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5 毫秒
1.
中国近代大学以1898年为起点,1928年为一转换,1949年终结。在这半个多世纪时,在近代大学校长们以自己的人格力量为平台,开创了中国近代大学教育的辉煌;同时也为现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形成奠定了厚实的化底蕴。历史进行了新的世纪,唯有培养出一流的大学校长才能建成一流的大学,大学校长是一个大学发达的灵魂与框纽。  相似文献   

2.
改造大学:大学校长不能放弃的责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学的兴旺与否取决于其内部由谁控制 ,大学校长是大学兴旺的一个决定性因素 ;大学历久不衰成为伟大而恒久的组织 ,取决于大学是不断自我改造以适应社会的机构 ;改造大学是大学校长不能放弃的责任 ,这种责任主要包括 :明确大学使命 ,建设一流教师队伍 ,加强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3.
改造大学:大学校长不能放弃的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的兴旺与否取决于其内部由谁控制,大学校长是大学兴旺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大学历久不衰成为伟大而恒久的组织,取决于大学是不断自我改造适应社会的组织,而大学校长是推动大学改造的决定性因素;大学改造是大学校长不能放弃的责任,这种责任主要包括:明确大学使命,建设一流教师队伍,加强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4.
一流大学一般是指一流研究型大学。在创办一流研究型大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人才而非是钱,特别是大学校长,而唯有杰出的大学校长才能胜任建设一流研究型大学的使命。一流研究型大学得以成长首先需要继承大学的文化基因,即必须以真理追求为使命,以责任担当为动力,以实验精神为导向,以有效组织为支撑,否则就没有根基,这构成了大学发展的内在逻辑。其次需要由杰出大学校长引领,优秀教授团队支撑,稳固的后勤保障和高效的管理维护,由此构成一流研究型大学运行逻辑。再次是依靠共生、互动、竞争、互补机制使特色生成,这构成一流研究型大学成长的生态逻辑。只有当内在逻辑、运行逻辑与生态逻辑相互契合时才能使一批一流研究型大学崛起。这一切就构成了一流研究型大学的生发逻辑。  相似文献   

5.
山西大学堂对中国近代大学教育的贡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创立于1902年的山西大学堂,在20世纪最初的20年里,与京师大学堂、北洋大学堂一起开创了中国近代大学教育的先河。山西大学堂以其一校两制、以新化旧的独特办学模式,取法英国的教学风格和开内省举办大学的先河,为中国近代大学教育的发展作出了多方面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从大学校长的视角来总括中国近代大学本土化发展的经验,可归结为以下方面。首先,士志于道是中国大学精神的表述,大学校长的办学理念与大学之道的耦合,是推动中国近代大学本土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其次,制度建设是中国近代大学本土化发展的基点。第三,精神建构是中国近代大学本土化发展的核心。第四,文化自觉是中国近代大学本土化发展的重要文化使命。第五,和而不同是大学本土化发展应具有的全球视野。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代大学校长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他们对中国大学的发展影响深远,因而专门研究这一群体,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脉络,吸取好的办学经验,为现代大学办学提供指导与借鉴。程斯辉教授的专著《中国近代大学校长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年出版),无疑是一部填补这方面研究空白的力作。  相似文献   

8.
付佳 《煤炭高等教育》2013,(1):47-50,55
中国近代国立大学与私立大学校长在任职年限、出任年龄等方面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性,而大学校长的任职年限和出任年龄又影响到大学的发展。通过对该相关问题的比较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官员式的任期"养"不出真正的大学校长;高等教育行政化导致大学校长的价值取向发生变化,教育理想成为"空中楼阁";大学校长的任用应切实体现师生诉求;大学校长任职应打破"衙门化"的论资排辈,倡导"年轻化"。  相似文献   

9.
以大学校长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的讲话为案例,梳理了百年来中国大学校长致辞的发展演化。民国时期的大学校长在致辞中注重探求教育本质、关注国家命运;新中国成立后的大学校长讲话政治意味较浓,强调又红又专;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学校长的选拔任用高度行政化,他们的讲话呈现出同质化、模式化和专断化的特点;2010年以李培根院士毕业致辞为标志,中国大学校长的讲话进入一个多元的时期,力图以大学精神的光芒照亮学生的前行道路。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程斯辉教授所著《中国近代大学校长研究》一书进行评析。认为该书将中国近代大学校长作为一个总体,结合所处社会背景和教育体制,进行群体性、全景式研究,凸显以下主要特色:个案考察与群体分析相结合,开辟中国近代大学校长研究的新视野、新领域、新范式、新境界;文献研究和计量分析相结合,还原中国近代大学校长制度及其治校办学的历史真实;个体研究与类型研究相结合,揭示中国近代大学校长成功与失败、模范与平庸的经验与教训;历史研究与现实观照相结合,为当代大学校长管理专业化和造就当代教育家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1.
中国应当怎样遴选大学校长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一个成功的大学校长被视为大学的灵魂,是大学的象征,对于建设世界一流水平的大学至关重要。因此,采用什么样的校长体制,选拔什么样的大学校长以及使用何种方法选拔校长,都是一所大学能否办得成功的关键。本概括了迄今为止我国几种类型的大学校长,介绍了职业型大学校长的标准,并在借鉴国外大学遴选校长方式的基础上,建议实行民主、公开遴选大学校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民国时期国立大学校长是中国近代大学校长群体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实践者和标志性人物.对国立大学校长管理权限和产生机制的探讨,既有利于我们进一步全面认识中国近代国立大学的管理机制,也可以为当前我国大学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提供参考.中国近代国立大学校长总辖全校事务,其产生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国立大学之间相互博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中外大学校长任期比较研究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和外国的大学校长在任期长短、任职年龄等方面均存在很大的差异,大学校长的任职期限和任职年龄影响到了大学的发展。通过对中外大学校长的任职年限、出任年龄和校长任期与大学发展的关系的比较考察,笔者认为,中国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大学的特殊情况,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大学校长在大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大学校长任期限制得不宜过严;大学校长的长期任期制可促进大学的可持续发展;大学校长任期一般不应该少于10年;大学校长任职应该"年轻化"。  相似文献   

14.
大学校史的研究如何体现"大学精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研究领域,它不仅是从"长时段"探讨中国近现代大学发展规律性的课题,而且也是认识当代中国教育变革尤其是大学变革、发展的重大课题。如何通过对近代化进程中的大学变迁的历史过程及其历史特征的揭示,来探明制约中国大学精神形成的社会因素和概括出大学走向"一流"所应坚持的大学之道,这是大学校史研究的最原始意义。大学精神何谓?透过大学校史,我们发现近代中国大学精神至今还未过时,在争创世界一流,争创名牌大学的今天,重温近代中国大学精神就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5.
大学校长是每一个大学的灵魂人物,任何一所大学的成功,都离不开校长的成功领导。但由于国情不同,各个国家的大学校长都有着各自的特征,在其行政权力的分配和表现形式上存着差异。美国是目前世界上高等教育最为发达的国家,对比中美大学校长的群体特征与权力,对中国大学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张楚廷先生的大学思考与实践出发,探寻大学校长的人格范式:去官本位化是大学校长人格范式的起点;在形上的大学世界里求取大学之真,是校长人格的眼睛;在现实的大学世界里抓住大学事务的核心,也就是人才,是校长人格的灵魂;在现实的社会中保持必要的独立,是校长人格的基石。  相似文献   

17.
大学校长是大学精神的倡导者和拥护者,是大学与时俱进的指导者。大学精神是大学的灵魂,是千百年来大学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中国现代大学校长及其倡导的大学精神在其特殊的历史阶段对大学发展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大学精神的形成与发展有其特殊的历史意义和教育意义,大学校长积极创建的大学精神在促进大学发展中的特殊功能为教育学者有目共睹。  相似文献   

18.
大学校长·大学精神与大学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校长是大学精神的倡导者和拥护者,是大学与时俱进的指导者.大学精神是大学的灵魂,是千百年来大学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中国现代大学校长及其倡导的大学精神在其特殊的历史阶段对大学发展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大学精神的形成与发展有其特殊的历史意义和教育意义,大学校长积极创建的大学精神在促进大学发展中的特殊功能为教育学者有目共睹.  相似文献   

19.
在北京大学举行世纪庆典的一系列学术活动中,以“面向21世纪的高等教育”为主题的“大学校长论坛”尤为引人注目。近百所国内外著名大学的校长或校长代表出席了会议。从21世纪大学的使命与作用、21世纪大学的教与学、21世纪大学与社会的关系、21世纪大学的管理与经费等4个方面,对会议内容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近代中国教会大学的功能演变及原因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教会大学在其存在的一个多世纪里,其功能逐渐由带有政治目的的传教工具演变成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发展的椎进器。中国教会大学功能的演变固然有着深刻的政治背景,但是,中国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使其功能的演变有着必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