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代藏书家之多不下百数,能以版本学家相称的却不多,乾嘉时期的黄丕烈可算是一个。但是人们对他的评价,往往只注意和集中在他对文献资料的收藏保存和对古书版本的鉴赏识别上,特别是清人洪亮吉论次藏书家流别为考订、校雠、收藏、赏鉴、掠贩五等,把黄丕烈列入“第求精本,。独嗜宋刻”①的赏鉴家之后,舆论就更是一边倒。甚至有据洪氏所论,进而批判他“和那些‘宋椠元椠,见而即  相似文献   

2.
六、宋刻本价格宋元旧刻至清代已日渐稀贵,而嗜宋之风则至清尤烈,自号“佞宋主人”的黄丕烈颜其藏书室曰“百宋一廛”;后来居上的陆心源则以“皕宋楼”争抢风光。为争购宋版书,黄宗羲与吕留良反目成仇;为保护宋版书,孙蓉镜血书佛字,“以免蛀厄”。众多藏书家的争相购求,使清代的宋版书价腾云驾雾,持续高涨,达到“高处不胜寒”的地步。  相似文献   

3.
清代大藏书家黄丕烈,被誉为藏书界“五百年来第一人”.古往今来的藏书家中,能做到藏而能鉴、鉴而能读、读而能校、校而能刊、刊而能精者,首推黄丕烈.他一生收藏了近200部宋版书和上千种元、明刻本以及大量的古抄本,其藏书之精,至今没有一个私人藏书家可以与他相媲美.  相似文献   

4.
小知识     
百衲本 :用各种不同版本的残本拼凑而成的一部内容较为完整的图书。“衲”系僧人用许多方块布头补缀而成的衣服 ,僧人称为“百衲衣”。以“百衲”名图书版本 ,系借喻其配本种数之多。其名始于清初钱曾 ,其所撰《读书敏求记·史记》下解题云 :“此本乃集诸宋版共成一书 ,大小长短各种咸备。李沂公取丝桐之精者 ,杂缀为一琴 ,谓之‘百衲琴’,予亦戏名此为《百衲本史记》,以发同人一笑焉”。清初宋荦曾集合宋本2种和元本 3种 ,配成《史记》80卷 ,近人傅增湘又增入明南监本 2 8卷 ,除去重复成 10 1卷。黄丕烈也曾以宋本 5种集配《宋文鉴》,以宋…  相似文献   

5.
黄丕烈(1763~1825),字绍武,又字绍甫,号荛圃,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氏,清代著名藏书家。其生活的年代,正是清代学风日盛的乾嘉时期,经济繁荣,文化昌盛,读书、藏书、刻书活动十分活跃。黄氏从20多岁开始藏书,一直到他去世,共收藏了大约二百多部宋版书和上千种元、明刻本及大量的旧抄本、旧刻本。  相似文献   

6.
在清高宗组织编修《四库全书》的影响下,中国私家藏书在乾嘉时期发展到了极盛阶段,而其代表人物则是江苏吴县的黄丕烈。如叶昌炽《藏书纪事诗》指出:“乾嘉以来藏书家,当以先生为一大宗。”陈登原《古今典籍聚散考》亦称:“乾嘉间之藏书史,可谓百宋一廛之时代。”今将其藏书特色述之如下:  相似文献   

7.
《士礼居藏书题跋记》在黄丕烈藏书题跋记中极具个性特色,书中佞宋刻,嗜旧钞,为先贤存古留真;精校勘,细考辩,求古籍尽善尽美;广交友,析疑义,显乾嘉士人风貌。它是藏书家30余年藏书校书的经验总结,也是士礼居兴盛衰落的沧桑见证。  相似文献   

8.
黄丕烈(1763—1825),清乾靠时期江苏长洲(今苏州)人,乾隆五十在年(1788)举人,字绍武,一字绍圃,号芜阿,芜夫、复翁。其署名很多,如抱守主人、士礼居主人等。嘉庆六年(1801)逢举人大挑,黄丕烈名列一等,本可到直隶去、与知县,黄丕烈不愿就职,纳资得兵部主事,不久便弃官回归故里,毕生从事藏书、校书、刻书出版事业。  相似文献   

9.
巩曰国 《图书馆杂志》2006,25(12):78-80
关于《管子补注》的刊刻年代,前人论说多有不同。本文认为:《管子补注》的作者为明代江夏人刘绩,大约刊刻于明弘治年间。郭沫若认为该书是“辽人著书入金翻刻,金本入宋再被翻刻”,其所依据的宋讳、辽讳、金讳并不可靠;丁日昌、莫友之称其为元刊本,是将黄丕烈所说“元(原)版”之“元”误解为“宋元”之“元”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士礼居丛书》刻主黄丕烈晨光黄丕烈(1763—1825),字荛圃,一字承之、绍武,号复翁、后来主人、秋清居士、知非子、抱守主人、求古居上等,清代江苏吴县(今苏州市)人。生于清高宗乾隆中,卒于宣宗道光初。26岁得中举人,官分部主事。自以怀才不遇,辞百而...  相似文献   

11.
黄丕烈(1763-1825),清乾嘉时期江苏长洲(今苏州)人,乾隆五十三年(1788)举人,字绍武,一字绍圃,号芜圃,芜夫、复翁.其署名很多,如抱守主人、士礼居主人等.嘉庆六年(1801)逢举人大挑,黄丕烈名列一等,本可到直隶去当知县.黄丕烈不愿就职,纳资得兵部主事,不久便弃官回归故里,毕生从事藏书、校书、刻书出版事业.  相似文献   

12.
清代乾嘉时期著名文献目录学家黄丕烈不仅在藏书、题跋、校刻等方面取得了卓著的成就,而且其藏书印也颇具特色。本文结合黄丕烈大量藏书、题跋,兼及其它载籍,分类考索了黄丕烈藏书印的来龙去脉,评述了他运用藏书印辨别古籍源流的成绩。  相似文献   

13.
黄丕烈的藏书题跋具有独特个性风格,其中尤以<士礼居藏书题跋记>为代表.书中佞宋刻,嗜旧钞,为先贤存古留真;精校勘,细考辩,求古藉尽善尽美;广交友.析疑义,显乾嘉士人风貌.它们不仅是藏书家三十余年藏书校书的经验总结,也是土礼居兴盛衰落的沧桑见证.  相似文献   

14.
宋版《三谢诗》为现存三谢诗集最早的本子,嘉泰四年(1204)谯令宪重修,江州(今九江)刻本。宋唐庚辑,收录南朝谢灵运诗四十首、谢惠连诗五首和齐诗人谢脁诗二十一首。此本原刻已成孤本。明清先后由著名藏书家邵弥、蒋杲、黄丕烈、汪士钟、杨绍和等收藏,均珍如拱璧,后归大连图书馆,最后流落国外。20世纪30年代,涵芬楼准备影印流通,但未能成行,留有珂罗版毛样一份。1983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据涵芬楼宋嘉泰重修本珂罗版毛样影印出版,框尺寸悉准原本,让我们还能一睹宋版书的风采。  相似文献   

15.
“读未见书”黄丕烈在书跋中曾多次提到自己“性喜读未见书”,喜从“未见书”中“赏奇析疑”。他还以“读未见书”名其斋,治其印。可见他对“未见书”的喜爱和重视。所谓“未见书”,自然是黄丕烈不曾见过的书,荛翁见多识广,他没见过的书,当属少见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天津图书馆珍藏的黄丕烈校跋本《穆天子传》为依据,以“黄丕烈题跋”为讨论范围,旨在对黄丕烈是书题跋进行梳理,搞清楚《穆天子传》所载黄丕烈题跋情况,还其题跋旧貌,为学界提供完整文献。  相似文献   

17.
对明人刻书,后人多有指责。清学者黄丕烈在《校元宋提刑(洗冤录)》中说:“明人喜刻书,而不肯守其旧,故所刻往往戾千古。”叶德辉在《书林清话》卷七中说:“明人刻书,有一种恶习。往往刻一书而改头换面,节删易名。如唐刘肃《大唐新语》,冯梦祯刻本为《唐世说新语》。”明监本《史记》,  相似文献   

18.
版本今学     
一说版本,就是清刻明版宋椠元刊。蜀刻如何,监本怎样,殿本、库本、版式、字体、用纸、装订,一一详考,如数家珍。诚然,这是学问,目录、校勘之学都离不开版本,更何况现在一部宋元版书,哪怕是残本,也已价值不菲,如有眼光,淘得几册,可光书斋,可资谈助,还可到什么公司拍卖换钱。  相似文献   

19.
中华再造善本《群经音辨》系据宋绍兴九年临安府学刻宋元递修本影印。通过仔细校勘发现,此本刊刻不甚精,有多处讹误,但在某些地方确能补影钞宋汀州本及它本之不足,因而也显示出其较高的校勘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20.
略论缪荃孙在目录学上的贡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缪荃孙,字炎之,一字筱珊,晚号艺风,自称艺风老人。江苏江阴人,生于清道光二十四年(公元一八四四年),卒于民国八年(一九一九年)。缪氏研究目录之学,创办过江南图书馆和京师图书馆,平生博览群书,广收典籍,擅长文史,精于考订,著述颇多。他代张之洞撰《书目答问》,辑刊黄丕烈《士礼居藏书题跋记》、《荛圃藏书题识》、《荛圃刻书题识》,撰《艺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