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的学生生涯里,有一件事我终身难忘。我读五年级时,班主任姓孙,谢顶,个头高而背微驼,写得一手好字,同学们背后叫他“孙大圣”。那是个北风呼啸的傍晚,我怯生生地来到他的办公室,压低声音说:“孙老师,给家长的信,我不用写吧!”孙老师抬起头,看人的目光精细而尖锐,用很平和的语气说:“你和所有同学一样,都要写。”后又补充一句:“你和所有同学,都是一样的!”我的双眼一热,扭身跑了出去。强烈的自尊心使我不愿提起家庭:父亲是乡镇小会计,因财务问题被停职,郁闷的他嗜酒如命,不久又染上赌博,家徒四壁,屡遭失败的他…  相似文献   

2.
作在1947年7月1日答《艺知识》编问中说:“我写《背影》就因为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里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的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的那一回,想起来跟在眼前二般无二,我这篇只是写实。”  相似文献   

3.
何敏 《广西教育》2014,(1):65-65
一天晚上大概八点多钟,我的手机铃声响了起来,按下接听键,电话那头传来一个稚嫩的声音:“是何老师吗?”我说:“是呀。”“老师,您是不是又在备课、改作业了?记得早点休息,不要累坏了身体。”听这声音,我感觉像是曾经教过的学生小磊,但又不敢确定。于是我试探着问:“是小磊吗?”“是啊。”我不是在做梦吧?这怎么可能?小磊在班上可是一个脾气差、不合群,经常与同学打架的学生,平时没少挨我的批评,怎么会突然给我打电话,还这么关心我。可是,电话那头确实是小磊,那温暖的话语也的确出自小磊之口,此时此刻,我是如此的激动,因为我感受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幸福。  相似文献   

4.
今天早晨刚到校,便发现教室里的气氛有点儿不对劲儿,大伙儿叽叽喳喳地闹成了一锅粥,看来又有“新闻”了!我凑过去,听见林技气愤地说:“到底是谁拿了我那封信风,那里面还有好友的照片呢!”小叶也接着埋怨道:“我那封信里倒没啥宝贝,只是内容不好公开。”闹了半天,原来是班里发生了‘’窃信事件”。你说怪不怪,这“贼”偷什么不好,干嘛要偷这不值钱的信呢?法律规定,窃信是违法的。但是,为这十几封信去派出所报案,也未必太小题大作了。班长说:“至少这贼是居心不良的,还是去找班主任商量商量吧。”班主任老师四十多岁,虽不…  相似文献   

5.
1994年某一天,活泼可爱的卞轶正无忧无虑地看着电视,忽然阵音乐声从电视里传了出来,那美的旋律、轻快的节奏让小轶彻陶醉了。电视里,一个小男孩正肩着个像葫芦一样的东西,同时还拿了一根小棍子在上面来拉去,每拉一次就会发出一阵美妙的声音。小轶忙问妈:“妈妈,这是什么东西呀?怎么这么好听?”妈妈笑着说:这是小提琴,是一种乐器。”他立刻对妈妈说:“妈妈,我决了,我要学小提琴。我要学小提琴。我要学小提琴。”那连三遍的坚定口气和那双充满着渴望的眼神,很难让妈妈信小轶只是随便说说。深知学琴甘苦的妈妈摇了摇头:唉…  相似文献   

6.
一天,我吃过饭,正在家里睡午觉。突然,电话铃响了,我连忙接过来一听,里面传来一个陌生而粗暴的声音:“你家的小孩偷书,被我们抓住了。你快来吧!”从话筒里隐约听到一个小女孩的哭声和大人的呵斥声。我乍一听,吃了一惊。待冷静下来再一思索:这小孩很可能是因拿了店里的书被售货员抓住,而又不肯让家里人知道,胡乱地报了个电话号码,碰巧打到了我这里。这时的我,本来可以放下电话不予理睬,或者斥责打电话的人不该打错。但是,我没有,因为我是老师,也许那孩子便是我的学生。我又想,拿书的女孩一定是出于好奇,偶然的一念之差,…  相似文献   

7.
开心豆豆     
豆豆去寄信。邮局阿姨:“小朋友,你的信超重了,要补贴邮票。”豆豆说:“不行,阿姨,再贴邮票就更超重了。”写信豆豆给他的朋友写了一封信,约那位小朋友来找他玩,信的后面写道:“我听说你们最近搬了家,如果你收不到这封信,就来信告诉我一下,并写上你的新地址。”单数与复数老师:“豆豆,你明白什么是单数什么是复数了吗?”豆豆:“老师,我明白了。”老师:“那你说说,裤子是单数还是复数。”豆豆:“上面是单数,下面是复数。”铅笔有罪豆豆:“妈妈,再给我买支铅笔吧?”妈妈:“不是前几天刚给你买了两支吗?”豆豆:“那…  相似文献   

8.
拍蚊子记     
一阵讨厌的蚊子声把我从“周公”家中拖了出来。“讨厌。”我不满地说了一句,转了个身继续睡觉。正当我再次跨入“周公”家时,“嗡……”那烦人的声音又一次把我拖了出来。无论我怎样睡,它都要给我添点儿乱。我气急败坏,拉亮床头的灯,决心要铲除这只可恨的蚊子。首先,我模仿古人,来了一次“守灯待蚊”,可它却始终不肯露面,我心中不免有些焦急,可我相信“坚持就是胜利”。果然,那既讨厌又熟悉的声音又一次传入我的耳中,是它!是那可恨的蚊子!“现在就是你的死期,接我的‘降蚊十八拍’吧!”可惜,我的“降蚊十八拍”敌不过它的…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教育界,有一句人人皆知的响亮口号,就是“尊师爱生”。从字面上看,这几个字的意思是:学生要尊敬老师,老师要爱护学生。   “尊师爱生”和被奉为中华民族美德的另一个口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那就是“尊老爱幼”——晚辈要尊敬长辈,长辈要爱护晚辈。老师和学生也是长辈与晚辈的关系,所以“尊老爱幼”拿到教育界,就自然成了“尊师爱生”。   如果把这两个口号改一改,变成“尊幼爱老”和“尊生爱师”,那还像我们民族的美德吗?这么一改,有的人可能听着别扭,有的人可能拍案而起:“那还行?那成何体统!”   我这里无意…  相似文献   

10.
刘红 《江苏教育》2008,(13):113-114
第一次让我知道它的,是我的学生。语文课上,我们学习《爷爷的芦笛》,那是讲强强独自在暴风雨的夜里如何战胜了恐惧,变得勇敢起来的故事。在发表感言的时候。一个男孩子说:“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闪烁着智慧的思想,自然获得了我的赞赏。可更多的声音嚷了起来:“老师,那是歌词,不是他的。”  相似文献   

11.
幽幽卡片情     
不知不觉中,又一个圣诞节来到了。这是进中学以来的第一个圣诞节。上了中学,意味着即将成为大人了。这个圣诞会不会与以往有什么不同呢?看着窗外打着转儿的落叶,我静静地想。“××,你的信。”一个声音打断了我的思绪,接着一封信落在了桌上。谁来的呢?刚一拆开,一张卡片掉了下来,那是怎样的一张卡片呀!洁白洁白的底色,再加上一簇怒放的紫色“勿忘我”,我仿佛闻到了那阵阵花香,禁不住在心底欢呼起来。要知道,这可是我最喜欢的色调呀!“是谁如此了解我?”带着疑问,我轻轻地打开了它,映入眼帘的是一行行刚劲、潇洒的字体,那…  相似文献   

12.
“老师,我大姨妈来了!”我正在专心致志摆弄着分子结构模型给台下的学生们讲解,被一个意外的声音打断。那声音来得过于突然,以至于我停顿了两三分钟才从葡萄糖的分子结构中回过神来。我恼怒地盯着倒数第二排站起来的那个女生,没好气地说:“你大姨妈来和你有什么关系,现在是上课!”台下有人吃吃地在笑。女孩的脸红扑扑的,一条乌黑的长辫子优美地垂在已经丰满的胸脯前。她站在自己的座位上,局促不安。我又瞪了她一眼,她才怯生生地坐下。课后,和同事们聊起这个话题,我抱怨道:“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像话,课堂上竟然要求去见她的…  相似文献   

13.
由于几千年的“上智下愚”的中国文化的影响,教育在传统的意义 上,主要指教师居高临下的一种赐予,并且这种赐予似乎都是教师通过声音方式,从口里“ 讲”或“说”出来的,声音充斥学生周围,“听”成为学生接受知识的主要途径。现在不能 体罚学生了,教育似乎就等于“叫”:教师的讲课声;校长的教导声;班主任的批评声;父 母的唠叨声,特别是,有的班主任坚信:“说你听、你就听,不听也得听”。学生们大多生 活在一个声音世界,在有的教师眼里,似乎一个个学生除了耳朵,什么也没剩下,这句话对 不对,老师可以扪心自问。一声音在传递…  相似文献   

14.
吴卫东 《广东教育》2004,(10):53-53
上《观潮》一课,我展示了两幅钱塘江大潮的图片,以使学生对大潮的凶猛来势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潮来之时”部分是本课的重点,我抓住一个“变”字作文章:大潮来时的声音、样子有什么变化?其目的是让学从变化的速度之快、变化之面目全非来理解这一天下奇观。很快,两条线索被学生找出来:隆隆响声→人声鼎沸→响声越来越大→声音如同山崩地裂;风平浪静→一条白线→白浪→白色城墙→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抓住这两条线索,学起来就不那么困难了。  相似文献   

15.
在噩梦魔王的领地醒来时,我发现自己躺在一座被黑烟笼罩的小岛上。我成功了!我的耳边又响起了那个苍老而急切的声音:“孩子!孩子!听见我说话了吗?”“你是谁?”我向四周望去。没有人。“我是海利尔啊!”“海利尔?”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你还活着?”“是的,孩子,我还活着!噩梦魔王被人放出来了,我就在他的旁边,被绑在绞刑架上。”我一下子跳了起来:“快告诉我,怎样才能救你?我在岛上,周围全是浑浊的湖水!”“听着孩子!那是天鹅湖!勇敢地走到湖里,会有人帮你的……”海利尔的声音忽然停住了,紧接着,传来一阵…  相似文献   

16.
涂老师用响亮的声音对全校同学说:“明天就是三八妇女节,我们小朋友还记得上次让妈妈写的心愿吗?今天我们就可以看到了,并将付诸行动。小朋友,你们高兴吗?”涂老师的话音未落,同学们就高兴地回答:“高兴!”正当我在高兴时,一封信像叶子一样慢慢地飘落。“王鲁铭,这是你的信。”只见老师给我的那封信的右下角写着中国民主同盟上海市委员会,一看见下面的那行小字,我就知道是妈妈的三八妇女节心愿。我迫不及待地撕开信壳,“什么!妈妈要一件ESPRIT的黑色女装,那不是我们上次看见的那个牌号76476552的超贵服装吗!”我的声音使同学们向我投来奇…  相似文献   

17.
接电话     
要问我现在最怕听到什么声音,我会不假思索地回答你:电话声。我的确是怕极了电话声。好不容易从外面的喧嚣世界中逃回来,躲进家里,以为有一块静土了,刚刚拿起一本书,没翻两页,突然“铃铃铃”,便再也看不进去了;写作写得正酣畅之际,突然“铃铃铃”,思路阻断。对于我来说,越是干对自己重要的活儿越需要一种情绪,一份心境,也就越害怕被人打扰。那电话一天到晚“铃铃铃”,没完没了,弄得我精神恍惚不得安宁,就连偶然打开电视机,听到里面的电话响了,也不免要“杯弓蛇影”神经质般紧张半天。这世上什么人都有,打电话来的自然也…  相似文献   

18.
被退过稿的作者自然知道那滋味不好受,但他们可能不知道写退稿信的体验也很糟糕。即使万般小心,一颗颗玻璃心破碎的声音也不时在耳边响起。为了提升退稿技巧,我买了一本名为《退稿信》的书,这本书收录了很多大作家收到过的退稿信。我一边看一边笑,编辑们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那些作家能熬出头真是不容易。比如王尔德曾收到退稿信说:“我亲爱的先生,我已经看过阁下的手稿了。哦,我亲爱的……上帝啊!”塞缪尔·约翰逊收到的退稿信更绝:“阁下的作品既杰出又具有原创性,但是杰出的那部分并无原创性,具有原创性的那部分却又不够杰出。”美国诗人史蒂文斯打开投稿的回邮后发现里面居然装着一小撮灰烬……  相似文献   

19.
一次课堂作文中,我指导学生给外地的亲人写了一封信。批阅习作时,我读到了一个平时在班上表现不怎么出众的同学的“跑题”信,这封信居然是写给圣诞老人的.显然不符合本次习作的要求.完全可评“不及格”。将要落笔评定等第时.我想:这个学生连这么简单的题意都审不清,究竟是什么原因呢?还是找她来面谈吧。叫来了那个学生,我说:“题目是‘给你外地的亲人写封信’.你怎么……”学生说:“我的亲人都在本地。”原想说那你就把亲人当作在外地不就得了。但又觉得此话实在有悖于“课标精神”,忙换了一个话题追问:“那也不至于写给圣诞老人呀!”没料到学生说:“在我的心中,圣诞老人就是亲人,比亲人还亲呢!”我心猛地一颤.对于学生的“童心世界”和“游戏乐园”。我曾经多少次地对它修“枝”剪“叶”,横挑鼻子竖挑眼。怀揣一份尊重、一份欣赏。我再次读了这份“给外地亲人的一封信”。信中的一段话吸引着我的眼球:“圣诞老人,我知道你每年平安夜总会钻进烟囱,把每个孩子想要的礼物放进袜子里,你是一个知心爷爷.你的眼睛可以看出每个孩子的心思,你是世界上最慈祥的老人.最受我们欢迎。  相似文献   

20.
天还未亮,我就被学生朗朗的读书声催醒。顺着声音走过去,我看见十几个学生一溜排站开,大声地诵读着,声音在整个山谷里回荡。我被这声音陶醉了,这是山谷里最动人的声音。看着那一双双渴望的眼睛,我的心绪也随之起伏起来,这是老师的希望,也是整个山村的希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