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侯志伟 《科教文汇》2012,(5):69-69,76
《列子》中的“所”主要分为结构助词①、名词、作为被动句标志的助词“所”等三大类,其中结构助词占绝大部分.结构助词“所”与动词、动词短语、名词、形容词结合,或者先与介词结合,再与动词或动词短语结合构成名词性结构,具有类名词的功能,可在句中承担主语、谓语、宾语、状语、定语等成分.  相似文献   

2.
较详细地阐述了科技论文英文标题的编写方法,即首先要确定一个名词性的词或词组作为中心词,再以介词短语、形容词、分词短语、不定式短语、复合词、名词或动名词等限定性词或词组进一步修饰中心词、阐明论文主题。对英文标题写作中主要语法现象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归纳。对英文标题编排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如标题大小写、长度、冠词的省略、中英文一致及结构形式等,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3.
石静 《金秋科苑》2010,(14):132-132
文言中的某些实词,可以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它的词性和用法,也使词的意义发生一定的变化,这种现象叫做词类活用。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动词作名词,形容词作名词,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及某些词的为动用法,还有数词的活用等。本文重点谈谈意动用法。  相似文献   

4.
石静 《今日科苑》2010,(14):132-132
文言中的某些实词,可以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它的词性和用法,也使词的意义发生一定的变化,这种现象叫做词类活用。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动词作名词,形容词作名词,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及某些词的为动用法,还有数词的活用等。本文重点谈谈意动用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以形容词为对象,进行情感表述的中日对比研究。无论是汉语还是日语,都有表述情感的词。在现代日语中,形容词分为感情形容词和属性形容词,而感情形容词又分为感情形容词和感觉形容词。与日语相比,汉语中并没有"感情形容词"、"感情动词"等概念。但在汉语的形容词和动词中有表达感情的词语。汉语中形容词可以通过"很"来修饰后面的宾语。日语中感情形容词的使用有人称上的限制。  相似文献   

6.
科技期刊论文英文标题抽象名词短语结构分析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旨在发现与归纳科技期刊英文标题中"名词+of+名词"结构的语言特点。运用语料库语言学研究方法对理科类科技期刊英文标题进行了大样本统计分析。结果显示,84.5%的英文标题是名词短语形式,以"中心名词+介词短语"的形式最为典型。中心名词主要表现为五类抽象名词。结论表明以抽象名词为中心名词的短语结构因其结构简洁、信息载荷量大而成为科技期刊英文标题的主要表达手段。  相似文献   

7.
不定式是历次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必考的内容,不定式是动词的一种形式(to v.),它具有动词的特性,例如,它可以有自己的宾语,可以被状语修饰等。不定式和它自己的宾语或状语组成不定式短语。不定式(短语)在句中可以作主语、表语、宾语、宾语补足语、定语和状语等等,就主语,宾语,表语,状语的使用我们做了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一般语法书和教科书在谈到副词语法特点时都指出,副词一般不修饰名词,并且把能否受副词修饰作为划分谓词和名词的重要标准.但是,"很淑女"这种程度副词修饰名词的结构,自九十年代起,在日常交流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本文主要从能进入此种结构的名词的语义特征入手,浅析其存在的原因及理据.  相似文献   

9.
孙秀青 《科教文汇》2008,(19):243-243
“故”是古汉语中的一个常用词,本义是动词本为动词“使为之也”,引中为名词“原因、根由”,形容词“旧的”,后来又虚化为副词(包括时间副词、情状方式副词,语气副词等)和连词,经历了由实词逐渐演变为虚词的过程。本文主要探讨它的虚化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英文科技论文标题撰写规范,提升国内学者英文标题写译质量。【方法】以SCI百篇高被引论文标题为语料,利用SPSS17.0统计软件与文本检索工具Antconc3.4.4对英文科技论文标题的长度、高频词、词块及结构类型进行多维度特征分析。【结果】 英文科技论文标题长度不一,但以5~13个词为主;科技论文标题的高频词既包括使用于所有语域的功能词,亦包括彰显学科与文体属性的名词、形容词等实义词;科技论文标题中的高频词块与研究程序、方法、论题等要素相关;科技论文标题结构包括四种类型,尤以名词短语结构最为常用,这其中名词短语+介词短语是使用最为高频次的类型。【结论】 SCI百篇高被引论文标题的多维特征分析结果可为英文科技论文标题写作及我国期刊论文标题英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由于语体和语义因素的影响,英语限定从属分句(简称从句)可以简化为短语形式。换言之,从句的简化是指把从句中的谓语动词变为非谓语动词形式或其它非动词类短语,如分词短语、不定式短语和形容词短语等。这样的简化是从句与短语之间的转换。在二者转换的过程中存在一些语法限制。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英语文献中数学公式的句法属性、功能与位置,认为数学公式的句法属性有三个层次:或相当于名词词组、或相当于名词性分句、或相当于句子。相当于名词词组的数学公式在功能上或者直接充当句子成分(充当宾语、补足语)、或者不直接充当句子成分(充当同位语);其位置一般在动词(包括谓语动词、动词不定式、ing分词、联系动词、动词被动态)之后、as/to be之后、先行语(以及引导词)之后。相当于名词性分句的数学公式在功能上构成that-分句、附属分句、并列分句;位置分别在引导词that、从属连词、并列连词之后。相当于句子的数学公式在功能上近似于句子,但仍需要由某些词引出;其位置多在句子副词、连接副词、关系副词、“介词+which”之后。另外,数学公式还常出现在as follows的后面。数学公式偶尔充当分句中的主语成分。  相似文献   

13.
《诗经》中存在着很多由一个音节叠用而形成的重言,有名词、动词、形容词、象声词等四种词性,并且这几种特殊形式在句中的位置不一,有些词一身兼多任、多义。本文尝试对重言的性质、功能等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潘攀 《科教文汇》2010,(19):124-125
目前,对动词ing形式的定义这一问题,我们并没有能在英语研究相关领域找出令人满意的完整的答案。本文基于认知语言学中的原理理论来分析动词ing形式,通过将动词ing形式与其他语法范畴(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等)进行比较分析,认为传统上的仅仅按动词ing形式的句法功能来定义是不完整的,动词ing形式实际上具有许多个语法范畴应有的特点,它是许多个语法范畴的边缘成员的一个集合体。  相似文献   

15.
英语频度副词,作为颇有特色的副词,其语义上的模糊性和句中位置的复杂性,往往给学习者带来困惑。本文作者从词语数量和是否明确频度时间对英语频度副词进行了分类。本文重点探讨的是英语不定期、独词项频度副词的时态特征、语义等级和结构关系。语义等级从四等分进行了更为细化的区分,而且把含有否定语义的频度副词纳入等级中。时态特征中重点探讨进行时态和频度副词搭配的特殊用法。频度副词在句中的结构关系主要围绕频度副词到底是修饰命题还是修饰动词展开。英语频度副词的探讨,有助于语言学习者的理解和应用,对教学也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副名结构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经历了一个由非法语言现象到逐渐被学者研究、关注,并获得合法性的过程。关于它的实质,历来学者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笔者在前人学者基础上,从副名关系角度入手,提出副名组合的实质是副词修饰准形容词,即突显着特征义的名词,整个结构是一个静中有动的结构。  相似文献   

17.
命题中“面向”一词宜符合语法规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汉语中,“面向”一词是动词,不是介词,它可以跟普通名词连用构成动宾词组,在句子或文题中充当动宾结构,复合结构和偏正结构;而“面向21世纪”中的21世纪是时间名词,在句子或文题中充当状语,状语之前加动词是不合语法的说法,是命题中的形式主义,应当避免。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基于语料库的真实语料,以difficulty一词为例,利用索引软件wordsmith确定其在学习者语料库和本族语语料库中的显著搭配和一般搭配,分析和比较了动词+名词搭配、形容词+名词搭配、名词+介词搭配在学习者语料库和本族语语料库之间的差异,从而发现中国英语学习者作文中的搭配特点。本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能引起语言教学者和学习者对搭配能力的重视,从而加强在教学活动中对学习者搭配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在文章中日语学习者学习体态形式「ている」情况进行了调查,在句末关于"ている"形的以vendler为基础的动词分类的动词与"ている/た"的连接方面,从历来的先行研究调查中得出了几乎一致的「活动动词+ている」,「到达、达成动词+だ」的结论。在本论文中作为新试验,即在连体修饰节中会不会见到和句末同样的动词与"ている/た"的连接现象呢?关于这一点,将重点放在两个环境的选择关系上以63名学习者为对象,进行了语法性判断的考试,并进行了分析,其结果明确了两点内容:a.在句末和连体修饰环境中,能够见到「活动动词+ている」、「到达、达成动词+た」的连接形式。b.在句末和连体修饰节中,在中级课程中"ている/た"的选择倾向比较相似,而学习者选择倾向接近地道的日语,这一现象的出现则是成为上级水平之后。  相似文献   

20.
王佳琪 《科教文汇》2010,(34):90-91
形容词用来指称事物的性质和状态,典型特征是能受程度副词修饰,不能带宾语,不能带时态助词及趋向动词。在我们的语言中却经常看到下面的用例:"红、丰润、发烫、小、好、尴尬、缓和"均为形容词,带了时态助词而且大都做谓语。从句法上来说,这些形容词常出现在动词的语言环境中;从语义上来说,这些形容词不仅能够表现事物性质、状态等静态特征,而且还可以表现事物的变化,也就是暗含着动态的变化过程。无论这种形容词是否转化为了动词,此时的形容词在语义上发生了变化,具有了动态性。这样,构形词缀"了、过"具有另一种功能,是潜在的句法功能的标记,是形容词后加宾语的必要条件。本文着重从对形容词的选择和词性游移的角度阐释形容词+动态助词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