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3 毫秒
1.
当今 ,民族地区如何抓住我国西部大开发和世界经济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的契机 ,把经济建设和现代高科技紧密结合起来 ,把高科技产业、新兴产业、特色产业作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切入点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大力发展能够成为民族地区长期经济增长点的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 ,开创一条加速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全新道路 ,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1 民族地区在西部大开发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江泽民同志在 1 999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 :“在国家未来的发展战略中 ,加快民族地区的发展将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相似文献   

2.
首先需要理解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概念、内涵及其意义。探研六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对策:加快转变发展观念;调整经济结构;增强创新能力和科技进步;转变发展机制;为民惠民。然后处理好四个关系。这样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回顾我国传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关系的问题基础上,阐明政府转变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的必要性,并针对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政府职能的转变、技术创新、环境意识的培育等方面提出了政府转变环境与发展关系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4.
宋周莺  虞洋  梁龙武  王振波 《资源科学》2019,41(10):1886-1896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取得重大成就,但出口导向型的粗放式发展模式也导致一些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加速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步伐。在此背景下,本文从区域发展视角解读发展方式转变的内涵,采用2005—2016年省域面板数据系统剖析中国经济发展方式时空演变特征及其环境效应。研究结果显示:①2005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总体可分为平稳转变、转变停滞、加速转变3个阶段;②2005—2016年,东部各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显著成效,西部多数省份发展方式转变的效果并不明显,省际差异呈扩大态势;③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单位GDP能耗、固体废弃物产生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废水排放量、烟(粉)尘排放量等环境因素的影响显著,经济发展方式指数每上升1%,其各类要素分别下降2.710%,5.348%、8.403%、7.407%和14.925%;而经济发展方式指数对单位GDP氮氧化物排放量、电力消费量的影响甚微。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控制工业污染物排放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经济决定金融,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本轮全球性经济危机昭示我们.经济发展要摆脱经济危机的困扰,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转变金融发展方式,优化金融结构,提高金融效率,维护金融安全和稳定。本文从8个方面分析金融业如何支持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西部经济要崛起,就必须加快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这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重大战略问题。在80年代,沿海地区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是依靠发展非国有企业特别是乡镇企业,依靠发展外向型经济来支撑的。西部地区由于具体情况不同,应积极探索具有自己特色的经济发展新路子。  相似文献   

7.
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多方面统计资料对我国目前定义的西部地区12个省市的城市化水平及城市化发展进程进行了系统分析,通过对东,西部地区CDP,人均GDP的比较,将城市化发展与经济发展联系起来,研究了西部地区城市化水平与西部地区人均GDP及第二,三产业比例的关系,指出了西部地区城市化发展滞后是经济发展缓慢和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不协调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首先要从自身做起我国西部地区相对落后,是在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对西部地区的发展研究和政策实施,至少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自80年代初期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东部地区的加速发展,我国又形成了西部经济发展研究的热潮。十余年来,已经出版了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新论断,具有重要意义。黑龙江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省份之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不移地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路子,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要充分认识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意义。要正确理解和把握经济发展方式的科学内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坚持转变观念:推进科技体制改革,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体制改革和创新:加快推进调整经济结构: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提高国民素质:走符合中国发展实际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10.
地方政府经济职能转变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西部大开发要实现西部大发展,地方政府经济职能的转变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条件,文章通过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东西部地区地方政府经济职能差异的现状和原因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推进西部地区地方政府经济积能转变的具体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1.
运用熵值法、变异系数和耦合协调模型对我国2002-2016年区域科技创新、经济和环境水平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科技创新、经济和环境总体上不断发展并呈现阶段性特征;它们的区域差异在波动中下降;科技创新、经济和环境的两元系统跟三元系统协调均呈上升趋势。直到2016年全国各地区三元系统协调等级未达到优质耦合协调等级;科技创新、经济和环境的三元系统耦合协调增长在2009年之前主要是由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引领,在2009年之后主要是由科技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引领。未来需加大对科技、经济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支持力度以实现三者的协调发展并缩小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12.
人力资源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保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人力资源具有重要影响。把人力资源作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来认识、开发和管理,有利于促使我国由传统的人口大国转化为人力资源强国。经济发展方式的一切转变既依赖人的发展又为了人的发展,人力资源既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手段,更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以往人们只是就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理念及发展原则等诸方面取得了统一认识,而对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实现路径、依据标准等问题,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路径与经济发展阶段的匹配性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实践问题。经济发展阶段决定区域经济发展任务、经济水平、技术水平、环境与生态标准等,所以,始于经济发展阶段,有一条与经济发展各阶段相匹配的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长江经济带流域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以我国长江经济带沿边11个省市为研究对象,从产业绿色发展力、资源环境承载力、政府绿色支撑力三个方面构建长江经济带沿线区域绿色发展水平评价体系。对2012-2017年间长江经济带沿线区域绿色发展水平进行相对优劣排序。结果表明,下游地区绿色发展水平总体高于上游以及中游地区。根据各地区发展的相对协调性,将其划分为协调发展型、相对失调型以及低水平滞后型,进而提出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每年因各类突发事件造成的经济损失占GDP总量的5%以上,同时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带来巨大冲击和损害。科学评估区域应急能力,加强区域应急弹性建设是提高政府社会管理能力的重要路径。DEA方法能够避免设定先验的评价指标权重,而且还能对投入冗余及产出不足进行分析。本文构建基于DEA理论的区域弹性评估模型,并通过实证分析,测度中国大陆各省区2001—2009年的"区域弹性指数"。研究发现,单纯的经济增长并不能带来区域弹性的优化,更重要的是实施经济发展方式的快速转变,调整经济结构、加强科技创新、注重生态资源合理开发和环境保护,对区域弹性的提高具有正外部效应。  相似文献   

16.
江红莉  何建敏 《软科学》2010,24(3):63-68
在分析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交互耦合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了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协调发展的动态耦合模型,并对江苏省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的协调发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95~2007年间,江苏省的经济系统综合发展指数呈快速上升的趋势,生态环境系统的综合发展指数在曲折变化中缓慢上升;经济与生态环境处于协调发展状态,但协调耦合度经历了"九五"期间的快速下降和2001年后逐渐上升两个阶段。  相似文献   

17.
如何实现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国内外经济环境发生很大变化。种种迹象表明,我国依靠大量消耗资源和劳动力、不惜损害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各种生产要素价格上升的压力、环境成本内部化的压力和人民币升值的压力都说明逼迫我国经济转型的力量正在聚集。我国发展模式要向着以效率和创新驱动型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企业是全社会创新的主力军,地方政府应当尽快实现职能转变,为经济发展模式转型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8.
肖乌妹  张向前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7):218-222,226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推动海峡西岸经济区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海峡西岸经济区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过程中还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工业仍是主导产业、对经济政策贯彻执行不力、地方之间发展不均衡、缺乏合作机制等问题。海峡西岸经济区统一战线具有其自身优势和资源,可以通过采取联系内外,合力研究调整产业结构的合理方法、民主监督,确保各项经济政策落到实处,协调关系,加强各市间的合作和协同发展等措施来为海西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服务。  相似文献   

19.
白志礼  谭江蓉 《软科学》2007,21(4):75-78,82
论述川渝两地发挥区域经济优势,共同打造西部经济增长极,是两地面临的共同历史机遇和战略任务。对竞争与合作的机制进行了理论上的概括,对川渝两地经济发展进行了对比分析,探讨了两地经济发展的互补性领域,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经济发展的共生、协同、互赢机制以及推进川渝经济合作与发展的设想与对策。  相似文献   

20.
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综观新中国占主导地位的发展观,经历了赶超式发展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到科学发展观的演变。在科学发展观统率下,必须实现从初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向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确立"又好又快"的经济发展新模式,改变发展理念,从"以物为本"转变到"以人为本",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最终达到使人全面发展的理想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