题应难度适中。教师选择的课题必须要适应学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