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长江日报特稿中心现象,体现的是长江日报旗帜鲜明讲政治、重业务、强队伍,提升传播力的发展导向。特稿中心现象从某种意义上折射了爆款产品生产过程暗藏的规律:选题接地气、内容靠细节打动人,传播靠“共情”力。  相似文献   

2.
张扬 《传媒》2024,(6):51-54
基于抖音平台的数据分析,本文发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主体主要是非政务新媒体账号、传播内容主要是截取的视频片段、传播效果对既有流量依赖较大、政务账号传播能力强于非政务账号、沉浸式共情内容更易成为爆款,但也存在传播内容顶层设计不足、短视频逻辑性思想性不够、以小见大的生活叙事较少、非政务账号发声积极性仍需提升、“信息茧房”影响短视频传播效果等问题。优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短视频传播,要加强顶层设计、坚持内容为王、遵循传播规律、建立激励机制、规范算法技术。  相似文献   

3.
全国两会历来是各大媒体大比拼的时刻。在移动优先策略下,不少媒体推出创意十足、制作精良的移动端融媒"爆款"产品。仔细梳理发现,与传统媒介产品相比,这些移动端爆款产品并不只是形式的革新,而是从生产理念到传播路径的再造。  相似文献   

4.
张刘洁 《新闻传播》2023,(17):73-75
当下,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在工作闲暇之余能做的娱乐活动少之又少,这就有了短视频的生存之地。短视频的兴起,让受众逐渐养成碎片化视听习惯,从而影响、改变了传统媒体的生产传播方式。为了提升媒体影响力、抢占网络话语权、更好地进行新闻舆论的引导,越来越多的主流新闻媒体进入短视频创作领域,开始创造爆款、引爆流量。那么,在新形势下,主流新闻媒体该如何打造爆款新闻短视频呢?本文结合实际案例,浅析新形势下爆款新闻短视频的打造路径。如今,短视频平台层出不穷。虽然各个短视频平台的底层算法逻辑不尽相同,但能够圈粉无数的爆款内容总会有法可循。作为新闻从业者,把握总结其中蕴含的规律,了解爆款新闻短视频的生成原因,可以很快提高受众黏度和关注度,释放传播最大效应,有助于打造出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品牌。  相似文献   

5.
在媒介融合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打造融合传播的"爆款新闻"并不容易。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增强"四力"(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就是打造"爆款新闻"的重要方法。践行"四力",不仅是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要求,更是互联网时代融合传播的呼唤。  相似文献   

6.
赵晓蕾 《传媒》2023,(18):23-24+26
爆款融媒体产品是媒体融合的重要抓手。本文对爆款融媒体产品的创作路径进行分析,发现大多数爆款融媒体产品善于运用情感要素,以达到共鸣效果;树立用户思维,调动用户参与积极性;通过技术的创新应用打造沉浸式场景,提升其传播力、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短视频领域已成为传媒业的必争之地,也是传统广电媒体扩大传播影响力、抢占网络话语权、强化舆论引导力的主阵地。本文分析了爆款短视频的特征及广电媒体短视频生产的堵点、痛点,提出了广电媒体应顺应短视频时代的媒介生态和发展趋势,以互联网思维优化资源配置,从增量提质、坚守价值、内容为王、紧扣热点、创新手段、双屏联动等方面来谋定思动,从而打破虽具天然视频生产优势却难有短视频爆款的发展窘境。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新闻传播规律揭示的是传播主体如何通过传递新闻满足收受 主体新闻需求的内在关系;传受互动是新闻传播的总规律,在新闻传播过程中体现为三 种基本规律:选择律、效用律和接近律。新闻传播规律以自发作用和自觉运用两种主要 方式对新闻传播发挥影响。  相似文献   

9.
李鑫 《新闻战线》2022,(4):99-100
在生产革新阶段,媒体面临生产方式和传播能力两方面的考验,从载体转型不断转向思维转型,生产方式和生产逻辑都发生了较大变化。为实现突围,转型媒体要满足用户、生产者价值取向、流量价值的标准,以正能量内容和轻量型视频的策略打造大流量的爆款资讯短视频。  相似文献   

10.
何慧媛 《青年记者》2020,(12):11-12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大考",正在加速媒体融合转型的专业媒体坚持舆论导向,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方式创新,推出一系列有感染力、有影响力的抗疫新媒体报道。其中的爆款产品,运用融合生产实现了内容增值,值得总结关注。  相似文献   

11.
《新闻界》2018,(11):17-23
通观人类新闻活动史,从新闻传播者角度观察,截止目前,大致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民众个体为主导性传播者的时代、职业新闻传播主体为主导传播主体的时代以及初步开启的职业新闻传播主体与非职业新闻传播主体共同主体的时代。三个时代间的历史变迁关系,意味着人类新闻生产方式、新闻生产关系的不断变革,意味着人类的整体新闻活动方式演进,主要是由相关的生产力系统从根本上决定的。而在新闻规律视野中,更重要的意味是,新闻传播者(主体)的历史结构变迁,反映和呈现了人类新闻活动是一个新闻自由不断提升的过程,甚至可以原则性地说,新闻传播主体的演变规律,就是社会主体不断走向新闻自由境界的规律。  相似文献   

12.
相较于文字,音画同步、紧凑高效的短视频越来越受到人们喜爱,短视频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方式,主流媒体纷纷将生产出刷屏的短视频作为努力方向。如何让正能量获得大流量、让好声音成为最强音,本文以黄石日报社实践为例,探讨短视频爆款传播的密码。  相似文献   

13.
田刚 《东南传播》2020,(4):23-25
近年来,短视频已成为移动互联时代最受用户欢迎的新闻内容样态。本文以央媒新闻短视频为研究对象,探究爆款新闻短视频的叙事特征,对移动短视频生产和传播进行经验总结,并尝试阐述这种叙事变化带来的一些负面效应和影响。  相似文献   

14.
媒体融合,不仅要着眼于融合的过程,还要关注通过融合取得的最终成效。在媒体深度阶段,生产出具有价值的“爆款”融媒体产品,对媒体和社会来说都是获益匪浅的。本文分析了当前融媒体内容生产在议题选择、体制机制、人才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以及湖北日报传媒集团生产“爆款”产品时在思维意识、人才转型、叙事角度等方面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5.
当前,两岸政治关系起伏不定,面对复杂的民意,如何打破两岸信息隔阂,进一步拉近两岸民众的心理距离,成为涉台传播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台海短视频已经发展成为消解两岸信息隔阂和重建两岸共识的创新方式和重要渠道。本文聚焦2022年度省市两级电视媒体创作的台海短视频“爆款”,深入分析福建台、厦门台等五大主力创作机构的叙事策略和传播“密码”,以此审视新媒体语境下涉台传播的话语建构得失,为理解主流媒体涉台传播的实践规律、解决台海短视频的传播困境打开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数字时代社交短视频平台为舞蹈参与式传播提供了新生态。依据“爆款”舞蹈短视频形成的模仿拍摄、直接转发、评论讨论、点赞收藏等参与行为,已经成为新媒体用户参与舞蹈传播的重要途径。通过对抖音平台中舞蹈短视频的采集与分析,体现出基于PGC创生和基于UGC复制变异两种传播路径,呈现出基于传播的社会交往以及基于算法的趣缘聚集两种特征。短视频平台改变了舞蹈的生产、传播和接受样态,重塑了舞蹈传播理念、机制和业态,为舞蹈的传播发展提供了新契机。  相似文献   

17.
李嘉卓 《传媒》2021,(18):76-78
当下的传播生态随着互联网区域性流量与粉丝数量增长变缓,原有的圈层化、个性化和小众化的精准式传播效果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为了进一步扩大传播的范围、跨入其他圈层去获取新的粉丝,"出圈"传播成了目前比较热的传播现象.主流媒体的深度融合应当抓住"出圈"的契机,从内容供给侧改革入手,提升内容产品的需求维度,多生产具有跨领域、多元化的内容产品,在利用爆款产品"出圈"吸引用户的基础上,利用新兴技术为融合生产持续赋能,并结合多平台的传播特点,构建出新的用户圈层,实现更大领域的覆盖.  相似文献   

18.
高芳 《中国记者》2021,(2):113-116
当下,在互联网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主题报道的传播方式发生了变化,从早期的依托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再到如今网络媒体客户端;从单纯的文字、音像、影像到如今H5、短视频等新兴表现方式频现。主题报道在不同阶段,以不同媒介传播,取得不同的传播效果。融媒体时代,主题报道要想满足受众的需要,取得最大化的传播效果,就必须以"媒介融合、内容融合"的创新理念,去打造爆款产品。本文以平潭融媒体中心在主题报道中的探索与实践为例,浅谈如何打造爆款产品。  相似文献   

19.
王敏利 《传媒》2021,(7):30-32
泸县融媒体中心成立于2019年1月,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逐渐从新媒体"困难户"成长为能够自主策划宣发、打造新媒体"爆款"的县级政务融媒体大V.泸县融媒体中心在扎根本土优秀传统文化,讲好泸县风俗故事的基础上,不断求新求变,通过积极传播正能量,讲好地方故事,短时间内打造出多个传播"爆款",粉丝群体不断壮大,传播声量大增.本文结合泸县融媒体中心转型升级之路,探析县级政务融媒体在新媒体语境下的创新发展,为其他县级融媒体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在传媒融合的信息时代,微博、微信、各种私人公众号,推出的"爆款"文章层出不穷,阅读量100000+的推文数不胜数,但也不会因为传播渠道便捷,每款文章都有这么高的点击量。那么,什么选题的文章会成为"爆款"呢?通常来说,重大时事类、情感共鸣类、明星娱乐类、星座占卜类、房产信息类的文章点击量都很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