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体育教育和健康是高校体育教育永恒的话题,培养大学生进行终生体育锻炼首先要培养大学生的体育意识,体育意识是对体育锻炼有目的的自觉性的反应,有助于学生自觉性的参与体育锻炼,培养学生的体育行为。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仍处于发展阶段,在大学生中培养体育意识,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使他们走入社会后不仅自己能坚持体育锻炼,还能带动其他人进行锻炼,对促进社会形成体育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廊坊师范学院等三所高校大学生的体育生活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廊坊市大学生对体育的总体认识程度较高,体育参与意识较强,体育锻炼的效果明显。在参与各类体育比赛和各种社会体育活动与交流方面态度很积极。  相似文献   

3.
从社会认同理论视角,分析研究高校体育课程的服务导向与大学生体育课程参与之间的作用机理是很有意义的。研究表明:优化体育课程内涵建设能显著提升大学生对体育课程的认同感和情感参与度,师资素养能力提升能显著增强大学生对体育课程的认知参与、情感参与和行为参与,体育认同能显著提高大学生对体育课程的认知参与、情感参与和行为参与。这启示我们要辩证对待大楼、大师与大学体育课的关系;重视体育课程内涵建设,增强大学生的体育认同感;不断完善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大学生的体育参与度。  相似文献   

4.
王建智 《天中学刊》2003,18(5):80-81
调查结果显示,中学阶段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大学生比不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学生体育能力和体育意识强,具有较好的体育行为。中学阶段体育教育的状况及中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自觉性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整体体育意识及行为。  相似文献   

5.
加强体育锻炼并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练就健康的体魄,是当代大学生融入社会生活的必要条件,但高校存在不重视体育课程、学生体育意识薄弱等问题,因此需要改变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优化课程内容、提高教师队伍建设等,从而促进大学生体育自我锻炼意识的养成.  相似文献   

6.
本文调查讨论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和自我锻炼意识的现状,采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大连市5所高校的非体育专业大学生体育参与现状和选择项目,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学生体育观念日益更新,大学体育活动课正迎来多元化、社会化的方向发展,这与培养终身学习、终身体育锻炼和社会体育一体化意识相衔接。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天津市6所高校934名大学生的体育意识、体育锻炼行为、体育消费和体育信息的获取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体育意识总体上是积极的,大多数大学生喜欢参加体育锻炼;大学生整体的体育消费水平较低,个体之间的差异较大;多数大学生关注体育信息,获取体育信息的途径多样化;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积极、有效.建议学校在课程设置、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以及学校建设中要考虑到学生的体育行为特点,为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介绍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一些有效措施,如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培养学生自我锻炼意识,进行运动技术教学的同时,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组织课外体育活动,为实现大学生终身体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高校体育社团活动对大学生健康效应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健康教育是当前学校体育教育的热门话题,大学生体育社团活动是学校体育发展的依托;高校大学生体育社团活动开展的好坏对学校体育健康教育的实施有一定的影响。本文着重探讨实施体育社团活动能否更好地在高校体育教育中开展健康教育。调查结果表明,体育社团活动能有效地促使广大学生养成正确的体育锻炼观念及自主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从体质状况看,参与体育社团后,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与机能方面呈现一定的变化;从意识行为来看大学生的健康价值观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10.
以延安大学非体育专业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延安大学非体育专业在校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现状进行全面调查与分析。从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频率、时长、项目选择、场所选择、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对课外体育锻炼的认识都很明确,但实际行动并不理想。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促进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科学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研究法,从体育态度、体育锻炼频率、体育锻炼时间、体育态度与体育锻炼行为相关性、影响体育锻炼行为因素五个方面,对大学生体育态度和体育锻炼行为研究现状进行分析,讨论大学生体育态度与体育锻炼行为研究中存在的缺失,并对大学生体育态度与体育锻炼行为的进一步研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文献资料、实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中国计量学院2010,2011级大学生体育隐性课程教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体育隐性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对提高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形成良好的体育学习动机,激发其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养成课外体育锻炼习惯等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3.
通过培养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加强体育科学文化基础知识与提高运动技能的教育、指导大学生制定科学的体育锻炼计划、培养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与较强体育锻炼意识,使大学生形成有计划的体育锻炼习惯,最终使体育锻炼伴随大学生并贯穿于工作、生活的一生,实现终身体育。  相似文献   

14.
对天津市部分高校女大学生体育健康状况进行调查,显示出女大学生对体育健康教育的总体认识不高,参与意识差,体育行为、素质、能力、习惯与健康教育的要求有相当差距。女大学生必须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强化终身体育意识,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改革现行体育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重视女大学生对体育意识、行为、素质、能力和习惯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成都大学为例,针对体育专业大学生和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进行了具体的对比研究,所采用的方式主要包括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等,分析了两种不同类型专业生在体育认知、意志以及情感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并提出具体的建议,希望能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高职体育俱乐部教学与终身体育观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论述高职院校采用体育俱乐部式的教学对进一步提高职业大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参与意识,培养大学生独立进行体育锻炼的能力,不断完善大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具有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7.
通过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提出发挥体育社团功能,利用体育俱乐部优势,举办文化艺术节,拓展运动休闲内容等课外体育活动形式来吸引学生参与体育锻炼,为高校课外体育活动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江西省部分高校女大学生体育健康教育状况的调查,表明女大学生对体育健康教育的总体认识不高,参与意识差,体育行为、素质、能力、习惯与健康教育的要求有相当差距.女大学生必须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强化终身体育意识,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改革现行体育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重视女大学生对体育意识、行为、素质、能力和习惯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当代大学生在校园文化生活的主动性和开放性明显增强。本文基于对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机会较少而体育锻炼需求日益多元化这一趋势的认识和思考,积极倡导"五结合"的工作理念,将大学生体育俱乐部打造成带动大学生群众性体育运动的"动车组",将奥林匹克精神渗透到日常体育文化活动和体育教学当中,努力实现"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个体育爱好"的工作目标。  相似文献   

20.
采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文献资料法,对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的体育态度、兴趣以及体育锻炼行为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体育弱势群体参加体育锻炼的态度良好,体育兴趣一般,体育弱势群体参加体育锻炼的行为与他们的体育兴趣显著相关.提高体育弱势群体的健身意识必须激发和培养他们的体育兴趣.并提出了培养这部分学生对体育锻炼兴趣的有效方法与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