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王世杰 《云南教育》2009,(24):43-44
“减负提质”一直是教学中较为复杂的议题。既要“减负”,又要“提质”,这是教师所期盼的理想境界,但在实践中往往把握不住分寸。如何才能“减负提质”,实现“减负”与“提质”的有机统一?作为一名长期工作在农村教学一线的教师,我一直在思考、探索与实践着。要实现“减负提质”,笔者认为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肖林芳 《师道》2024,(3):24-25
<正>一、小学数学减负提质的“堵点”和“痛点”“减负提质”旨在充分保障学生学习负担减轻的同时,进一步提升教学效率及质量,做到“减负”而不“减质”的教学发展目标(詹智宏,2023)。知行合一,是减负提质工作落实的保证。思于前而行于后,经过多次研讨,数学科组认为减负提质工作的堵点、痛点主要有两方面:其一,在教学实践中,减负和提质常常被当成一对矛盾关系;其二,在部分教育人看来,学生减负意味着教师增负。  相似文献   

3.
杨慧珍 《云南教育》2009,(16):48-48
“减负提质”,“减负”是手段,提质是目的。提质的关键在于教师和学生,而教师是关键,因为教师承担着学生学习的引导重任。那么教师如何“减负提质”,把学生从过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他们享受校园生活的快乐,使教育持续、健康、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4.
穆仕梅 《贵州教育》2012,(12):4-6,13
尚义小学秉承“让每个学生拥有一个幸福的童年,为孩子的终身幸福奠定最坚实的基础”的教育理想,在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努力探讨“提质减负”的途径和方法。我们深知,只有教师积极参与学习,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才有可能“提质”;只有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只有优化学生作业,才能提高作业的实效性。为此,我校通过着力改变教师、家长的教育观念,运用专项改革及课题研究等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推进“提质减负”工作的落实,切实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把幸福的童年还给了孩子,教师也在“提质减负”中得到了提升,学校也在“提质减负”中得到了发展。  相似文献   

5.
对于“减负”,在《深圳市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中摆在了义务教育发展任务中的显著位置,要求进一步改进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探索“减负提质”有效机制,切实把“减负”贯穿到教育教学和校内校外各个方面。作为教育者,我们语文老师该怎样做才能使我们的孩子真正地高兴,真正地将“减负提质”落到实处呢?这里结合语文课堂的实际谈几点个人的浅见。  相似文献   

6.
倪娟  陈振 《教育学报》2023,(1):126-137
“减负”与“提质”因其各自内在运作逻辑不同而有别,同时又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双减”政策实施一年以来,学校延时服务及校外学科类培训整治两方面落实有力,成效显著。但是,在教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双减”政策如何得以持续发力,真正实现“减负”与“提质”,尚需要在执行理念、行动路径与推进策略上统筹施策。在执行理念上,“减负”与“提质”在“追求美好教育生活”旨归中得以统一,互为目的和手段,通过“减负为目的提质”与“以提质为目的减负”的动态过程,不断走向更加统一,最终以共同旨归超越两者的对立关系,从而真正实现“减负提质”目标;在行动路径上,解决“断裂”的根本在于明晰“减负”与“提质”之间的内在关联,切断或阻滞两者恶性交互作用所形成的循环链,加强教师培养,优化学生管理以及调节资源配置,构建“减负”与“提质”协作互嵌机制以实现两者关系的有效弥合;在推进策略上,更需要结合不同群体、学段、年级、地域及基础等,分类调研研发不同举措,结合不同阶段形成不同攻坚重点,在一统性的基础上增加灵活性、提高适切性,方能达到“双减”政策初衷,以解决根本性长远性问题。  相似文献   

7.
钱直树 《今日教育》2011,(10):17-17
校长是学校实施“减负”提质的第一责任人,校长的思想与智慧,决心与魄力将决定学校“减负”提质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通过学习教育部关于“减负”工作的讲话后,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减负”是为了“提质”,“提质”又必须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就这一问题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9.
自“双减”政策落实以来,“减负提质”成了热点话题。聚焦数学作业设计,教师需要变革传统作业形式,而单元作业成为实现“减负提质”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基于单元作业设计的理念,以生为本,让学生通过作业经历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从而提升其学习效率,达到“减负提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减负提质”不能只靠课堂,但绝不可离开课堂,要想把“减负提质”落到实处,还必须优化教学过程,而优化教学过程“精讲巧练”则是一条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11.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引发了社会的极大关注。“双减”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教育质量,真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全面正确地认识“双减”,才能更好地落实“双减”,达成“双减”的根本目的。“双减”背景下,减负是手段,目标是提质,增效是实现从减负到提质的策略、措施和方法,必须实现减负、提质、增效的统一。要采取有效对策,破解如何“双减”、如何提质、如何增效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随着“双减”政策的出台,减负提质成为教育发展的新方向。“提质”意味着“提升素养”,但“提分”却被排除在外。这就导致理论上倡导的素养、减负,与教育实践选择中的“追求分数”产生了对立,高分低能等观念即其体现。但高分低能的说法并不准确,分数和素养不是对立关系,提升分数也应该是教育的目标之一,且分数在人才选拔政策及提升核心素养目标中都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要让提分成为提质的重要途径,考试命题就要关注对问题解决能力的考查,追求“反套路”的命题方式;教育实践各方主体的观念和行为也要谋求进步,让学生的素养在提分的过程中得到提升,真正做到减负提质。  相似文献   

13.
当前教育改革的一项新课题是“减负提质”。“减负”即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质”即提高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整体素质,由过去的单一抓教学质量而转入培养多能性人才。要切实做到减负提质,必须抓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发扬“尊重人格、尊重差异、思想自由、个性解放、自知自律、自主发展”的人文主义精神,一改以往的教学模式即:重视教忽视学、  相似文献   

14.
要实现“减负增效提质”,除了对各学科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了高要求之外,对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也同样提出了很大的挑战。本文探讨了如何从班风建设来实现提质的话题。文章认为:班风建设能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学习品质,这都是班主任为实现“减负增效提质”而应做出的努力。  相似文献   

15.
叶树林 《考试周刊》2010,(12):83-83
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如何通过“减负、增效、提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成为当前课堂教学急需解决的课题?本文介绍了数学课堂教学中“减负、增效、提质”的具体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16.
减负!减负!减负的呼唤再一次发出了。 但减负之路是漫长的,坎坷的,曾经多少次减负的呼声都被淹没在了提质的幌子下。如山的作业中,到今天仍是“涛声依旧”。在这崎岖的减负之途中,如果“五心”不定,减负难行!  相似文献   

17.
刘莉 《小学教学研究》2023,(28):36-37+43
课堂教学的效率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那么在“双减”政策全面推进之际,教师在课堂上如何做到“减负提质”呢?为明晰课堂教学方向,达到“有效教学,提质增效”的目的,教师需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入手着重分析教材,以学生的视角创造性使用教材,以学生发展的眼光设计教学过程,以学生适宜的方式有效展开教学,来提升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学力成长,共同演绎“减负提质”“童心圆”。  相似文献   

18.
为中小学学生“减负”的口号提了多年,但要真正落实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教师是“减负”工作的具体执行者,只有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把握好学生负担的“度”,安排好学生的课余生活,并广泛宣传,使学校、家庭、社会协调配合,共同努力,才能达到“减负提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以父母之名     
“升学·成才”梦——游走在“减负”与“增负”之间 2011年重庆市出台了义务教育阶段“减负十条”:2012年又发布了“提质十条”,旨在为教育舒压。  相似文献   

20.
丁丽玲 《学苑教育》2023,(18):49-51
课堂练习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构成部分,也是促进学生全面掌握知识内容的最有效方式。随着“双减”政策的逐步落实,初中数学教学需要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主动落实“双减”政策,积极贯彻“减负提质”教学目标。文章从初中数学开展课堂练习活动存在的问题入手,对“减负提质”背景下统编版课堂练习设计的具体策略进行了一系列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